獨釣寒江雪范文
時間:2023-04-09 16:24:33
導(dǎo)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獨釣寒江雪,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xiàn),歡迎閱讀由公務(wù)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斷橋,是否下過雪?我望著湖面,水中寒月如雪,指尖輕點融解。我站在湖邊,獨釣一江的寒冷,守候著永遠(yuǎn)。
雪,這一高貴、清高、無暇、晶瑩、圣潔的象征,似乎有一點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感覺。古人歌詠雪的名篇固然不少,但能夠留在心里的卻只有柳宗元的《江雪》中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今年的冬天,雪,投入到大地的懷抱也已有好幾次了。其中最大的一次、保留最久的,是上一次的雪??!現(xiàn)在在教學(xué)樓上還能看見遠(yuǎn)山雪的身影,白茫茫的一片,似乎是給遠(yuǎn)山的禮物——一身昂貴的銀裝。
對于雪,自己總有一種傷感的情懷。不知是否是自己身處異國他鄉(xiāng),還是雪所營造的白色世界,自己卻說不出。
今天天又開始下雪,沒有色彩,只有白色,萬物開始沉睡,寂靜無聲。夜晚,踏著鋪滿雪的街道,一深一淺的腳印,前面只有無盡的白雪,后面的腳印也在雪花中消失??諘绲慕值溃澎o的城市。一人獨自徘徊在寒冷冬天的雪夜。冬夜,昏暗的燈光映照出這個城市的孤獨和冷清,美麗的霓虹燈在雪夜里顯的單調(diào),沒有平常的艷麗,沒有平常的熱鬧,它無力的站在都市的角落里來見證這個寒冷雪夜下的都市沒有親情,沒有友情,只有夜的寒冷和冷清。
飛機(jī)帶走了我的思念,仿佛自己又回到了母校里的那次大雪。那天早晨,我從宿舍早早的起來,換好了鞋子到操場里去踏雪。雪花依舊飄著,抬頭仰望廣闊的天空,想象著它們的旅途,突然一片雪花打在我的臉上,打在我的眼眸。冷冷的,一不小心化成了水珠。沿著臉頰流下來。
“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撒鹽空中差可擬”古人對雪的描述多么形象生動啊。來到院墻內(nèi)的亭子里坐下來,原來這里的風(fēng)景才是最好的!池塘里的假山已經(jīng)全都被雪覆蓋上了,我從口袋里伸出手,抓了一把雪,把它凝成一團(tuán),然后狠狠的扔向冰面,濺起了一片片的雪花,隨著寒風(fēng)陣陣起舞。水里的金魚應(yīng)該還在吧,它們此刻或許也在欣賞著美麗的雪景吧,多么有趣啊。
可憐白屋佳人。當(dāng)年柳宗元作下這首詩時,獨自一人,泛舟游于江面,在“萬徑人蹤滅”的雪天,獨釣著寒江雪,獨釣著一江的寒冷,守候著永遠(yuǎn)。
篇2
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是: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全詩內(nèi)容: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賞析:《江雪》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詩,描繪出一幅江鄉(xiāng)雪景圖。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飛鳥絕跡,人蹤湮沒。遐景蒼茫,邇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調(diào)凄寂。漁翁形象,精雕細(xì)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詩采用入聲韻,韻促味永,剛勁有力。后兩句詩刻畫出一個寒江獨釣的漁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幾乎沒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條孤單的小船,船上有位漁翁,身披蓑衣,獨自在大雪紛飛的江面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篇3
2、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3、朔風(fēng)如解意,容易莫摧殘。-崔道融《梅花》。
4、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王冕《白梅》。
5、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篇4
《江雪》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詩,描述了一幅江山雪景圖。詩采用入聲韻,韻促味永,剛勁有力。歷代詩人無不交口稱絕。千古丹青妙手,也爭相以此為題,繪出不少動人的江山雪景圖。
原文: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譯文:所有的山,飛鳥全都斷絕;所有的路,不見人影蹤跡。江上孤舟,漁翁披蓑戴笠;獨自垂釣,不怕冰雪侵襲。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篇5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____柳宗元《江雪》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____王冕《白梅》
朔風(fēng)如解意,容易莫摧殘。____崔道融《梅花》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____柳宗元《江雪》
日暮蒼山遠(yuǎn),天寒白屋貧。____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____王安石《梅花 / 梅》
江南幾度梅花發(fā),人在天涯鬢已斑。____劉著《鷓鴣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____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xiāng)人。____崔涂《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書懷 / 除夜有懷》
篇6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
紅塵的梵唱,早已被這白雪掩埋于千山之外。
沒有聲音,也不需要聲音,世界甘于沉默,沉默渲染雪的寂寥。
沒有風(fēng)的雪,深沉而又認(rèn)真地下著,跌跌撞撞地觸到江面,卻又不甘地化了,轉(zhuǎn)瞬即逝……
孤舟上坐著身上披著蓑衣,頭上戴了斗笠的老翁。悄悄地躲在江雪之中,雪,下白了他,在這單調(diào)的水墨畫里,也成了一片記憶。酒壺已經(jīng)空了——不是為了解渴,只想麻痹自己的靈魂。
江山多嬌,多嬌的江山卻隱于白雪;風(fēng)景如畫,如畫的風(fēng)景卻掩于江雪。白是空曠之美,這水天一色的孤寂,凍結(jié)了靈魂之潔,湮沒了扁舟之孤,掩蓋了垂釣之雅……
雪一定已經(jīng)下了很久,從亙古下到了現(xiàn)在,仿佛這個世界只有雪。雪、江、舟、釣、翁,簡單的事物簡單地拼湊成了一個簡單的世界。
老翁似乎不覺寂寞,他就是為了在這江雪之中垂釣而存在的,垂釣是老翁永遠(yuǎn)的生命。即使釣上了饑餓的魚,也喂不飽你饑餓的靈魂。
他似乎同樣知道,魚,是永遠(yuǎn)釣不上的,這魚,是不存在的??衫衔桃琅f愿意用余生去可能這不可能的魚。
那垂釣連接著老翁和這個世界。
垂線微微一動,抖落了滿線的積雪,平靜的江面上,也泛起一陣漣漪,老翁睜開了原本好像就睜著的眼睛,看著江面浮動的一層霜……
篇7
2、日暮蒼山遠(yuǎn),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fēng)雪夜歸人。
3、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林評釋霽色,城中增暮寒。
4、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篇8
下面先以課文《江雪》為例,再以學(xué)生個性改寫送別類古詩為例,談?wù)勚笇?dǎo)改寫“文包詩”的點滴體會。
采用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把古詩改成“文包詩”的形式,具有一定的模式:首先是從古詩內(nèi)容入手,然后是敘寫詩中所描寫的情景,最后引用“古詩”。
一、了解相關(guān)資料
《江雪》是唐代詩人柳宗元被貶永州后的作品,歷來為人們所稱誦。這首小詩,是托景言志的。作者用極其洗煉的文筆,勾勒出一位漁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獨釣的情景,藝術(shù)地概括了當(dāng)時柳宗元所處的政治環(huán)境的險惡,表現(xiàn)了他毫無畏懼、不向黑暗勢力屈服的堅強(qiáng)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貴品質(zhì)。
二、充分調(diào)動“積累”
改寫《江雪》這樣的一首古詩,要充分調(diào)動學(xué)生平時積累的描寫冬天景色的句子。特別是描寫雪后大地粉妝玉砌、銀裝素裹的優(yōu)美詞句。
三、進(jìn)行拓展想象
想象是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陶冶兒童高尚情操的智力因素。一切創(chuàng)造活動都離不開想象。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jìn)步,而且是知識進(jìn)化的源泉?!?/p>
教師在改寫中應(yīng)適當(dāng)引導(dǎo)學(xué)生延伸故事情節(jié),對兒童進(jìn)行拓展思維的訓(xùn)練。比如說,在這首詩《江雪》中,可能會發(fā)生怎樣的故事?可能會有怎樣的對話?“垂釣”的一定是柳宗元嗎?
如以下三篇例文:
A江雪
常熟市琴湖小學(xué)四(1)班 李 燁
冬天到了,天氣冷了,雪好像明白了什么似的,立刻給世間萬物蓋上了一層雪白的、厚厚的棉被。高山、道路都被厚厚的積雪所覆蓋,空中連飛鳥的影子都沒有,所有的路上都沒有行人的蹤跡在,整個世界是死一般的沉寂。
而在下著大雪的江面上有一葉孤舟,永州司馬柳宗元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只見他身上衣服上和帽子上,全都是雪,就像一個大雪人。
一位老人走過來說:“柳先生,您怎么還不回去呀,下這么大的雪還在釣魚?”
柳宗元說:“沒事的,我想在這兒清靜清靜。您老人家快點回家吧!”
老人說:“好的,柳先生,您也早點回。瞧您,都像一個雪人了?!闭f完,老人走了。
老人邊走,邊想起柳宗元之前寫過的《江雪》,他心里默默地念著: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天氣陰沉沉的,雪花還在飛舞著……
(簡評:這是以第三人稱寫的,船上釣魚的是柳宗元。)
B江雪
常熟市琴湖小學(xué)四(1)班 鞠可依
黃昏的雪,深切切的,好像有千絲萬縷的情緒似的,又像海水一般洶涌,能夠淹沒一切……
柳宗元撇開眾人,出去走走。他看見山嶺間幾乎沒有了鳥兒飛翔的蹤影,山間小路上也都看不到行人的足跡。
柳宗元繼續(xù)走著,他來到了江邊。遠(yuǎn)處有一葉孤舟,孤單地漂在江心。舟上有個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頭,正在釣魚。瞧他熟練地套上魚餌,把有魚餌的那端扔向湖中,靜靜地等待。
這是一個怎樣的老人?難道他和我一樣,心中有說不出道不明的憂愁,因此在這冰天雪地獨自垂釣?
柳宗元突發(fā)靈感,當(dāng)時就作下了一首詩――《江雪》: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雪還在下著……
(簡評:這也是以第三人稱寫的,船上釣魚的是另一個老人,柳宗元看見此情此景寫了一首詩。)
C江雪
常熟市琴湖小學(xué)四(1)班 金陸浩天
在茫茫大雪中,只看見一條孤零零的小船上,坐著一位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翁,獨自冒著大雪在寒冷的江面上釣魚。
這個老翁就是永州司馬柳宗元,最近他常來這兒,有人已經(jīng)認(rèn)識他了。
有一位駕著牛車的行人好奇地問船上的柳宗元:“先生,您都快成一個雪人了,還是快點上岸吧!”柳宗元笑著說:“我喜歡這樣,這兒清靜?!?/p>
大雪紛飛,所有的鳥兒都不見了蹤影,所有的山間小路上都沒有了行人。柳宗元看見了這個場景,詩興大發(fā),構(gòu)思創(chuàng)作了一首詩《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簡評:這也是以第三人稱寫的,與前兩篇不同的是,柳宗元釣魚,柳宗元作詩。)
以上ABC三篇都是用第三人稱寫的:A篇中正在船上釣魚的是柳宗元,回憶《江雪》的是另一位老者;B篇中船上釣魚的是另一個老人,柳宗元看見此情此景寫了一首詩;C篇中柳宗元釣魚,柳宗元即興作詩。
四、嘗試個性寫作
古詩改寫“文包詩”有三個注意點:1.準(zhǔn)確把握原作內(nèi)容;2.增、擴(kuò)、縮、刪要合理;3.不要改變原詩主題思想。
把握這一原則,學(xué)了課文《黃鶴樓送別》后,這學(xué)期我班學(xué)生對高年級《校本教材 相約經(jīng)典》上的其他送別類古詩進(jìn)行了改寫。
例1:王維的《送別》改寫
常熟市琴湖小學(xué)五(1)班 徐浩羽
一天,王維在回家的路上,遇見了一位老朋友,便急忙下馬。二人來到一個亭子中,王維便拿出一壺酒來,與老友邊飲邊聊起來?!袄吓笥?,你這是要到哪里去呀?你不是當(dāng)官了嗎?為何在此,不在朝廷里呀?”
老友嘆了口氣,道:“唉,現(xiàn)在國家非常腐朽,皇帝大臣們只知道貪圖享樂,不管百姓疾苦,長此以往,國將不國,感到非常痛心??!我現(xiàn)在要去南山找個地方隱居起來,從此我們再有沒有機(jī)會像這樣喝酒談心了。放下國家、放下百姓,談何容易!唉……”
王維聽了他的話,感同身受,連連點起頭來。老朋友說:“對不起了,好兄弟,我要走了,保重啊!”
王維聽了這話,羨慕老友可以淡薄名利,歸隱山林。這需要何等的勇氣!又想想自己,感到非常失落,但是沒有再說什么??粗讶寺x去的背影,王維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借著酒意,寫下了這樣一首詩: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fù)問,白云無盡時。
例2:李白的《送友人》改寫:
常熟市琴湖小學(xué)五(1)班 顧陳澄
青翠的山巒橫臥在城墻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著城的東邊。
李白和他的朋友在這里依依不舍地相互告別。李白不舍地說:“朋友啊,我心中的不舍和那千言萬語的囑咐,現(xiàn)在無法言語。愿你一帆風(fēng)順,一路平安。”
朋友說:“我又何嘗不是?但愿我們以后有緣再見?!?/p>
朋友就像孤獨的鳥兒那樣隨風(fēng)飄蕩,到萬里之外遠(yuǎn)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樣行蹤不定,夕陽徐徐下山,似乎也有所依戀。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揮揮手就此別過。
那匹將要載朋友遠(yuǎn)行的馬仰天長嘯,一陣悲鳴,似乎也不忍離開。于是李白詩性大發(fā),提筆寫下了《送友人》這首詩: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斑馬鳴。
篇9
柳客寒蓬多難憂
出身第門書香氣
年少詩書胸懷廣
弱冠仕程帆意順
步入巔峰歲月朗
革新才華怒權(quán)貴
貶游丘陵西廂房
萱受顛潮不忍離
愈發(fā)患疾透心低
污毀漫天道不盡
稀往伴客何援信
不易喜得黎明日
怎料自詩惹人言
欲哭無淚勝有淚
殘落蕭蕭悲情別
潺潺溪水任勢流
單單孤雁隨風(fēng)飛
爾若趨勢何于此
只嘆世事多艱難
若此千年一夢醒
許載浮年何人述
篇10
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
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鳴笙起秋風(fēng),置酒飛冬雪。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