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詞范文

時間:2023-04-05 21:10: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柳絮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教育機智;理解尊重;關注兒童內(nèi)心

又是一年一度柳絮飄飛的日子,我走進校園,看著一群群嬉戲的學生,如在仙境一般。

中午,我正在埋頭批改學生的作業(yè),這時,耳邊響起了一個焦急的聲音:“老師,您能幫幫我嗎?”我點點頭,“老師,我爸爸昨天給我買的手表丟了!”我抬頭一看,原來是初一三班的李××。看著她傷心的樣子,一下子讓我回想起今天早上到初一三班上課時李××認真聽講的神情,我趕緊放下手中的筆,說:“別著急,老師幫你找一找!”我來到了她的班級。我問李××:“你的手表放到哪里不見的?”“我將手表放到筆盒里,筆盒一直放在書上?!崩睢痢琳f:“會不會掉到地上了?”于是我發(fā)動起座位附近的同學:“大家都幫李××找一找,看看是不是掉到地上了!”“老師,我看見高××上課間操時手里拿著一塊手表!”旁邊的女生大聲對我說。“是嗎?你能確定嗎?”我馬上問。“能,他手里肯定有一塊手表?!蹦桥瑢W極其肯定地說。高××就坐在李××的前座,我心里馬上明白了七八分,沉思了一會兒,我極其平靜地對那女孩說:“那塊手表也許是高××自己的!”說完我安慰李××說:“老師幫你想辦法找,別傷心了。”怎么辦?把高××找來直接搜身?找到證據(jù),讓他心服口服?還是……到底該怎么辦?面對這個難題,幾年前的一段往事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

那也是一個柳絮紛飛的季節(jié),是我剛參加工作的第一年,我?guī)Я硕昙壍囊粋€班,有一天,學生王××對我說:“老師,我的錢夾不見了,今天我看見咱班許××有一個和我一模一樣的錢夾?!甭犃诉@話,我當時氣不打一處來,年輕氣盛的我很快就在飄柳絮的操場上“揪”回了那個“偷錢夾”的男孩兒并厲聲厲色地問:“你是不是拿了別人的東西?”男孩愣愣地看著我,“別裝糊涂了,這錢夾是你拿別人的吧!”“老師,不是!不是我拿的!”

“你還狡辯,要不要我領你上公安局驗驗指紋?”我使出了“敲山震虎”的招數(shù)。那孩子緊張地說:“老師我真沒拿!”“你還不承認,我這就讓孫××的爸爸(他爸爸是警察)從公安局戴手銬子把你帶走!”還別說,這招真好使,眼看著眼淚從男孩子眼里滾滾而落,他泣不成聲地說:“老師,求你了,別讓警察抓我,我說,那錢夾是我下課時在地上撿到的,我不知道是誰的,就把他暫時放到我這里?!闭f完,孩子已經(jīng)淚流滿面??磥?,功夫沒白費,他終于“交代”了。我為自己的“勝利”暗自高興。可是,打那以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感覺到那孩子總是躲著我,單獨與我相遇時總是很快跑開。終于有一次,我按捺不住自己的憤怒,一把抓住他問:“你為什么一見我就跑?”男孩子哆哆嗦嗦地說:“因為你身后有警察……”聽了這句話,我好像被針扎了一樣一下子松開了手,這個帶著諷刺意味的回答令我至今還記憶猶新。

回想著跟今天的這件事有著相同性質(zhì)的那段經(jīng)歷,我不敢輕舉妄動。 “希望大家都來學習他們這種誠實的美德!你們愿意嗎?”“愿意!”教室里的回答震耳欲聾。我趕緊趁熱打鐵:“其實,有著他們這樣美德的同學還有很多,老師還知道有一些同學雖然不值日,也是找到了別人的東西,早就想交給老師,可是卻一直沒有來得及,下面,老師就給我們同學創(chuàng)造點兒機會,相信你們一定會抓住機會證明你們的品德!”話音剛落,就有同學拿著撿來的東西走出來,說:“老師,這是我昨天撿到的?!薄袄蠋煛睅追昼姷墓し?,講臺上就出現(xiàn)了五顏六色的各樣東西,其中就有那只早上我曾經(jīng)看過的漂亮手表。

望著那只漂亮的手表,再抬頭望望窗外飛飛揚揚的柳絮,我的心情格外開闊,又是一個醉人的播種季節(jié)來臨了!

反思:每次看到柳絮飄飛,我心中都有非同尋常的感覺。是辛酸?是苦澀?抑或是甘甜?說不清。如今,已經(jīng)工作近二十年的我還時刻想起這句話“你身后有警察”。這句話,好像警鐘,時刻敲響在耳邊,使我深深地理解了“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句既通俗又深刻的語言。是啊,孩子年齡小,他們是需要被引領的群體,我們做教師的,不應該做好這個工作,擔負起這個責任嗎?孩子年齡小,但他們更需要被尊重,從小尊重了他們,他們才會樹立根深蒂固的“自尊、自信和自愛”??吹浆F(xiàn)在的孩子們,總能在我精心“安排”下自覺地改正錯誤,受到教育,我真是由衷的高興。擔心“老師身后有警察”的孩子,不知你現(xiàn)在是否這么想?如果能再見到你,老師真想說:“老師身后早就沒有驚詫了,而老師身后擁有的是一面鏡子,一面寫著愛心、理解和智慧的鏡子,它既會照著我的學生,也會照著我自己!”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假借 形聲 六書 次序

“六書”作為漢語義文字學的核心概念,始見于《周禮·地官·保氏》:“保氏掌諫王惡,而養(yǎng)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shù)?!睎|漢鄭玄注引鄭眾說指出了“六書”之名:“六書,象形、會意、轉(zhuǎn)注、處事、假借、諧聲也?!崩^而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明確了“六書”的性質(zhì):“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養(yǎng)國子,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zhuǎn)注、假借,造字之本也。”稍后,許慎在《說文解字》的敘中首次給“六書”分別下了明確的定義:“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轉(zhuǎn)注。轉(zhuǎn)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讬事,令長是也。”至此,“六書”開始成為我國古代文字學的一種成熟的理論體系。

后人在闡述“六書”理論時,多依朱宗萊的主張,從許慎“六書”的名稱而遵班固“六書”的次序,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文字起源于圖畫,“畫成其物”的象形字最先出現(xiàn),這毋庸置疑。指事字是在象形字上加指示符號構成,必然出現(xiàn)在象形字之后。會合幾個象形符號,綜合表意的會意字,也必然出現(xiàn)在象形字之后?!跋笮?、指事、會意”這三種構字模式,屬于典型的以形表意階段,對于它們的次序問題,無需過多討論。然而形聲與假借的次序問題,至今仍存在較大的爭議。

首先,從發(fā)展歷程來說,假借字大量出現(xiàn)于形聲字之前?!跋笮?、指事、會意”三書創(chuàng)造的文字,都是純表意字。運用這三種方法創(chuàng)造的文字在人類還處于比較蒙昧的時代是夠用的。但隨著社會和人類思維的進步,語言日益豐富精密,詞匯量不斷增加,需要有更多的文字來如實地記錄、傳達,“象形、指事、會意”三種造字方法已不能滿足語言發(fā)展的需要。用這三種造字法創(chuàng)造的文字數(shù)量有限,并且有些字難以創(chuàng)造出來,這些字不但包括那些只有語法意義的虛詞,也包括某些實詞,而且這三種方法創(chuàng)造出來的字都是沒有表音成分的表意字,也不能如實地記錄和傳達有聲語言。于是,人們發(fā)明了假借法。假借是在表意的方法造不出所需的漢字時,選取同音字來記音。假借字的大量使用,雖然臨時解決了造字難與用字多的矛盾,并使?jié)h字在記錄有聲語言方面前進了一大步,但后來假借字使用泛濫,“一字借表多詞”“一詞借用多字”成為常見現(xiàn)象,這就造成了漢字這一符號體系的混亂。常常是一個字不僅要用它的本義,還要表眾多的引申義,這種現(xiàn)象不符合記錄語言的要求。原有表意功能的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日益符號化,它們的形體許多已經(jīng)不能反映它們的本義,加上假借字的大量使用,漢字體系的表意性受到了嚴重的削弱。這種情況下,漢字似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為了應對這一局面,人們在一些假借字的基礎上加注形旁,便創(chuàng)造出了分化職務的形聲字。由此看來,形聲的造字方法是在假借的方法引起漢字體系的混亂、不能滿足人們使用需要的情況下才開始大量出現(xiàn)并廣泛使用的,其出現(xiàn)的順序晚于假借。因此,對于六書的次序,應稍作調(diào)整,將假借移到形聲之前較為合適。

其次,大量例字表明,假借早于形聲。如“師”字,“師”的本義是古代軍隊編制的一級,二千五百人為一師。當“獅”這個事物出現(xiàn)時,只有“shi”這個音,卻沒有漢字來記錄它,便假借了與其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師”字來記錄這個事物。但在使用過程中,“師”字承載的意義太多,容易發(fā)生混淆,后來便在“師”字的基礎上加注形旁“犭(犬)”來分化詞義,造出形聲字“獅”字來專門表示“獅”這個事物。此時,分化字“獅”就記錄了“師”字的假借義,“師”字的職務便減少了。在“師”字的發(fā)展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先有假借,后有形聲。這類例字還有“直(值)”“工(貢)”“正(征)”等。又如“其”字,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為“箕”之本字,后來在表示“他、他們、那”等意思時,因為代詞“其”本無,遂將“其”假借為代詞,此時“其”字功能太多,為了避免發(fā)生混亂,便將“其”固定表示代詞,另造形聲字“箕”來表示其本義。此時,分化字“箕”字就記錄了“其”字的本義,“其”字的職務也就減少了。這類例字還有“它(蛇)”“易(蜴)”“西(棲、棲)”等。這些例字表明,很多形聲字的出現(xiàn),不論代表本義還是假借義,都是為了分擔漢字的功能,減輕假借造成的混亂局面,從而也證實了假借早于形聲出現(xiàn)。

再次,許多古文字學家的研究成果也表明假借位于形聲之前。如1956年,著名古文字學家陳夢家在其《殷墟樸茨綜述》一書的“文字”一章中,提出了“三書說”,包括“象形、假借、形聲”三類。1957年,文字學家和訓詁學家劉又辛在其《從漢字演變的歷史看文字的改革》一文中,把漢字的演變史分為“表形、假借、形聲”三個階段。先不論其概念與內(nèi)涵,單就次序來說,這兩位文字學家都將假借置于了形聲之前。其實早在漢代,鄭眾就置“假借”于“諧聲”之前(說見《周禮·地官·保氏》注),在他看來,假借先于形聲而發(fā)生。隨著甲骨文、金文、簡帛文字等材料的發(fā)現(xiàn)和研究,相關的甲骨文、金文材料的證據(jù)也完全驗證了鄭眾的這個次序。

總的來說,假借是形聲的先驅(qū),形聲是對假借的優(yōu)化。在漢字的發(fā)展史上,假借是一個重要的轉(zhuǎn)型階段,沒有假借也就不可能有形聲手段的成熟。因此,在“六書”中,將“假借”的次序置于“形聲”之前,更符合漢字的發(fā)展歷程。

參考文獻:

[1]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

[2]陽明強.對“六書”中幾個問題的看法[J].語文學刊(基礎教育

版),2010,(9).

[3]王衛(wèi)峰.假借形聲略論[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篇3

一、是否不規(guī)則

在英語的詞形變化中,名詞的單數(shù)變復數(shù),動詞的過去式、過去分詞,形容詞的等級,數(shù)詞的基數(shù)詞變序數(shù)詞,以及在詞根上加前綴或后綴變?yōu)榕缮~等都存在不規(guī)則形式。在解題過程中,必須考慮是否存在不規(guī)則形式。

[例1]One day,Nick invited his friends to supper. He was cooking some delicious food in the kitchen.Suddenly,he_________(find)that he had run out of salt.(2013廣東高考)

本題考查謂語動詞的時態(tài),應該填過去式found。根據(jù)今年高考改卷的情況得知,有不少考生對動詞過去式的特殊形式?jīng)]有掌握好而套用了動詞-ed的一般性規(guī)則,這就出現(xiàn)了finded這類過于概括的錯誤。

[例2]“But such a small thing couldn’t_______ (possible)destroy a village.”(2013廣東高考)

本題考查詞類轉(zhuǎn)化,修飾動詞應該填其副詞形式possibly。但筆者從今年的高考評卷分析報告中得知,這題的錯誤比例也很高,雖然大多數(shù)考生了解adj.+ly 構成副詞的規(guī)則,但是adj.+ly 構成副詞的特殊形式他們沒有掌握好,所以就出現(xiàn)了possiblely這樣的錯誤拼寫。

二、是否去掉e

關于是否去e的問題,主要涉及動詞的-ing 形式, 詞類轉(zhuǎn)換中的動詞變名詞、形容詞,形容詞變名詞、副詞等。

[例5]The boy finished by saying,“before the trip I thought we were rich but today I learnt who is

true) rich”. (2009廣州一模)

[例6]“Thirty-five cents,”she said _________ (rude). (2007深圳一模)

以上兩題均考查形容詞變副詞,但true的副詞形式是去e再加ly(truly),而rude的副詞形式是直接加ly(rudely)。

三、是否要雙寫

在詞性變化中,涉及雙寫變化的有:動詞的-ing 形式,動詞的-ed形式,形容詞和副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等。

[例7]I got on the bus and found a seat near the back,and then I noticed a man_________(sit)at the front.(2011廣東高考)

該句已有謂語動詞noticed,且sit前沒有并列連詞,根據(jù)notice sb. doing sth. 句型,應填sit的sitting形式。但要注意雙寫t再加ing。當年不少考生就誤填siting。

[例8]We must practice speaking and _________ (write)the language whenever we can.(2008惠州二模)

根據(jù)and可知write與speaking為并列關系,很容易得出答案writing。但當年很多考生受write的過去分詞written的影響,把答案寫成了writting, 結(jié)果白白丟分。

四、是否變y為i

涉及到變y為i的詞性變化形式有:名詞單數(shù)變復數(shù),動詞的第三人稱單數(shù),動詞的-ed形式,形容詞和副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某些單詞的詞性變化等。

[例9]Other villagers brought me goat’s cheese and hone. We drank together and talked_________ (merry)till far into the night. (2007廣東高考)

該題考查詞性變化。修飾謂語動詞talked,作狀語,應用副詞merrily,但當年不少考生就誤填merryly。

[例10]The boy, who had remained silent and deep in thought on the journey home,_________ (reply)in a way that shocked his father.(2009廣州一模)

該題考查謂語動詞的時態(tài),根據(jù)上下文應填過去式replied。但要注意把y變?yōu)閕再加ed。

五、詞性是否一致

[例11] Children often form bad habits, some of which remain with them as long as they live. _________(lazy),lying,stealing and so on are easily-formed bad habits.

不少同學根據(jù)“_________(lazy),lying,stealing and so on”為并列結(jié)構,誤填lazying。lying,stealing是動詞變名詞形式,而該空提供的lazy是形容詞,其名詞形式為Laziness。

六、是否要大寫

語法填空中要大寫的地方主要是句首。根據(jù)“單詞拼寫錯誤及大小寫未區(qū)分均給零分”的評分標準,這一細節(jié)問題也應該引起同學們的高度重視,特別是像C,K,O,P,S,W等大小寫相似的字母的書寫更是如此。

篇4

本科2004年1月~2008年1月,對30例腦室出血(IVH)患者采用側(cè)腦室穿刺加尿激酶(UK)溶解并腰大池置管腦脊液持續(xù)引流治療,與2000年1月~2004年12月的40例采用側(cè)腦室穿刺加UK溶解引流的IVH患者進行對照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本研究入組患者60例,均經(jīng)CT證實為原發(fā)腦室出血(PIVH)或以腦室積血為主的繼發(fā)性腦室出血清(SIVH)。

一般資料:①治療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18~80歲,平均60歲;PIVH 11例,SIVH 19例;單側(cè)側(cè)腦室積血4例,雙側(cè)側(cè)腦室并三腦室積血16例,單純四腦室積血2例,全腦室室積血呈鑄型8例;伴腦疝形成13例;嗜睡5例,昏睡7例,淺昏迷8例,深昏迷10例。②對照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齡21~78歲,平均55歲;PIVH 17例,SIVH 23例;單側(cè)側(cè)腦室積血5例,雙側(cè)腦室并三腦室積血19例,單純四腦室積血2例,全腦室積血呈鑄型14例;伴腦疝形成15例;嗜睡6例,昏睡9例,淺昏迷12例,深昏迷13例。

手術時間:凡意識障礙處于昏睡或昏迷狀態(tài)者,入院后即行手術,嗜睡者在意識障礙有惡化趨勢時手術治療。

方法:在降顱壓、防治并發(fā)癥等治療基礎上,于積血較多的側(cè)腦室用YL-1型5~7cm一次性顱內(nèi)血腫粉碎穿刺針進行穿刺。先用生理鹽水置換出部分積血或血性腦脊液,然后注入UK 3萬U,保留2~4小時后接引流袋引流,以后每日2次應用生理鹽水反復置換CSF至清亮為止。治療組除此之外,還行腰大池置管腦脊液持續(xù)引流,直至CSF清亮為止。動態(tài)觀察CT,一般引流管保持3~6天,最長時間為7天。

結(jié) 果

術前比較:兩組在性別、年齡、頭顱CT血腫、意識障礙等方面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P>005)。

治療結(jié)果:治療組30例,存活26例,死亡4例,病死率為133%。對照組40例,存活28例,死亡12例,病死率為300%。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兩組差異有顯著性(P

隨訪結(jié)果:隨訪半年,并發(fā)交通性腦積水者,治療組與對照組分別為2例和7例,分別占存活患者的67%和15%,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兩組差異有顯著性(P

討 論

近年來,國內(nèi)對側(cè)腦室穿刺聯(lián)合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療IVH的療效給予肯定,而對腦室出血采用側(cè)腦室穿刺和UK溶解并腰大池置管腦脊液持續(xù)引流治療的報道較少。本研究中兩組病死率和交通性腦積水發(fā)生率均有顯著差異,說明后一種方法可顯著減少IVH病死率和交通性腦積水的發(fā)生率,所以我們認為此方法治療腦室出血療效頗佳。

對照組死亡病例中大部分是鑄型IVH,因中腦導水管以下積血難以清除,導致急性腦積水而死亡,這與既往研究報道相符。治療組通過腰大池腦脊液持續(xù)引流,促進阻塞的腦室系統(tǒng)盡快溶開一條通路,盡快清除腦室系統(tǒng)積血,解除梗阻,從而降低了病死率。

腦室內(nèi)積血及其分解產(chǎn)物因腦室內(nèi)壓力增高經(jīng)外側(cè)孔及正中孔進入腦池及蛛網(wǎng)膜下腔可造成蛛網(wǎng)膜顆粒損害,導致交通性腦積水。治療組并發(fā)交通性腦積水者較少,可能與持續(xù)腦脊液引流,促進積血及其分解產(chǎn)物排出,盡量減少其對蛛網(wǎng)膜顆粒的損害有關。

篇5

1需求層次理論    

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llow)在1943年《人類激勵理論》中首次提出需求層次理論,將人類的需求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5種川。1967年,馬斯洛在需求層次中加入了超越自我的需求川0 1970年,有學者提出在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之間增加認知需求和審美需求,然而對這兩個需求是否構成需求的層次存在不同的觀點。

2腫瘤病人的需求層次內(nèi)容    

腫瘤使個體自我滿足需求的能力下降,出現(xiàn)多層次照護需求。鑒于現(xiàn)代護理實踐范疇不斷延伸,且強調(diào)人文關懷,本研究結(jié)合理論發(fā)展及文獻綜述,提出腫瘤病人需求的8個層次,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的需求、尊重需求、認知需求、審美需求、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以及超越自我的需求。

2. 1需求層次的產(chǎn)生基本需求層次的產(chǎn)生與滿足從低到高有一定的層次性,較低層次需求滿足后,就向高層次發(fā)展,逐級上升。如腫瘤病人的疼痛緩解后,會開始重視環(huán)境的安全,即滿足生理需求后上升至安全需求。但不同層次需求的產(chǎn)生并不是絕對固定的,在不同人、不同條件下,需求的產(chǎn)生與滿足可以出現(xiàn)層次超越或倒錯的現(xiàn)象。如某些藝術家病人,即便被病痛折磨,也不忘完成自己的作品,即在底層需求未得到滿足情況下依然存在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

2. 2優(yōu)勢需求層次同一時期內(nèi),個體可存在多個層次的需求,但只有占支配地位的層次支配個體產(chǎn)生相應滿足需求的行為,這種需求稱優(yōu)勢需求川。個體的優(yōu)勢需求是在不斷變動的。如癌痛病人的優(yōu)勢需求為生理需求,此時病人會尋求疼痛的減輕與個體的舒適,但同時病人也需求醫(yī)護人員的尊重及組織單位、家庭的援助和關愛。

2. 3需求的依賴與重疊各層次需求的出現(xiàn)并不是在前一層次的需求完全滿足之后才出現(xiàn)的。隨著前一層次需求的不斷滿足,后一層次的需求就會逐漸出現(xiàn),往往表現(xiàn)為前后層次之間略有重疊。然而高層次需求發(fā)展后,低層次需求也并未消失,而只是對人的行為影響降低。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在每個層次需求上往往都只獲得部分的滿足和部分的不滿足,人們的行為也往往是由幾種基本需求或一切基本需求共同決定。

3腫瘤病人需求的評估    

為正確、及時地了解病人的需求,目前國內(nèi)外研究者已開發(fā)出多種具有良好信效度的腫瘤病人。 

當前各種腫瘤病人需求評估工具的開發(fā)并未基于明確的理論框架,其內(nèi)容涵蓋了生理、心理、人際交流、社會支持以及治療信息等方面的需求評估。側(cè)重于馬斯洛需求層次論中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需求、尊重需求和認知需求,對審美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涉及較少,且部分工具對病人的評估局限于診療階段,不利于病人需求的全面評估和動態(tài)監(jiān)測,目前靈性需求有特異性評估工具,但對腫瘤病人的針對性不足因此,腫瘤病人需求評估工具還需在理論指導下進一步完善。腫瘤病人需求的護理實現(xiàn)    

根據(jù)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與文獻分析,本研究通過腫瘤病人需求的8個層次,具體闡述腫瘤病人的需求內(nèi)容及護理要點。

4. 1生理的需求與護理生理需求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包括食物、水、溫度、排泄、休息、避免疼痛等。腫瘤病人所經(jīng)歷的治療周期長,對身體影響較大,生理需求突出。大樣本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腫瘤病人在治療期間出現(xiàn)疼痛、疲乏、惡心、嘔吐、睡眠紊亂等癥狀,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質(zhì)量,存在緩解生理不適的需求。

篇6

【關鍵詞】 重型顱腦損傷; 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 持續(xù)腰大池引流術; 腰椎穿刺術引流術

中圖分類號 R651.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13-0022-03

重型顱腦損傷合并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的概率在臨床上占30%~60%,如果臨床上治療不當,對患者會造成嚴重損傷,甚至會發(fā)生腦梗死、死亡等[1-2]。以往臨床治療采取多次腰椎穿刺引流術,由于反復穿刺不僅給患者帶來了痛苦,同時也可能會發(fā)生顱內(nèi)感染。相關研究表明,持續(xù)腰大池引流較多次腰椎穿刺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比較小,且效果確切[3]。本文將2013年

1月-2015年1月收治的3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36例重型顱腦損傷合并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患者,男22例,女14例,年齡20~76歲,平均(56.8±7.6)歲,患者受傷至入院時間40 min~22 h,平均(11.2±2.4)h,入院GCS評分5~8分,平均(6.5±1.5)分,本組患者均經(jīng)過顱腦CT及手術得到證實,患者伴腦挫裂傷15例,伴硬膜下血腫10例,伴腦血腫8例,伴硬膜外血腫3例。根據(jù)引流方式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36例患者術后均復查CT,不存在血腫者給予止血、控制顱內(nèi)壓、抗感染等對癥治療。

1.2.1 對照組 術后24 h,給予患者每日多次腰椎穿刺引流術,每次保證引流量10~20 ml。

1.2.2 研究組 術后24 h,給予患者腰大池引流術。患者取臥位為側(cè)臥,并在L3~4間隙進行穿刺至腰大池,有腦脊液流出后,測定其壓力,如果壓力在200 mm H2O以上,給予20%的甘露醇;如果在200 mm H2O以下,將硬膜外管通過穿刺針管腔放置在蛛網(wǎng)膜下腔,其深度為10~15 cm,再將穿刺針拔出,將引流袋連接引流管一端,并保證每日引流量在150~300 ml。

兩組患者均每日進行腦脊液生化檢查,待檢查結(jié)果顯示腦脊液的紅細胞降低至100×106/L,拔出引流管,引流最長時間不超過2周。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治療前后GCS評分,主要從肢體運動、睜眼反應及語言等方面進行,分數(shù)越高說明意識越好;觀察兩組腦脊液紅細胞降至100×106/L的時間;記錄并發(fā)癥情況;觀察預后,其評價標準為,良好:患者具有輕微殘疾,不影響生活;輕度殘疾:殘疾但是患者能夠獨立生活;重度殘疾:患者生活完善不能后自理,需要照顧;植物生存及死亡。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

2 結(jié)果

2.1 兩組患者GCS評分及腦脊液紅細胞低于100×106/L時間比較

研究組GCS評分與腦脊液紅細胞低于100×106/L時間均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情況比較

研究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1.11%,與對照組的55.56%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字2=8.643,P

2.3 兩組患者預后情況比較

研究組良好率為66.67%,死亡率為0,對照組分別為33.33%、33.33%,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是顱腦損傷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合并癥,同時也是影響患者預后的獨立因素,治療不當便會引起嚴重后果[4]。相關臨床文獻[5]指出,如果顱腦損傷患者合并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可能會發(fā)生腦脊液血液循環(huán)障礙,并在血液分解產(chǎn)物的刺激下,引起蛛網(wǎng)膜粘連,最終誘發(fā)腦積水,此外,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會增加機體腦細胞中鈣離子的活性,進而腦神經(jīng)細胞發(fā)生死亡[6]。目前,臨床治療上主要是在抗感染、抗癲癇等對癥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引流術治療,在以往引流術中常常采取多次腰椎穿刺引流,由于多次穿刺,進而會增加患者的不適感,發(fā)生顱內(nèi)感染的情況,這對患者預后具有嚴重影響[7]。

本文在對癥治療的基礎上采取持續(xù)腰大池引流治療,效果較好,持續(xù)腰大池引流可以增加腦脊液代謝,并經(jīng)過腦室-蛛網(wǎng)膜下腔-硬脊膜下腔途徑將不正常的腦脊液排除體外,并在引流期間,腦脊液可以對蛛網(wǎng)膜下腔起到?jīng)_洗作用,能夠清除淤血,改善血液循環(huán)異常的狀態(tài),進而避免患者發(fā)生腦梗死及腦積水等嚴重并發(fā)癥[8]。本研究中,研究組GCS評分為(12.3±2.1)分,與對照組的(10.1±2.2)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對于重型顱腦損傷合并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采取持續(xù)腰大池引流術不僅可以將蛛網(wǎng)膜下腔積血進行有效清除,同時該方法操作簡單,顯著降低了患者并發(fā)癥,改善預后,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張瑞劍.腰大池持續(xù)引流輔助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療效觀察[J].海南醫(yī)學,2012,23(4):24-26.

[2]徐剛,邵弘,杜洪宇,等.術后持續(xù)腰大池引流治療重型顱腦損傷合并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J].臨床神經(jīng)外科雜志,2013,10(6):378-379.

[3]管國平,江建軍,鄭海燕,等.腰大池持續(xù)引流治療重型顱腦損傷并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的應用體會[J].浙江創(chuàng)傷外科,2013,18(5):676-678.

[4]孔偉,薛躍華,林亦海,等.早期持續(xù)腰大池腦脊液外引流在開顱術后重型顱腦損傷的應用[J].廣東醫(yī)學,2011,32(5):677.

[5]李翔,黃耀武.術后持續(xù)腰大池引流對重型顱腦損傷合并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的療效觀察[J].中國臨床神經(jīng)外科雜志,2012,17(6):368-369.

[6]韓鵬勃,郝世淵,趙???,等.尼莫地平聯(lián)合顱內(nèi)壓控制下持續(xù)腰大池外引流治療外傷性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臨床療效觀察[J].黑龍江醫(yī)學,2013,37(7):555-556.

[7]李亞龍,劉巧英,劉樹鵬,等.腰大池持續(xù)引流用于開顱術后60例臨床分析[J].四川醫(yī)學,2011,32(7):1113-1115.

[8]肖友為,鐘燕萍,劉藍冰,等.持續(xù)腰大池引流在顱腦損傷患者中的應用與護理[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4,49(10):1228-1229.

[9]陳英賢,郭天柱,戴偉川,等.硬膜外血腫鉆孔引流術體會[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9(7):83-84.

篇7

【關鍵詞】 腰大池穿刺引流;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創(chuàng)傷性;效果

創(chuàng)傷性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是較為常見的顱腦創(chuàng)傷類型, 多由顱腦損傷引起, 也可幾種顱腦損傷并存, 具有極高的病死率、致殘率和高并發(fā)癥的特點, 已經(jīng)引起臨床醫(yī)生的高度重視。以往, 多采取藥物治療為主, 治療效果欠佳, 隨著腰大池穿刺持續(xù)引流技術的成熟與應用, 已經(jīng)成為臨床上治療創(chuàng)傷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的主要方法[1,2]。本文對腰大池穿刺持續(xù)引流在創(chuàng)傷性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治療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探討, 具體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文選取的100例創(chuàng)傷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患者均于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進行治療, 所有患者經(jīng)顱腦CT檢查以及腰穿證實為創(chuàng)傷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患者, 且排除顱底骨折、重度顱腦損傷及嚴重的胸腹聯(lián)合傷。觀察組50例患者, 其中男25例, 占50%, 女25例, 占50%, 年齡15~78歲, 平均年齡(32.0±2.0)歲, 20例患者因車禍致傷, 12例患者應重物砸傷, 18例患者因墜落致傷, 入院時Gcs評分為:20例患者0.05)。

1. 2 治療方法 觀察組50例患者, 采用腰大池穿刺持續(xù)引流的治療方法, 在患者局麻的狀態(tài)下, 在患者的L3-4、L4-5進行椎穿刺置管引流, 穿刺成功后, 先進性壓力的測定, 若壓力>200 mmH2O, 則應緩慢放出腦脊液使壓力小于200 mmH2O, 再用16號腰穿針刺入腰大池, 并置入配套的腦脊液分流管, 再在腰大池內(nèi)向顱腦防線置入深度為8~10 cm的引流管, 并接延延長管和引流袋, 先放出20~30 ml的血性腦脊液, 再注入生理鹽水10~20 ml, 反復操作數(shù)次, 直到腦脊液清亮或基本清亮為止。此外, 應每天沖洗置管1次, 并通過調(diào)整引流管的高度來調(diào)整引流速度和引流量, 平均引流時間為10~15 d , 此時引流出的腦脊液處于清亮狀態(tài);對照組50例患者, 采用常規(guī)的藥物治療方法, 在給予降低腦水腫或腦腫脹的脫水治療的基礎上, 還要給予穩(wěn)定細胞膜的激素治療、防止感染的抗炎藥物治療。同時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暢通, 必要時可以給予切開氣管的治療;在應用上述藥物的基礎上還要給予降低腦細胞代謝的亞低溫冬眠、促神經(jīng)細胞恢復等治療。此外, 每天要給予患者靜脈滴注20 mg尼莫地平。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再次出血率、腦積水發(fā)生率及腦梗死發(fā)生率。并觀察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有無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采用χ2檢驗計數(shù)資料, 以P

2 結(jié)果

兩組患者相關指標的比較具體見表1。可以看出, 觀察組50例患者, 2例患者再次出血, 8例患者發(fā)生腦積水, 3例患者出血腦梗死;對照組50例患者, 6例患者再次出血, 16例患者出現(xiàn)腦積水, 9例患者出現(xiàn)腦梗死。觀察組再次出血、腦積水及腦梗死的發(fā)生人數(shù)少于對照組, 兩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具有可比性(P

3 討論

創(chuàng)傷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后會引起腦梗死。腦積水的原因多由于出血后, 血液成分被破壞的同時會釋放大量的5-羥色胺、內(nèi)皮素等血管活性物質(zhì), 使血腦屏障的通透性增加, 進而加重腦水腫等的發(fā)生, 使病情進一步惡化。以往采用多次反復腰穿釋放血性腦脊液的方法, 具有操作重復、釋放液體量不穩(wěn)定的缺點, 給患者帶來了長期的痛苦。腰大池穿刺持續(xù)引流技術的應用, 他通過在接近生理壓力的前提下持續(xù)外引流術, 置換液體量很大, 減少了血液進入腦室, 同時還能夠快速清除腦脊液中的有害物質(zhì), 預防了腦血管痙攣的發(fā)生[3, 4]。臨床效果好。本文觀察組50例患者采用腰大池穿刺持續(xù)引流的治療方法, 在再次出血、腦積水及腦梗死的發(fā)生人數(shù)少常規(guī)治療的對照組50例患者, 兩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具有可比性(P

參考文獻

[1] 師擁周.腰大池穿刺持續(xù)引流在創(chuàng)傷性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治療中的應用.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05(10):97-98.

[2] 黃琦,蔣曉星,王偉民, 等.腰大池穿刺持續(xù)引流的臨床應用及現(xiàn)狀.中國微侵襲神經(jīng)外科雜志,2003,8(12):571-573.

篇8

Abstract: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more and more transient population flocks to the city.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management of the transient population in China.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the "Figure of Transient Population Management" is established, and improved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關鍵詞:流動人口管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對策

Key words: transient population management;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countermeasures

中圖分類號:C924.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1)24-0304-01

1流動人口管理的概述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越來越多的流動人口涌入城市。流動人口不僅僅是一個人口流動的問題,還涉及到社會問題、經(jīng)濟問題等。在對待流動人口的問題上,政府應該積極主動、從容應對,切不可被動處理,更不可不作為。

1.1 流動人口的界定及其特點流動人口是指離開常住戶籍所在地,跨越一定的行政轄區(qū),因故前往他地滯留暫停的人口,[1]這些人口最終還是要返回到戶籍所在地的。根據(jù)定義,流動人口與暫住人口有相似之處,但是不能等同。暫住人口是指離開常住戶口所在的,到其他的行政轄區(qū)暫住三日以上,并且辦理了暫住證的人口。而流動人口是指暫住人口(已登記)和過往人口(未登記)的總和。我國城市的流動人口呈現(xiàn)數(shù)量龐大、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于流入地人口、年齡段集中等特點,其中,農(nóng)民工是主體。

1.2 流動人口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2.1 就業(yè)和收入問題亟需重視當前,我國的流動人口絕大多數(shù)是農(nóng)村的剩余勞動力,沒有一技之長,因而進入城市之后只能從事最底層的行業(yè),如:建筑工人、車間工人以及家政服務等,收入很低。在工作過程中,流動人口需面臨著諸多問題。首先是尋找工作時,流動人口由于戶籍限制,很難得到平等的對待。其次,找到工作之后,流動人口又會面臨拖欠工資、同工不同酬、變相克扣工資等問題。

1.2.2 社會保障不容樂觀基本養(yǎng)老保險、失業(yè)保險、基本醫(yī)療保險是三項最基本的保險種類。但是現(xiàn)階段,我國絕大多數(shù)流動人口都沒有這些社會保障。這個問題如果不及時解決,若干年后,當前這些青壯年的流動人口不在年輕,各種問題就會集中地爆發(fā)出來。由于我國流動人口數(shù)量龐大,解決相關問題將會倍加困難。

1.2.3 子女教育有待改善當前,由于戶籍限制,流動人口的子女在流入地就讀往往要交納高額的擇校費,這對于絕大多數(shù)流動人口來說是無法承擔的。因此,我國大多數(shù)流動人口子女上的學校都是辦學條件簡陋、師資力量薄弱的民工子弟學校。而且城市中民工子弟學校的數(shù)量有限,對于流動人口來說,子女的教育問題是一個很大的負擔。

2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在流動人口管理中的應用

2.1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概述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又稱為“基本需求層次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于1943年提出的。他把需求分為五級,由低到高分別是: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這一理論有兩個基本論點:①人是有需要的動物,其需要取決于它已經(jīng)得到了什么,還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滿足的需要能夠影響行為;②人的需要都有輕重層次,某一層需要得到滿足后,另一層需要才出現(xiàn)。[2]

2.2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對流動人口管理的借鑒筆者嘗試建立“流動人口管理圖”(圖1),借此分析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對于流動人口管理的借鑒意義,并提出相對應的對策,以期改善流動人口中存在的問題。

筆者以由低到高的次序?qū)ⅠR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分為3個級別:生理和安全的需要、感情歸屬和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并在每個階段提出相應的對策。

2.2.1 生理和安全的需要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層面是最低級的,它主要表現(xiàn)為物質(zhì)層面的滿足。當最基本的權利都得不到滿足時,流動就會反抗,嚴重時甚至會做出犯罪行為,后果不堪設想。因此,政府和社會應該高度重視這部分群體,可采取的對策有:①適當放寬條件,提供就業(yè)機會。流動人口來自農(nóng)村,絕大多數(shù)沒有一技之長,找工作十分困難,政府可以和部分企業(yè)聯(lián)合,為流動人口提供就業(yè)機會。必要時,政府或者企業(yè)可以對流動人口展開基礎的培訓。此外,政府應嚴厲處罰工資拖欠、同工不同酬、變相克扣工資等行為,保障流動人口最低級的物質(zhì)需求。②完善社會保障。政府應該未雨綢繆,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制。這一點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擴大失業(yè)和醫(yī)療保障的覆蓋率。政府不僅要健全流動人口的社會保障制度,還要對企事業(yè)單位進行監(jiān)督,確定其為流動人納工傷等社會保障費用。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當前的流動人口受教育程度較低,平均年齡較大,在不久的將來需要面臨殘酷的養(yǎng)老問題,因此,政府亟需加強養(yǎng)老保險體系的建設。

2.2.2 感情歸屬和尊重的需要人是一種社會動物,流動人口的生活和工作都不能獨立地進行。他們渴望與人交流,渴望得到重視,渴望受到尊重。一些流動人口存在這種感覺:我無法融入這個環(huán)境,各方面受到歧視,比如:由于沒有本地戶口,自己的孩子只能在民工子弟學校上學,無法與本地孩子享受同等的教育資源。對此,筆者認為,從城市居民的角度來說,對于流動人口應該增強包容心,畢竟他們對于城市的建設發(fā)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從政府的角度來說,可以對流動人口子女進行補助,可以設立助學金、減免學費、提供教材等途徑,確保子女能夠順利完成九年義務教育。通過采取各種措施,創(chuàng)建一個自由的社會環(huán)境,讓流動人口能夠輕松平等地生活、工作,為城市化進程的推進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2.2.3 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是最高層次的需要,這里主要是指流動人口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在所有流動人口中,不乏存在著一些有理想、有抱負的有為青年。由于沒有足夠的能力或者是苦于沒有機會,一直沒辦法展現(xiàn)自身的才能。為此,政府可以設立一些培訓班,為廣大流動人口提供學習的機會,提升能力。此外,政府或者企事業(yè)單位可以聯(lián)合舉辦一些活動,讓流動人口展現(xiàn)自身風采。

參考文獻:

篇9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

這首臨江仙是整個紅樓中最積極向上,最俱風骨的一首詞了,寶釵做的詠絮詞,蘊含了

她闊達又不可及的夢。

柳樹在春風中抽芽,柳絮就隨著春風飄蕩。黛玉看到此景,覺得悲涼極了,揮筆而就《唐多令》;而寶釵,她眼中窗外的春天,首先是柳絮輕盈靈動的舞蹈,再是蜜蜂蝴蝶的翩飛,夾著一陣陣吹綠的東風……她看著這樣的春天,看著在這樣的春天中飄飛的柳絮,老成的外表下?lián)碛袎舻男牧⒖烫鴦悠饋?。她似乎是抬眼看春風,微笑填出這首令“眾人拍案叫絕”的《臨江仙》。

柳絮本是綿柔,帶點陰冷的東西,古書上都說柳性屬陰。寶釵顯然也承認這一點。然而在她看來,柳絮的隨風飄忽,并不是命運的飄搖不定,而是任隨天命,四處逍遙。這當然也是無奈的,帶些哀傷的,但并存的,還有一絲希望。她不是不想“隨逝水”“委芳塵”,而是不甘心這樣空度韶華。她深知這個時代的女子就像無根的浮萍,隨風的柳絮,但她不甘心,真的不甘心!她說“萬縷千絲終不改”,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她想說,雖然我是女子,但我自己有自己的能力。不管風怎樣吹,命運怎樣改變,柳絮都是不變的,不會因為風吹命改而像那些普通的女子一樣順應天命。

我命由我不由天!

但她是在安慰自己。因為她知道這個夢想只限于紙上。抬筆,就是夢醒。

寶釵或許想要流淚了。她的柳絮漂泊隨風而過,但翻飛中也帶著一股難滅難掩的傲氣。所以雖然不甘心,但她心中還有另一點點希望。她希望有一陣好風,送著她這一片飛舞的柳絮,扶搖直上九天,送到高高的青云里。這是她的柳絮的夢想,也是她一生的夢.。

薛寶釵對愛情也有追求,而且追求還很強烈。但我總覺得她對愛情的追求的地位不如她的這個夢。因為在這首詞里,她,或者說是曹雪芹,都寄托了比愛情更深厚的感情。或許因為曹雪芹對愛情的體會不深,所以紅樓中流傳很久的詩詞幾乎都不是關于愛情的,而幾乎都是關于自身命運的思考、感慨、抒發(fā)。在這首詞里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曹雪芹一輩子就積極向上了這么一次。但這一次,已經(jīng)足以將他心中那點點的希望寄托了出來。在這次后就再也沒有第二次了,曹雪芹心中剩下的也只剩了悲哀。

篇10

詩言志詞言情,唐宋詞的題材集中在傷春悲秋、離愁別緒、風花雪月、男歡女愛等方面,蘇軾的花卉詞的意象大體上也脫不了這些內(nèi)容,基本上是對前人婉約傳統(tǒng)的繼承,以下詳細分析這些意象的具體象征意義。

1離別相思

如飛絮這一意象?!墩f文》云:“楊,薄柳也。由此觀之,則楊可稱柳,柳亦可稱楊?!睏罨ㄒ虼洪_穗狀花,自成絮飛散,多與柳同,因而與柳絮合稱,當風一吹柳絮就會隨風飄散,這種景象十分的凄美,比擬人們離別相思情感的失落惆悵,讓人傷懷。在蘇詞中《水龍吟/和章質(zhì)夫<楊花>韻》:“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三分春色,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說是一場雨后漫天飛舞的柳絮不見了,變成一池細碎浮萍了;這一池浮萍卻又代表著三分春色,而三分春色又厘分為二分塵土、一分流水。這由一連串數(shù)字串聯(lián)起來的句子,給人予行云流水而又亦虛亦實的感覺。在經(jīng)過萍碎、春色、塵土、流水等連串幻化之后,東坡再來強調(diào)“點點是,離人淚”,這正是該詞的終極主題,由柳絮起到離人淚終,使該詞的詠物抒情得到一個完整的演化進程,把飛絮這種離別意象寫到了極致。

2春天的象征

其一是表現(xiàn)春光明媚。

古代文人們悠然徜徉在杏花雨春色里,將杏花人詩,把自己的審美理想寄寓于杏花,紅杏枝頭春意鬧,代表春天春光春色?!兑粎不ā反嗽~描寫詞人初春病愈后既喜悅又疏慵的心緒,下片“朝來初日半銜山,樓閣淡疏煙。游人便作尋芳計,小桃杏、應已爭先。衰病少,疏慵自放,惟愛日高眠”。前二句寫初春晨景,色調(diào)明麗,充滿生機,清新可喜。以下二句又由眼前景而說到游人郊苑尋芳,進而聯(lián)想到“小桃杏應已爭先”?!盃幭取奔聪扔谄渌ɑ芏_放,寫得生動活潑,意趣盎然?!饵c絳唇》“紅杏飄香,柳含煙翠拖輕縷?!逼鸸P點染春色如畫。萬紫千紅之春光,數(shù)紅杏、柳煙最具有特征性,此寫紅杏意猶未足,更寫其香,著一“飄”字,足見詞人感受之馨逸。

其二是表現(xiàn)傷春惜花。

花的凋零也往往和春天的逝去聯(lián)系在一起。因此憐花惜春也是古代花詩卉詩的重要內(nèi)容。蘇詞《雨中花》“又豈料、正好三春桃李,一夜風霜?!睂⑻一ǖ蛄愫鬂M目的狼藉景象與初放第一朵時的鮮艷明麗作對比,表達出他憐花惜春的思想感情。

蘇用飛絮比喻春光易逝,紅顏不再。如《蝶戀花/春景》,侍妾朝云每每唱到“枝上柳綿吹又少”一句就哽咽不能語,便是因為柳絮乃春天之物,漸吹漸少之時,就是春光將盡之日,而年復一年,青春何在?故有此悲。楊花似花非花,在花中身價不高,且隨風飄蕩,有似薄命紅顏,一無依托。這里即景取喻,自比楊花,悲涼之情以曠語出之,愈覺凄惻動人。

最能代表春光短促繁華易逝的,只有落花,蘇詞中出現(xiàn)了象落花、殘紅、亂紅、殘紅、殘花、臥紅等意象?!兜麘倩ā罚骸暗麘喧L慵春過半。花落狂風,小院殘紅滿?!痹诖号ㄩ_、草長鶯飛的春天,狂風席卷著盛開不久的紅花,道出了深閨少女傷春惆悵傷感之情?!督亲?恨別》“既相逢,卻匆匆。攜手佳人,和淚折殘紅?!苯枧c佳人乍逢又別的感觸言離愁。“和淚折殘紅”,寫作者面對落花,睹物傷懷,情思綿綿,輾轉(zhuǎn)不忍離去,由殘紅而想到殘春,因問東風尚余幾許,感嘆縱使春光仍在,而身離徐州,與誰同春!

3美人的象征

蘇軾用柳絮形容女子身體輕盈,如《南歌子》這首詞是蘇軾寫給楚州太守周豫的舞鬟,“柳絮風前轉(zhuǎn),梅花雪里春?!边@女子青紅色絲帶巧系雙髻,云鬢斜堆,小頭巾隨舞姿上下飄動。鼓聲節(jié)拍中,舞得那么投入。她紅撲撲的粉臉,裊裊柳般的細腰,削蔥根般的玉手。舞姿輕盈似風中絮,旖旎如雪里梅。

以桃花比擬美人,《菩薩蠻》“緩步困春醪。春融臉上桃”以花擬人,以人比花。將花與人交織在一起,刻畫多愁善感的柔弱少女形象。

梅花自古便有“霜雪美人”的意象,《南歌子》“柳絮風前轉(zhuǎn),梅花雪里春?!币悦坊ū让廊?,不僅因為它本身具有美人姿態(tài),還因為它有清冷淡雅的美?!抖L波》“笑時猶帶嶺梅香”,以斗霜傲雪的嶺梅喻人,贊美柔奴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

海棠花姿瀟灑,花開似錦,自古以來是雅俗共賞的名花,《訴衷情/海棠》這首詞描寫精致,用海棠比擬美人,更為生動,表現(xiàn)詩人愛花、愛美之情。

《浣溪沙》“芍藥櫻花兩斗新”,古人有芍藥第一牡丹第二之說。櫻花盛開時節(jié),滿樹爛漫,如云似霞,洛陽為芍藥櫻花觀賞勝地,初夏芍藥櫻花斗艷,以花喻人,以人喻花。

4脫俗高潔的君子形象

看到寒霜季節(jié)盛開的梅花,傲雪耐寒,詩人就把它詮解為一種孤高絕俗、貞潔自愛的君子情操,蘇軾的《行香子/冬思》“攜手江村。梅雪飄裙。”《定風波/紅梅》既生動傳神地刻畫出梅花的玉潔冰清、不流時俗,又暗示了梅花的孤寂、艱難處境,賦予紅梅以生命和情感。詞緊扣紅梅既艷如桃杏又冷若冰霜、傲然挺立的獨特品格,抒發(fā)了自己達觀超脫的襟懷和不愿隨波逐流的傲骨。

取“芙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質(zhì),寄寓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節(jié)操?!耳p鴣天》“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蘇軾因“烏臺詩案”下獄,貶到黃州當團練副使,這首詞寫黃州城郊農(nóng)村景色。夏末秋初,雨過天晴,詞人徜徉于村舍外,但見樹林盡處,夕陽青山,竹林掩映黛瓦粉墻,景致明麗;秋蟬長鳴短嘶,池塘衰草紛紛,但水中紅蓮嬌艷芬芳,空中鷗鷺瀟灑翱翔。意象反映心情,情趣表現(xiàn)品格。此時蘇軾的心情就象這夏末初秋的景致一樣,有了幾分衰颯,但依然富有生機。在迭遭打擊之后,努力用詞來平衡心緒,這大約是蘇軾的獨到之處。

生活在齷齪塵世,志不得伸的詩人們便與花卉結(jié)下不解之緣,落花本無意,只因人有情。蘇軾這些大量花卉詞繼承傳統(tǒng),表現(xiàn)了離愁相思、香花美人、高潔君子、傷春惜花這些傳統(tǒng)文化意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