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范文

時間:2023-06-14 17:43: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

篇1

關鍵詞:案例教學;初中;道德法治;運用

一、引言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和其他課程不同,基礎理論多、政策性強,內容也較為單一枯燥,不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在以往傳統(tǒng)課程教學模式當中,往往就是教師帶領學生明確基礎理論知識,再畫出重點內容讓學生進行背誦。這種教學的形式,不僅不能夠有效提升教學的效率,還不容易達到教學的目標。因此運用案例教學法,能夠提升課程教學的成效,對培養(yǎng)學生法治意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方面

雖然當前階段在教育整體中已經不斷地推進新課改,但是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之中依然存在很多不足。首先,有些教師教育觀念沒有更新。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之中,部分教師會不自覺地采取傳統(tǒng)的機械式教學方法。而這種落后的教學觀念不利于學生進一步的學習,同時教學中也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教學手段不夠豐富。教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時,所采取的基本上都是理論教學,即教師將課本上的知識原本地再讀給學生聽,以此來幫助學生接受各種知識。這種最終為了應付考試的教學,教學手段十分的單一,同時也相對地更加形式化。最后,教學目標與教學過程脫離。在具體的教學之中,教師一般情況下都會設立相關的教學目標,以此來確定大致的教學過程。但是部分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的時候沒有考慮到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實際情況,從而出現(xiàn)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相互脫離的情況。

(二)學生方面

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也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第一,學生用于道德與法治課學習的時間不多。由于初中課堂所開設的科目眾多,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便會對科目進行主次輕重的排序,而部分學生不約而同地認為道德與法治課程并不重要,學生對待該課堂的態(tài)度便是考前突襲,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則更注重于理科方面的學習。第二,學生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沒有興趣。由于課堂的教學基本上都是理論方面的教學,這使得很多學生在課堂之上提不起興趣,便很容易出現(xiàn)學生走神、開小差或者是完成其他科目作業(yè)的現(xiàn)象。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采用教學案例的作用

(一)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按照以往傳統(tǒng)教學方式,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是需要以“講讀”作為核心,這樣一來,完全忽視掉學生學習相關知識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這種僵化的課程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吸收以及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當中適當?shù)厝谌胍恍┓ㄖ蔚陌咐?,可以讓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知識掌握更加牢固。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巧妙地通過法治案例的融入,能夠激發(fā)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來,進一步地引導他們主動積極思考問題,并且可以想到解決方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相關知識的理解更加扎實,對有效提升課程教學有著至關重要作用。

(二)發(fā)揮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學習氣氛

我國新課改明確“以生為主”這一教學的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時,應當尊重學生主體的地位,進一步發(fā)揮出他們學習知識的主觀能動性。誠然,與以往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模式相比,創(chuàng)建出以生為主這一教學的課堂,可以充分地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緊跟教學的內容,適當?shù)厝谌胍恍┓ㄖ蔚陌咐M一步地引導出學生結合案例展開思考活動,解答法治案例背后所包含的相關法律知識等,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能夠充分獲得發(fā)揮,對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活躍課堂氣氛具有積極作用。

(三)現(xiàn)代教育媒體融入,促使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

在我國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之下,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有效融入現(xiàn)代信息技術,是有效提升課程教學效率的關鍵所在。與以往傳統(tǒng)單一課程教學模式相比,現(xiàn)代信息技術下的教學形式優(yōu)勢明顯,多媒體教學有效結合相關視頻教學的案例,可以有效加強教學感染力,進一步地提高課程教學的效果。在這一背景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當中有效融入法治案例,教師往往精選較為良好的法治案例,以藝術化處理的形式,有效地增強教學課堂的感染力,促進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信息化的發(fā)展。

四、選取教學案例的基本原則

(一)具有明確的是非立場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道德品質以及高尚情操,進一步地幫助他們樹立正確法治的觀念。因此,在選擇相關法治案例進行教學時,教師需要選擇合適的案例,起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作用。教學案例還需要充分展現(xiàn)出來良好的道德觀念,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慢慢地培養(yǎng)其辨別是非的能力,可以準確地判斷什么事情是錯的、什么事情是對的。只有擁有清晰是非立場的法治教學案例,才可以有效地幫助到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達到課程教學的目標。

(二)貼近實際生活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本當中基礎理論知識,主要就是為了指導學生日常的行為,進一步地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基于此,初中教師在對案例進行選擇時,需要注重貼合學生生活實際,在教學案例當中涉及的情景,應當和初中生周邊生活的環(huán)境具有一定的聯(lián)系。案例教學主要的作用是通過他們熟悉場景的呈現(xiàn),讓學生能夠和課程教學的理論有機結合,從而更快掌握課程教學的內容。因此,教師選擇的案例應當來自日常生活,這樣可以更加真實地反映出來學生日常生活的情況。只有這樣,他們才可以真正地做到學以致用,才可以真正掌握運用到基礎理論知識,進一步地解決生活問題,以此來達到課程教學的目標。

(三)適應時展要求

隨著我國社會不斷發(fā)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內容也會做出一定的改變。日常生活也會隨著社會不斷變化,從而發(fā)生著巨大的改變?;诖?,日常生活當中存在的問題也隨之發(fā)生變化。因此,教師應當備好教學的案例,緊跟時代步伐,按照課程教學的內容以及真實情況的變化,進一步地做出來相應的調整。教師隨時關注周邊發(fā)生的事情,通過提煉,與課程教學的理論有機結合,作為新的教學案例指導學生學習。只有這樣,學生才可以充分地了解現(xiàn)階段初中道德與法治相關的知識內容,進而指導學生日常生活以及學習。

五、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案例運用注意點

(一)精選案例,緊扣主題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當中有效運用到案例教學,最主要的就是選擇能夠與知識相關的教學案例,需要明確的一點就是導入的案例能夠有效引發(fā)學生的思考以及探討,但是最終的目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吸收知識,進而把知識內容能夠內化,進一步地升華為學生自身的精神品質,更好地指導行為的實踐。此外,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選擇教學案例時,還需要考慮初中生實際學情以及日常生活。一般來講,案例主要分成綜合性、描述性、專題性以及分析性的案例,教師在選擇教學案例時,需要按照相關知識做出來適當調整。譬如在上文當中提及,案例應該是多種多樣的,不能夠僅僅表現(xiàn)為文字方式。案例搜集的路徑也具有多種形式,道德與法治課程有著一定的時效性,需要適當?shù)匾氲缴鐣狳c的話題為教學案例,例如,在我國現(xiàn)代信息化這一背景下,教師需要選擇法治案例的路徑非常多,可以結合到網絡資源進行篩選,也能夠融入央視法治頻道進行篩選,譬如《庭審現(xiàn)場》《普法欄目》以及《今日說法》等,教師需要有效結合電視的頻道,進一步地選擇出來適合的一些法治案例。教師在精選教學案例過程當中,需要深入了解一些法治案例的原則,譬如,啟發(fā)性以及典型性等,為有效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鋪墊一定的基礎。基于此,使用好教學案例法的首步就是需要教師精心選擇緊扣主題的案例。

(二)授課實施案例教學法

1.通過教學案例,設置相關問題

初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調動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教師應當烘托氣氛,創(chuàng)造教學的情景,以更加靈活的形式,把教學案例充分展示在學生的面前,讓他們更好地融入課堂。為引導其自主地進行思考,教師在呈現(xiàn)案例時,需要結合其本身與課本內容設置相關問題,讓學生可以在師生互動過程當中,來思考老師提出來的相關問題并且解決問題。例如,初中教師在教學“以禮待人”這一內容時,應該對課程教學情境進行設置,即“誰是店長,誰是店員”,小閩、小芳在逛街,他們進入到一家鞋店,小芳喜歡上一雙布鞋,因此,她喊住店員幫她拿下來,想要試一試,之后她感覺小了,就問店員能不能換大一點的嗎,店員小華看了小芳一眼,態(tài)度不好,說道“沒有”,這時小閩說“可以找一找嗎”,店員小菊卻說“沒有就是沒有,不買就算了”,因此,他們兩個人都非常不高興,于是找到店員評理,這時一旁站著的店員小梅朝這邊走過來,并且端來兩杯茶水,詢問一下具體的情況,發(fā)現(xiàn)本店已經沒有貨了,其他分店還有這雙鞋,說道“為表達歉意,為您打六折,請您稍等片刻,這邊會派店員送來”,于是兩人等一會,拿到鞋就走了。初中教師在講述完此案例后,說到這三名店員,其中有一位就是店長,于是問學生問題,“他們幾個誰是店長,誰又是店員呢?”學生經過激烈探討之后,回答“小梅是店長”,緊接著老師又會提出,“為什么小梅就是店長?”然后他們經過討論之后,有的學生答道“小華待顧客不夠禮貌”,有的學生答道“小梅能夠以禮待人,才能夠有顧客買鞋子”,老師笑著夸獎回答問題的學生“大家都對,非常棒”。這樣一來,充分地激發(fā)出學生學習的積極興,促進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通過以疑問形式,進一步地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并且及時地解決問題,大大提升了課堂效率。

2.通過案例,樹立法律意識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不僅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品德,還可以樹立學生良好的法律意識,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例如,初中教師在教學“預防犯罪”這一內容時,需要運用到符合學生日常生活當中的實際案例。例如民警偵破一個盜竊犯罪案,犯罪團伙是四名未成年人,其中最小的只有十歲、最大的為十三歲,他們一共犯案四回,總計盜竊八千元,案發(fā)的原因是這四名未成年由于嘴饞想吃東西,然而沒有錢,商店老板又不賣,他們就商量去偷一些東西。被民警帶入派出所后,四名未成年人還沒有意識到犯罪行為,一會看桌子上擺放的東西,一會相互打鬧。教師安排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按照出示的案例,讓他們能夠意識到什么是犯罪,應當承擔什么責任,從而讓他們能夠樹立法律意識,做具有責任心的人。

(三)關注反饋,及時評價

案例教學法,重在引發(fā)學生思維的碰撞,在思辨過程當中可以達成基礎知識的習得。在學生能夠思考某一個案例時,教師是課堂教學中的引導者,能夠比較清楚地感知學生思想變化,從而形成一個初步的評價。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還應當注重學生所反饋的法治案例,在他們對教學案例本身產生疑惑時,教師應該及時解答他們的疑惑,最重要的是應當全面地看待學生在自身情感以及思想方面的變化,當學生對教學案例產生錯誤理解時,教師不應急于否定學生,而是應當循循善誘,學生思維的演進需要一定的過程,同時還需要及時而積極地引導。因此,“關注反饋,及時評價”是成功運用案例教學的必經之路。

六、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當中,有效使用案例教學已是大勢所趨。案例教學除了能夠提高課程教學質量之外,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樹立法治意識。教師在課程教學中有效融入法治案例,應該根據(jù)案例選取的基本原則,進一步地選擇出能夠貼合課程教學目標的法治案例,從而展開教學活動,發(fā)揮案例教學在提高課程教學成效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歐陽蕓,袁成,盧志.道德與法治學科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研究:以A市調查為例[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9(6):90-94.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定制.義務教育階段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2,6,1.

[3]教育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公室.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4]項賢聰.淺談情境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學,2017(11):62.

[5]楊倫峰.談生活化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7(31):56,58.

[6]王文喜.案例教學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2017(10):70.

[7]馬玲格.以情激趣,提高初中政治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4,2(6):24-25.

[8]李學勇.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策略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9(19):87-88.

[9]王忠東.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課堂教學有效性探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10):147.

[10]駱瑞珩.新變化引領新探索:統(tǒng)編初中《道德與法制》教材淺析與教學建議[J].中外交流,2017(36).

篇2

一.合作學習要先讓學生獨立思考

在聽課中,常常發(fā)現(xiàn)問題一出現(xiàn),教師沒有引導學生認真讀書、深入思考就組織討論,學生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匆忙展開討論,結果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隨從。這樣的自主、合作學習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在無形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有悖于合作學習的真諦。

任何合作學習都是以學生自主、獨立思考為先決條件的。愛因斯坦說過:“學校的目標應是培養(yǎng)有獨立行為和獨立思考的人”。學生只有自己有了想法,才有了和小組成員交流、討論的基礎。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有的教師在課堂出示某個問題后,馬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其實,這時候并沒有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學生的討論能深刻嗎?有鑒于此,教師在提出問題后,首先要給學生一個緩沖的時間,讓學生經過了自己醞釀和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討論時才會深入,才能有心靈的交融和思維的碰撞。

2.合作學習要關注全體

每到小組合作學習時,學優(yōu)生往往具備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條件和要求,成為小組內最活躍的分子,在小組中處于主宰地位,承擔了主要的職責,他們的潛能得到了發(fā)揮,個性得到了張揚;而一些學困生因為基礎薄弱,參與性與主動性欠缺,思維較為遲鈍,往往落在后面,無形中失去了思考、發(fā)言、表現(xiàn)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被變相剝奪了學習的權利,則處于從屬或被忽略的地位,做名副其實的“旁聽生”。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小組合作學習極容易形成“優(yōu)生唱主角,差生跑龍?zhí)住钡木置妗?/p>

在合作學習中,要避免只求熱鬧不求實質的弊端,必須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使每一位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都能增長知識,培養(yǎng)能力,提高覺悟,開闊眼界。在小組匯報時,應由小組推選一位同學匯報,其他同學補充;在評價時,教師應肯定這是整個小組的成功,而不是哪個優(yōu)等生的成績。合作學習的成果,最終應和集體共同分享交流,從而更有效地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目前,許多教師為了趕時髦,活躍課堂,取悅學生,便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從而導致合作學習形式化、表演化。有的教師對一些簡單易懂、不容質疑、無需討論的內容,也開展合作學習,浪費了學生寶貴的時間,有的教師把一些脫離實際的內容讓學生討論,從而使學生失去了自信心,還有的教師只重形式,不考慮內容是否需要,一堂課總免不了要安排幾次合作學習,在他們的潛意識中似乎只有這樣才符合新課程、新理念、新方法,合作學習成了上公開課必備的點綴,成了花瓶,裝門面,趕時髦。我曾聽過一堂道德與法治公開課,該任課教師前后共安排了五次合作學習,而所討論的內容都是知識目標中的“是什么”,浪費了學生寶貴的時間,像這些不需要合作學習、甚至不適合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被強行納入合作學習的花架子。

    小組合作學習的安排原則是,可安排可不安排的不安排;簡單易行,一目了然的不安排;令人望而生畏、無從下手的不安排。要把合作討論放在有討論空間的問題上,放在學生易混淆處,并且難度要適宜,這樣的小組討論才能讓學生有收獲。

4.合作學習教師要參與其中

一旦學生進入了合作學習這一環(huán)節(jié),有的教師確實像蝴蝶般穿梭于每個小組之間,看似很忙、很關注,實際上大多在擺樣子、裝門面,有的教師不知所措地在講臺邊等待,有的教師在準備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具,有的教師要么倒背雙手、鶴立雞群般踱來踱去,要么象征性地在這一組插一言,在那一組提一句,教師并沒有投入到合作學習的過程中。

篇3

一、情境選擇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

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內容的教學情境,才能滿足情境教學的需要。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師要基于對學生了解的前提下結合教材內容設計教學情境。例如,在 “友誼與成長同行”教學中,教師結合內容主題,在課堂教學中穿插入這些內容:①人是群居群體,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圈子、朋友和家庭,我們的言談舉止、興趣愛好或多或少都會受朋友的影響。你個人認為,有知心朋友,與朋友的友好相處,對于自己來說有什么好處?②請大家暢所欲言說出那些對自己產生過重要影響、讓自己感激感動的朋友;③結合中學生的生活實際,談一下大家在交友方面存在的問題、對友誼的錯誤認知,如認為友誼是一成不變的,如果自己的好朋友結交了新朋友,自己會有失落感,有的人甚至認為自己被朋友“背叛”;認為友誼就是講義氣、夠朋友,能玩到一起;為了不傷和氣,對朋友存在的問題、壞習慣等避而不談等。如此這般,借助這些生活化的問題、話題來教學,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的感悟和體會,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還能升華學生的思想感情,使學生朝著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方向不斷前進。

二、創(chuàng)設合作類型的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除了服務于每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的情境設計外,還應到有一些教學組織相關的情景。合作情境,是指在教學中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一些事情,共同完成課程的學習。如在“生命的思考”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幾則有關“小學生因為玩游戲、看電視挨父母、教師批評跳樓自殺”的新聞,然后,圍繞新聞提出幾個問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是什么導致一些年輕人越來越輕視生命?你認為孩子的悲劇是什么造成的?是家長以孩子為中心,對孩子的溺愛、放縱和過高期望?是教師管理方法簡單粗暴?還是學生情感脆弱、缺少自我約束?我們在今后的成長中,該如何應對挫折,對生命該持有什么樣的態(tài)度?針對這一情況,將學生分成不同的教學小組,讓學生進行自覺的參與到學習討論中,在學生的討論中,教師能夠了解到學生的觀點等,推進學生參與到學習中。在學生討論、思考給出答案后,教師再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這樣要比單純的理論灌輸效果更好。

三、構建平等交流的情境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為學生構建平等交流的情境氛圍,通過一些小游戲、小情境等與學生形成互動,簡化了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理解步驟,推動教學發(fā)展。例如,“走進法治天地”教學中,教師扮演“知心姐姐”引導學生走入生活實際,從蘇丹紅咸鴨蛋、瘦肉精豬肉、三聚氰胺毒奶粉、廢紙包裝方便面、皮革酸奶和果凍等飲食安全問題入手,講述法治與民眾生命財產、人身安全之間的關系,法律、法治的地位和意義,使學生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法律意識。然后,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或者中學生熟悉的一些話題來進行法治教育,如親戚朋友之間借錢,礙于情面,沒有打借條、立協(xié)議,結果借款方不愿意還錢,雙方鬧上公堂;出行時,上學路上,一些機動車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隨意闖紅燈造成交通事故;一些中學生沉迷于網絡,因網游而搶劫他人財物,瀏覽非法網頁,傳播不良信息等,讓同學們談談自己的社會見聞,和所遇所想,將這種平等交流的氛圍體現(xiàn)在教學中,引導大家樹立法律意識,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識地去接觸、學習更多的法律知識,保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加強自我約束,做一個守法守信的好公民。

四、在課堂創(chuàng)設模擬法庭,實現(xiàn)角色扮演

篇4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學生展示;意義;思考;實踐

新時期,新要求,我國中小學課堂教學面對著嚴峻的改革任務,要提高課堂效率,從各個方面入手,展開有效的改革。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方面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我國需要對我國的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方面作出相關的調整。所以,我們應該要加強對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的研究,加強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學生展示,提高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的運用,使用范圍。由此,本文對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的問題展開了相關探討,并且,對于促進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的相關方法提出了新見解。希望可以更好地促進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

一、什么是學生展示

學生展示是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方式,就是學生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對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內容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同時將自己的學習成果通過簡潔生動的方式在小組或者是全班同學面前展示出來,結合課堂中老師的講解來檢驗自學的效果。

二、學生展示的意義

首先,學生展示就是在課堂上學生將自己自主探究或者是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向老師和同學們展示出來,通過這樣的方式,讓老師可以肯定并加以修正學生的思維方向和學生成果,在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時,也使得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提高;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學生展示不像語文課堂的學習必須運用語言和文字的形式來表達,并認真組織語言,將自己所要表達的內容保證是合乎邏輯的,在這個基礎上將內容加以生動形象化,語言保證合乎語言規(guī)范的表達,在這樣的條件下學習可以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

然后,興趣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奮劑。無論做什么事情,興趣都占有重要地位,一般情況下,沒有興趣的東西你是不怎么愿意去學習、去了解的。所以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對初中數(shù)學課堂學習的興趣,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進來。同時競爭是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的催化劑。心理學研究表明,競爭比平常狀態(tài)有更大的緊張感,壓力感。在競爭過程中學生想獲得自尊心、成就感的需要更為強烈,潛在的動機可以成為學習的動力。有了競爭意識也為以后道路奠定基礎。

最后,學生展示是在課堂中老師的審視和幾十位同學的注視下表達自己的思想,這樣有助于可以培養(yǎng)學生在大眾場合發(fā)表意見的膽量和勇氣。并且老師通過這種展示方式,可以大致了解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研究程度和所要解決的問題,更好的有針對性的確定下一步學習的內容和策略。所以,學生課堂展示既是教師了解學情的方式,也是教師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手段。教師應當把學生課堂展示作為教學的一個基本環(huán)節(jié),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展示。

三、學生展示的方法

學生展示經過一段時間的發(fā)展,目前在我國常用的展示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口頭展示:針對的是內容豐富,容量較大的內容,比如知識點的概念和描述現(xiàn)象等。

(2)書面展示:主要內容有定理的推理、證明和探究的過程以及解答例題等。

(3)表演肢體語言展示:通過手勢、表情、姿態(tài)等方式來幫助說明,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4)實物模型展示:重點是空間圖形內容的學習,通過動手制作并展示,加深對相關內容的理解。

四、學生展示的思考與研究

第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激情。數(shù)學本身就是一門枯燥無比的課程,如何在保證教學質量的情況下把數(shù)學課堂教學變得有趣也是一門學問。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人教版數(shù)學課堂上,老師可以采用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的方法,來吸引學生的心思和思維,讓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學習興趣,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激起學習興趣投入課堂。把現(xiàn)實中長碰到的情景應用與數(shù)學生態(tài)課堂提問中,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不同的數(shù)學魅力。比如在解決排列組合的相關問題時,可以創(chuàng)設生活中的情境:由A村去B村的道路有3條,由B村去C村的道路有2條。從A村經B村去C村,共有多少種不同的走法?板書:作圖,從A村到B村有3種不同的走法,按這3種走法中的每一種走法到達B村后,再從B村到C村又有2種不同的走法。因此,從A村經B村去C村共有3×2=6種不同的走法。進而得出結論: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n個步驟,做第一步有m1種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2種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m n種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這件事共有N=m1m2…m n種不同的方法。這樣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的有效性。

第二,在數(shù)學課堂上不僅要注重互動方法,更要注重學生的反應。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學習理解所學到的知識,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的反應,看他們是否真正理解了相關知識點。許多時候老師在提問后都會無視學生存在,自行進行講解,怕會碰到無人回答問題的尷尬場面。這種自問自答形式,讓提問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也容易造成學生對老師提問問題的麻木性和對老師解決問題的依賴性。所以老師要注重學生的課堂提問反應。比如在雙曲線概念的教學中,對課堂例題可以進行多角度、多層次提問,循序漸進,讓學生真正理解知識點。

第三,學會引導學生自己提問,提高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美國的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老師在教學時通過提問,啟發(fā)學生思維,鼓勵他們自主提問,培養(yǎng)學生正確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的能力。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要正確對待,這也是學生獲得知識有效的途徑。人教版的數(shù)學教材,很大程度上都比較人性化設置,在教材內容上為課堂中的師生互動提供了便利。處于新的時期,我們要做到也是俱進,同時也要站在歷史的高度,反思當前教育的困境,形勢迫切要求我們必須踏踏實實地創(chuàng)新教育觀,老師應以兼容并包的博大襟懷,去偽存真的務實態(tài)度,廣泛汲取各路先進教育教學思想之精華,博采眾長,為已所用,真正從為了教好自己的學生出發(fā),為學生的終生發(fā)展出發(fā),去組織好我們的語文課堂,形成適應新形式更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用我們的辛勤共同托起祖國的明天。

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是課堂的重要內容,運用得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實現(xiàn)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唐國慶.高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1(11)

[2]石進華.“過程性”原則在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09(02)

[3]張奠宙,王振輝.關于數(shù)學的學術形態(tài)和教育形態(tài)――談“火熱的思考”與“冰冷的美麗”[J].數(shù)學教育學報,2002(02)

[4]趙多彪.創(chuàng)新教育中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教育功能探討[J].河西學院學報,2004(02)

篇5

行為導向教學中包括四種常用的教學方法,分別是:模擬教學法、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角色扮演法。行為導向教學注重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綜合地應用多種學習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yè)能力。通常+任務是綜合的,總是要涉及多種多樣的學科知識,比如學習營銷技術,就要涉及營銷學、管理學、法律學、計算機科學、心理學等學科知識,學生不再是單一學科的學習,而是綜合知識的獲得。下面就項目化課程進行一些探討。

一、項目化是中等職業(yè)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

項目化課程是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的重大變革,它不僅使課堂教學氣氛變得更加活躍,而且從職業(yè)人才的角度使學生得到專業(yè)化訓練,使學生的職業(yè)技能與職業(yè)意識的綜合培養(yǎng)找到了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項目化課程對造就雙師型中職師資隊伍有著很高的要求。中職教師只有通過課程項目研究開發(fā)、項目教學與成果轉化才能做到與行業(yè)接軌。中職學生的職業(yè)綜合能力培養(yǎng)需要通過具體的課程以及課程項目教學來完成,而項目化課程就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項目化課程也是職業(yè)教育服務當?shù)厣鐣洕男枰?,學校擁有大量的專業(yè)人才與豐富的人力資源,有條件進行項目化課程開發(fā)與成果社會化應用,從而服務于企業(yè)和行業(yè),促進社會經濟發(fā)展。

二、基于項目教學法的課程方案開發(fā)

職業(yè)教育的課程管理不同于普通教育,要求學校在緊密聯(lián)系市場、企業(yè)需求的同時對教學計劃進行相關的修訂。在保證執(zhí)行教學要求中的文化基礎課以及專業(yè)核心課程開設的前提下,對限定選修課以及自主選修課進行相關調整。它遵循行為標準職業(yè)化(把企業(yè)的行為準則及相關制度納入到對學生的企業(yè)生涯規(guī)劃、職業(yè)道德教育中去。使學生走上工作崗位的時候可以盡快地融入企業(yè)的大環(huán)境中去)、職業(yè)技能專業(yè)化(結合專業(yè)技能證書的培訓、考核。使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切合現(xiàn)代的企業(yè)操作技能要求。從而避免了在今后的工作中企業(yè)不得不進行二次培訓的尷尬局面)、教學過程全真化(實驗、實訓工作要根據(jù)企業(yè)及市場的要求盡學校的最大力量購置設備安排課程項目,以極大地貼近市場、貼近企業(yè)為目的進行設定、實施)以及教學成果社會化(這是一個較高的要求,要求學校在跟企業(yè)緊密合作的前提下,發(fā)揮校園的技術力量在實踐教學中做出成果為企業(yè)所用,把企業(yè)的科研開發(fā)納入學校專業(yè)教育中)的原則。通過優(yōu)勢互補,努力實現(xiàn)學校與企業(yè)資源共享。謀求校內基地企業(yè)化、企業(yè)基地學?;?梢詫崿F(xiàn)項目化課程基礎上的半工半讀、工學結合,有效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

三、項目教學法跨專業(yè)的項目開發(fā)

項目設計及其協(xié)同運作是實施項目化課程的關鍵。課程項目不僅要立足于學校、企業(yè)和學生多方面互利共贏的目標進行設計,而且可以考慮跨專業(yè)的多方合作型大型項目化課程開發(fā)方案。在跨專業(yè)課程項目設計中要確保在實際運作過程中有眾多的教師和學生以及企業(yè)專家參與其中。協(xié)同運作。例如,我們在學校的校內超市實訓基地建設中。就可以兼顧到市場營銷、財會、物流甚至涉外英語等專業(yè),這種跨專業(yè)的課程項目設計可以讓學生在學校就可以接觸到幾乎全真的社會企業(yè)模式,為今后工作中的團隊配合、協(xié)同作業(yè)打下堅實基礎??鐚I(yè)的項目化課程的設計有利于學生培養(yǎng),有利于教師成長,有利于學院發(fā)展,還有利于企業(yè)發(fā)展,這樣的培養(yǎng)方式下的學生對于專業(yè)的拓展性和適應性比較強,屬于企業(yè)比較需要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

四、項目化課程開發(fā)的關注點探究

1.基于項目教學法的彈性專業(yè)課教學計劃制訂

教學計劃在學校的教學組織工作中是綱領性的文件。但是針對職業(yè)教育來說,企業(yè)、市場對畢業(yè)生的需求在不斷地變化,這就要求教學計劃的實施過程中施行彈性的教學計劃。彈性教學計劃也是實行項目化課程的前提。在教學目標不變的情況下,教學計劃可以根據(jù)學生參與企業(yè)重大項目的實際情況的需要進行適當變更。教學計劃要充分體現(xiàn)職業(yè)意識,符合行業(yè)特點。比如說。旅游管理專業(yè)的項目化教學的組織與計劃安排,就必須考慮到黃金周以及重大會議會展等旅游旺季的實際情況,安排學生到企業(yè)進行專項實習實訓。特別是重大會展接待大多與現(xiàn)行的教學計劃相沖突,我們必須通過一定程序調整教學計劃來實現(xiàn)這類重要教學實訓項目課程。這樣做雖然在形式上偏離了已經確定的教學計劃,但卻在更高的層次上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

2.以學生為主體的項目模型選擇

基于建構主義的項目教學法與傳統(tǒng)的教學法相比,有很大的區(qū)別,主要表現(xiàn)在改變了傳統(tǒng)的三個中心,由以教師為中心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由以課本為中心轉變?yōu)橐浴绊椖俊睘橹行?,由以課堂為中心轉變?yōu)橐詫嶋H經驗為中心。所以,在運用項目教學法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根據(jù)項目教學的教法思路和教學設計原則,項目課程設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情景設置。創(chuàng)設學生當前所學習的內容與真實情況基本相接近的情景環(huán)境,也就是說,把學生引入到需要通過某知識點來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情景。

(2)操作示范。圍繞當前學習的知識點,以便于學生“知識遷移”的要求,選擇合適的小項目或者項目分解出的過程目標,并示范解決項目的過程。

(3)獨立探索。讓學生獨立思考,對知識點進行理解,消化示范項目的解決要點,為解決練習項目打下基礎。

(4)確定項目。小組通過社會調查,研究討論,并在教師的指導下確定具體的項目。

(5)協(xié)作學習。開展小組交流、討論,組員分工協(xié)作,共同完成工程項目。

(6)學習評價。學生學習的效果直接由完成工程項目的情況來衡量,包括教師評價、學習小組評價和自評三部分。

3.組建雙師型教師隊伍是實行項目化課程的基礎

項目化課程開發(fā)與教學最根本、最關鍵的要素是教師。只有教師具備雙師素質,才能有效指導學生完成項目化課程方案設計、協(xié)同操作與實施教學等一系列任務。因此實施雙師工程,加快雙師型教師的培養(yǎng),就成為貫徹職業(yè)教育思想的根本措施。為了加快師資隊伍建設,一方面要建立專業(yè)教師深入企業(yè)鍛煉與發(fā)展職業(yè)能力的制度;另一方面,要積極從企業(yè)引進與聘請人才,建立與完善實踐教學專兼職師資隊伍。

4.互利多贏是實現(xiàn)項目化課程的根本保證

整合資源、積極探索與深化校企合作是職業(yè)教育力求做到的辦學模式,具體核心包括:招生、就業(yè)以及教學科研基地配合;課堂、課余、假期教學時間協(xié)調;學校、社會、企業(yè)、教學空間的統(tǒng)籌;生產、科研、教學過程一體化;地方重點產業(yè)與學校重點專業(yè)的關聯(lián)。當然,師資隊伍建設是根本,校企合作基地建設是關鍵。招生就業(yè)、教學科研可以在緊密型基地基礎上按照校企產學研合作的機制全面深入展開。

加快城市化進程要求我們中等職業(yè)教育與就業(yè)教育、創(chuàng)業(yè)教育相互滲透;要求我們職業(yè)學校畢業(yè)生熟練掌握本專業(yè)綜合技能,具有本專業(yè)綜合實踐能力,滿足市場崗位要求,做到零距離就業(yè)。項目教學法由學校和企業(yè)共同組成項目小組,深入實際,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學習和應用已有的知識,在實踐的第一線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項目教學法更成功地體現(xiàn)了教學方法從理論性、封閉性、單一性向實踐性、開放性、系統(tǒng)性模式的轉變。

篇6

[關鍵詞] 可溶性髓系細胞觸發(fā)受體-1;可溶性血紅蛋白清道夫受體;重癥肺炎;誘導痰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5)10(a)-0054-05

Value of sTREM-1 and sCD163 in the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severe pneumonia patients

FAN Chunhong1 LI Shiyue2 LI Ming1 DENG Jieyu1 FAN Huiqun1 LUO Zhicong1

1.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Guizhou Hospital of Shunde District, Guangdong Province, Foshan 528305, China; 2.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12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 (sTREM-1) and soluble hemoglobin scavenger receptor (sCD163) in induced sputum of severe pneumonia patients. Methods Induced sputum levels of sTREM-1 and sCD163 were determin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on the day of admission in 45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20 patients with uncomplicated pneumonia and 20 healthy controls, which received in Guizhou Hospital of Shunde District, Guangdong Province from June 2013 to August 2014. sTREM-1 and sCD163 induced sputum levels were measured in survival and non-survival severe pneumonia in the first, fourth, seventh day after entering the group, and the day of discharge or death.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sTREM-1 and sCD163 were assessed b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 analysis. Results Induced sputum levels of sTREM-1 and sCD163 in the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were higher than those with uncomplicated pneumonia and the healthy controls on the day of admission (P < 0.05). The induced sputum levels of sTREM-1 and sCD163 in the survival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group in the day of discharge were less than those in the first day, the fourth day and the seventh day (P < 0.05). The induced sputum levels of sTREM-1 and sCD163 in non-survival severe pneumonia in the day of deat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first day, the fourth day and the seventh day (P < 0.05). On the same time points, the induced sputum levels of sTREM-1 and sCD163 of the non-survivors were higher than the survivors (P < 0.05). The areas under the ROC curve of sTREM-1 and sCD163 for diagnosis of severe pneumonia were 0.828 and 0.765, the areas under the ROC curve of combination was 0.846. Conclusion The sTREM-1 and sCD163 maybe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evere pneumonia, and have great value in early diagnosis of severe pneumonia. It is helpful to determine the prognosis of severe pneumonia by dynamically monitoring the levels of sTREM-1 and sCD163 in induced sputum.

[Key words] 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1; Soluble hemoglobin scavenger receptor; Severe pneumonia; Induced sputum

重癥肺炎是一種嚴重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死率很高,我國每年約有20萬例重癥肺炎患者死亡,病死率高達50%以上,重癥肺炎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嚴重臨床問題。目前臨床常用的感染監(jiān)測指標存在敏感性和特異性差,在重癥肺炎的診治上存在明顯的局限性。髓樣細胞觸發(fā)受體-1(TREM-1)是一種免疫球蛋白受體,在感染等刺激下,釋放到體液或血液中成為可溶性髓樣細胞觸發(fā)受體-1(sTREM-1)。有研究報道[1],肺炎患者的血漿sTREM-1水平顯著高于正常對照人群。那么,重癥肺炎患者的誘導痰中sTREM-1水平與病情的關系如何,目前鮮有文獻報道??扇苄匝t蛋白清道夫受體(sCD163)是存在于血清或組織液中,sCD163可以引起炎癥介質釋放,促進炎性反應,在敗血癥、膿毒癥等疾病中,sCD163是一種重要的血清標志物[2]。那么,sCD163在重癥肺炎是否也是一種重要的生物標志物,目前國內未見有關文獻報道。目前,誘導痰的檢驗技術已在慢性咳嗽、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中廣泛使用,為此,本研究通過對重癥肺炎患者誘導痰中的sTREM-1、sCD163水平的檢測分析,探討兩者在重癥肺炎的診治及預后中的臨床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1.1 重癥肺炎組 2013年6月~2014年8月在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桂洲醫(yī)院(以下簡稱“我院”)呼吸內科住院的45例重癥肺炎患者,男28例,女17例,年齡48~76歲,平均(59.63±11.85)歲。診斷標準符合2007年美國胸科協(xié)會/感染協(xié)會制訂的重癥肺炎標準[3]。(1)主要標準:①需有創(chuàng)的機械通氣;②感染性休克。(2)次要標準:①多肺葉浸潤;②呼吸頻率≥30 次/min;③定向力障礙或意識障礙;④尿素氮≥20 mg/dL;⑤低體溫(T

1.1.2 普通肺炎組 收集同期在我院呼吸內科住院的普通肺炎患者20例,男13例,女7例,年齡51~72歲,平均(58.84±7.81)歲。診斷標準符合我國2006年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的診斷和治療指南標準[4]。

1.1.3 正常對照組 收集同期在我院體檢中心體檢的健康人員20名,其中男12名,女8名,年齡47~66歲,平均(55.30±8.23)歲。

所有入選者均告知研究目的,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三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標本的收集 分別留取正常對照組、普通肺炎患者入組當天,以及重癥肺炎患者(存活組和死亡組)入組后第1、4、7天,出院或死亡當天的誘導痰,所有誘導痰經離心處理后吸取上清液存于EP管,置于-80℃冰箱,用于sTREM-1和sCD163的測定。

1.2.2 誘導痰的采集 所有重癥肺炎患者均為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吸凈氣道內痰液后,用30 g/L高滲鹽水5 mL進行霧化誘導,霧化15 min后在下氣道吸取痰液。正常對照組、普通肺炎患者先清潔口鼻腔后,用30 g/L高滲鹽水5 mL超聲霧化15 min,雙氧水漱口,咳痰1 g以上。

1.2.3 指標的測定 誘導痰中的sTREM-1、sCD163水平的測定均采用ELISA法,試劑盒購置美國R&D公司。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LSD-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ANOVA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應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分析重癥肺炎的診斷效能。以P <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入組第1天三組誘導痰sTREM-1、sCD163水平變化

重癥肺炎組的誘導痰sTREM-1、sCD163水平均顯著高于普通肺炎組、正常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普通肺炎組sTREM-1、sCD163水平均高于正常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表1 三組誘導痰sTREM-1、sCD163水平比較(x±s)

注: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 < 0.05;與普通肺炎組比較,#P < 0.05;sTREM-1:可溶性髓樣細胞觸發(fā)受體-1;sCD163:可溶性清道夫受體

2.2 重癥肺炎患者存活組與死亡組誘導痰sTREM-1水平變化

存活組的誘導痰sTREM-1水平經治療后逐漸下降,出院當天低于入組第1、4、7天的水平(P < 0.05)。死亡組誘導痰sTREM-1水平在入組第1、4、7天均處于高水平,在死亡當天水平最高,顯著高于入組第1、4、7天水平(P < 0.05)。死亡組誘導痰sTREM-1水平在同時間點均高于存活組(P < 0.05)。見表2。

表2 重癥肺炎存活組與死亡組誘導痰的sTREM-1

水平比較(pg/mL,x±s)

注:與本組第1天比較,*P < 0.05;與本組第4天比較,#P < 0.05;與本組第7天比較,P < 0.05;與存活組同期比較,**P < 0.05;sTREM-1:可溶性髓樣細胞觸發(fā)受體-1

2.3 重癥肺炎患者存活組與死亡組誘導痰sCD163水平變化

存活組的誘導痰sCD163水平呈下降趨勢,出院當天水平明顯低于入組第1、4、7天的水平,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死亡組誘導痰sCD163水平隨著時間的推移呈增高趨勢,在死亡當天水平高于入組第1、4、7天水平(P < 0.05),入組第7天的水平高于第1、4天水平,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死亡組誘導痰sCD163水平在同時間點均高于存活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見表3。

2.4 sTREM-1、sCD163診斷重癥肺炎的ROC曲線

ROC曲線結果:sTREM-1、sCD163的曲線下面積(AUC)分別為0.828(95%CI:0.733~0.923)、0.765(95%CI:0.665~0.865),聯(lián)合檢測sTREM-1、sCD163的AUC為0.846(95%CI:0.761~0.931),診斷效能較高(見圖1)。以最大約登指數(shù)(Youden's Index)作為標準,cut off值為42.91時,sTREM-1診斷重癥肺炎的敏感性為78.4%,特異性為69.2%,陽性預測值為69.5%,陰性預測值68.7%;cut off值為193.13時,sCD163診斷重癥肺炎的敏感性為65.7%,特異性為92.3%,陽性預測值為82.6%,陰性預測值為53.7%。

1-特異性

圖1 誘導痰可溶性髓樣細胞觸發(fā)受體-1

及可溶性清道夫受體的ROC曲線

3 討論

重癥肺炎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的危急重癥,易導致多種嚴重的并發(fā)癥,累及多個器官,病程危重,死亡率較高,早期診斷及治療是關鍵。目前,傳統(tǒng)的重癥肺炎的監(jiān)測指標性能不佳,因此,尋找早期敏感的監(jiān)測指標對于重癥肺炎的早期治療及預防意義重大。炎性反應在重癥肺炎的轉歸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而sTREM-1是新近發(fā)現(xiàn)的感染性疾病一個新的預警指標,在炎癥性疾病的診斷方面有一定的臨床價值。sCD163是巨噬細胞活化的一個標志[5],可引起炎癥介質釋放,促進炎性反應。因此,本研究選擇測定誘導痰的sTREM-1、sCD163的水平濃度變化,探討sTREM-1、sCD163在重癥肺炎發(fā)生、發(fā)展中的臨床意義。

TREM-1是一種主要分布于中性粒細胞及單核細胞上的細胞膜表面受體,與感染的發(fā)生有密切聯(lián)系。sTREM-1是TREM-1的可溶形式,在細菌感染時,TREM-1的表達會明顯增加,更多的sTREM-1會釋放入血清、組織液、灌洗液等,其水平會明顯上調。在感染性疾病方面,其有望成為一種新的炎癥標志物。Gibot等[6]在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患者和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的肺泡灌洗液檢測的sTREM-1水平較非肺炎組明顯增高,sTREM-1是有價值的診斷標志物,可以鑒別感染性肺炎和非感染性肺炎,這也得到多數(shù)研究者證實[7-10]。戴然然等[11]研究顯示,細菌性重癥肺炎患者血清sTREM-1水平顯著高于非重癥肺炎患者,sTREM-1水平的變化可能與肺炎病情嚴重程度有關。唐朝霞等[12]的研究發(fā)現(xiàn),重癥肺炎患者血清sTREM-1水平顯著高于普通肺炎患者,sTREM-1可能參與重癥肺炎的炎性反應過程。也有一些研究者的觀點與上述研究結果相左,廖瑾莉等[13]的研究認為sTREM-1診斷老年重癥肺炎的敏感性不高。陽永珍等[14]研究發(fā)現(xiàn)sTREM-1對肺炎的診斷效能低,要更多的參考其他檢測指標。本研究中,重癥肺炎組較普通肺炎組的誘導痰sTREM-1水平明顯升高,普通肺炎組較正常對照組也明顯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提示sTREM-1可能參與了重癥肺炎的發(fā)病過程,并與肺炎的病情嚴重程度有關。重癥肺炎存活組誘導痰sTREM-1的水平經治療后逐漸下降,而死亡組則與之相反,始終處于較高的水平,到死亡當天水平升至最高。sTREM-1水平急劇升高,死亡組患者的炎性反應會明顯加強,促炎介質不斷釋放,從而導致機體內抗炎介質和促炎介質平衡被破壞,病情會進一步加重。研究提示誘導痰sTREM-1水平能夠反應重癥肺炎患者的預后,動態(tài)檢測sTREM-1水平變化有利于評估預后。

血紅蛋白清道夫受體(CD163)是一種僅表達在單核巨噬細胞的跨膜糖蛋白,sCD163是CD163一種以可溶性形式存在于血液或組織液中,亦稱可溶性血紅蛋白清道夫受體。在炎癥刺激等作用下,單核-巨噬細胞膜上的CD163分子會脫落形成sCD163。腫瘤、感染等疾病的作用下,巨噬細胞過度表達,CD163脫落到血液或組織液中,sCD163水平會明顯升高,是巨噬細胞活化的一個標志物。目前的研究發(fā)現(xiàn)sCD163在調節(jié)炎性反應起著重要平衡作用[15],研究發(fā)現(xiàn),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血清中sCD163明顯增高,因而sCD163被認為是新的具有診斷意義的炎性疾病血清學標志物[2]。Schaer 等[16]分別檢測了嚴重細菌感染患者血清sCD163水平,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嚴重細菌感染患者血清sCD163水平均高于正常對照組(P < 0.05)。國內一些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17-18],膿毒癥患者血漿sCD163的表達水平均明顯高于非膿毒癥者和健康對照者,sCD163可能是膿毒癥患者的早期診斷評估指標。國外的同行研究也認為sCD163與膿毒癥關系密切[19-20],他們研究結果顯示sCD163在嚴重膿毒癥組中高于非感染組,sCD163可能是膿毒癥早期敏感指標。王祥德等[21]研究表明sCD163可能在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方面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而sCD163與重癥肺炎的關系卻很少有相關報道,本研究對sCD163在重癥肺炎中的作用進行了初步研究。結果顯示,重癥肺炎組誘導痰入組第1天的sCD163水平均值為(314.22±61.41)ng/mL,較普通肺炎組[(187.77±59.36)ng/mL]明顯升高(P < 0.05),而普通肺炎組sCD163較正常對照組[(23.91±9.18)ng/mL]明顯升高(P < 0.05)。隨著感染的加重,巨噬細胞膜表面的CD163分子脫落增多,sCD163濃度水平會急劇上升,sCD163水平可能與炎性反應劇烈程度相關。由此可見,早期檢測患者誘導痰的sCD163水平,有助于重癥肺炎的早期診斷,其水平的高低也可以反映肺炎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隨著治療時間的推移,重癥肺炎存活組的誘導痰sCD163水平呈下降趨勢,出院當天較第1、4、7天均明顯下降(P < 0.05)。死亡組的sCD163水平則呈上升趨勢,死亡當天的誘導痰sCD163水平均顯著高于第1、4、7天的水平。研究結果提示,誘導痰sCD163水平升高,預示著預后不佳;反之,病情好轉,sCD163水平的變化直接影響到感染后機體病情變化及預后。動態(tài)監(jiān)測誘導痰sCD163 水平,可以及時調整治療方案,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預后。

比較sTREM-1和sCD163診斷重癥肺炎的ROC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828(95%CI:0.733~0.923)和0.765(95%CI:0.665~0.865),sTREM-1的AUC高于sCD163的AUC,診斷價值稍高。sTREM-1的cut off值為42.91 pg/mL時,其診斷重癥肺炎的敏感性為78.4%,特異性為69.2%,其敏感性略高,而特異性稍低;sCD163的cut off值為193.13 ng/mL時,其診斷重癥肺炎的敏感性為65.7%,特異性為92.3%,其敏感性不高而特異性較好,很可能與樣本量較小有關,在以后的研究中應該加大樣本量。sTREM-1和sCD163聯(lián)合檢測后的AUC為0.846(95%CI:0.761~0.931),較sTREM-1、sCD163的診斷效能都高,聯(lián)合檢測診斷重癥肺炎比單一指標更有意義,兩者相互補充,可以提高重癥肺炎的診斷準確率。重癥肺炎患者早期聯(lián)合測定sTREM-1和sCD163的水平有助于提高診斷效能,有利于早期進行綜合治療,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誘導痰中sTREM-1、sCD163可能參與了重癥肺炎的發(fā)病過程,在重癥肺炎的診斷中有較高的價值,兩者聯(lián)合檢測對重癥肺炎的早期診斷較單一指標更有意義。誘導痰sTREM-1、sCD163水平變化能反映重癥肺炎患者的病情發(fā)展情況,動態(tài)監(jiān)測誘導痰sTREM-1、sCD163水平變化有助于判斷重癥肺炎的預后。

[參考文獻]

[1] Phua J,Koay ES,Zhang D,et al. 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 in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 [J]. Eur Respir J,2006,28(4):695-702.

[2] Matsushita N,Kashiwagi M,Wait R,et al. Elevated levels of soluble CD163 in sera and fluids from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 and inhibition of the shedding of CD163 by TIMP-3 [J]. Clin ExP Immunol,2002,130(1):156-161.

[3] Mandell LA,Wunderink RG,Anzueto A,et al.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consensus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adults [J]. Clin Infect Dis,2007,44(S2):S27.

[4]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6,29(10):651-655.

[5] Moller HJ,Aerts H,Gronbaek H,et al. Soluble CD163:a marker molecule for monocyte/macrophage activity in disease [J]. Scand J Clin Lab Invest Suppl,2002,62(237):29-33.

[6] Gibot S,Cravoisy A,Levy B,et al. 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 and the diagnosis of pneumonia [J]. N Engl J Med,2004,350(5):451-458.

[7] 許啟霞,徐園園,劉超.肺泡灌洗液中sTREM-1在VAP診斷中的意義[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2,10(1):5-7.

[8] 王繼鵬,王立新.sTREM-1在診斷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臨床價值[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2,28(4):639-642.

[9] 張婷婷,高寶安,陳世雄.可溶性髓樣細胞觸發(fā)受體-1對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臨床診斷價值的研究[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jiān)護雜志,2012,11(1):37-40.

[10] 王自財,李曉東,黃循斌.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肺泡灌洗液sTREM-1水平測定的臨床意義[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2,14(6):1014-1015.

[11] 戴然然,劉嘉琳,周敏,等.血清可溶性髓樣細胞觸發(fā)受體-1檢測在細菌性肺炎診斷中的意義[J].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10,9(5):486-490.

[12] 唐朝霞,曾勉,盧桂芳.重癥肺炎患者血漿可溶性髓系細胞觸發(fā)受體-1、腫瘤壞死因子-α和白細胞介素-10水平變化的研究[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jiān)護雜,2011,10(5):424-428.

[13] 廖瑾莉,何筱瑩,,等.應用ROC曲線分析髓樣細胞觸發(fā)受體-1對老年肺炎早期診斷價值[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3,26(6):967-968.

[14] 陽永珍,吳英,曹玉英.髓樣細胞觸發(fā)受體-1對肺炎診斷價值的Meta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2,9(22):71-73.

[15] Hogger P,Sorg C. Soluble CD163 inhibits phorbol ester-induced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1,288(4):841-843.

[16] Schaer DJ,Schleiffenbaum B,Kurrer M,et al. Soluble hemoglobin-haptoglobin scavenger receptor CD163 as a lineage-specific marker in the reactive hemophagocytic syndrome [J]. Eur J Haematol,2005,74(1):6-10.

[17] 鄧文龍,邵義明,范銀強,等.可溶性髓樣細胞觸發(fā)受體-1和可溶性血紅蛋白清道夫受體對膿毒癥的診斷價值[J].廣東醫(yī)學,2012,33(20):3057-3061.

[18] 薛清彬,陳楷正,楊慧婷.膿毒癥患兒血液sCD163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3,42(11):1522-1523.

[19] Gani S,Koldjaer OG,Pedersen SS,et al. Soluble haemoglobin scavenger receptor(sCD163)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community-acquired infections [J]. APMIS,2006,114(2):103-111.

[20] Andrzej P,Gerrit G,Rittupama D,et al. Soluble CD163:a novel biomarker for the susceptibility to sepsis in severe burn injuries [J]. Indian J Plast Surg,2011,44(1):11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