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失的記憶范文
時間:2023-04-05 05:31: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遺失的記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是那繁忙的都市生活
而忘卻那離別車站日日盼望
遺失的茫然日子里
忘了那門框前等待的眼神
幽香的氣息彌漫
無方向的人走在那
無盡頭小路
生命的遺失,留下了
風隨雨帶回了
那久無陽光的無盡思念
遺忘在盡頭角落的愛
篇2
到底是物是人非還是人非物是,早已不知。時過境遷,也只能感嘆似水流年!只在這個季節(jié),讓我覺得又親又遠,就算走過千次的路也覺得十分陌生。沒有了依戀,沒有了熟知,一切回歸了原點…那樣的安詳又熱烈,只是這個季節(jié)所擁有。回到了過去居住的城市。那里景同,路同,但人卻不再,真成了陌生人的擦肩而過…兒時的那間小木屋,如今依然孤零零地佇立在那里。記得童年的過往,回憶是無盡的紫色!站在那扇方方正正的小窗前,想起過去獨自站在這個位置眺望遠方蔥蘢的樹林,之后…風又在那時吹散了記憶…這所謂的故鄉(xiāng),已沒有了回憶中的安詳靜謐。后遷去的那個城市帶給我的竟是更多的眷戀和感動。坐在歸去的火車上,遠方的夕陽照的天空溫暖且寂寥。風又從車窗吹過,帶走了喃喃的獨語。那個過去不想遷去的城市,如今卻成為了流浪者真正的故鄉(xiāng)……
風是個調皮的孩子,有事沒事便便砰的一聲關上大敞的房門。每每聽到這樣的聲音,就預示著在記憶里有一扇未關上的房門…陽光從天窗上投射進這個安靜的小房間,風在外面呼嘯而過。在這間小屋中,時間好像停止,這是我見過的最安靜的世界。一切都已止步不前,究竟是什么讓我忽略了時間?忽然,風猛烈地刮過,這才使一切恢復了原來。然而又有誰知道,是什么給這世界制造了一秒的真空?
喜歡在夜里獨自漫步月下,體會那種孤獨和寂寞。深夜的月,亮的徹底…朦朧卻強勁的月光狠狠穿過樹林的縫隙,在地上投射出片片銀斑,與那夜色下的暗影交相輝映…萬物都深深沒入寂靜,單等那破曉時的風打破這份優(yōu)雅的深沉!就佇立在這風里仔細聽著其中細小的音律,這音律便是被風勾起的回憶碎片間的相互撞擊…每次聽到這風音,心都不由得漏跳一拍。回憶自己那被排的滿滿的日程,每當努力完后卻再次無奈的發(fā)現(xiàn),這條路上又只剩我一人,過去行色匆匆的人都面無表情的在前一個無聲的十字路口轉身而去,就剩我一個在這條空無一物的路上徘徊。我緩緩祈禱風快點吹來,吹開我的思緒,我的未來…黑夜里最黑暗的時刻,那是日月?lián)Q崗的距離,風在這時浸洗著大地。它用力吹著,給予和我一樣在暗夜里彷徨的人們希望和力量,鼓勵我們勇敢面對朝陽…所以我獨自站在風里與四面的黑暗一同組成一幅遺世獨立的風景。儼然是在快樂中孤獨,又或者說是在孤獨中快樂著……
在這個季節(jié),風不知角落便呼嘯而出,開玩笑一樣席卷了天際后又消失無蹤,帶著這屬于這個時刻的風音洞穿路人的身體。這年年都有的月月都在,可麻木的路人卻只記得自己是甲乙丙丁中的某個,卻忘了那風音的意義??晌也桓彝?,我怕我會遺忘過去,我怕我會被歲月拋得越來越遠,最后忘掉自己,再也找不到那份來自心靈的真誠!風音在風中綿延舞轉并不斷伸長,伸長…然而那些毫不在乎回憶的人們,在今后凄茫的遠方定會忽然察覺到什么一樣轉過身來好像要抓住些什么一樣,可身后,一片空白,陽光懶懶的照射下來,溫暖又蒼涼。
每當佇立在這風里,回憶片段凋零。支離破碎的片段不斷在腦中回想,一幅幅凌亂的畫面不斷翻騰。一瞬一瞬如走馬燈般在眼前放過,每一瞬都那么熟悉,可還未想起究竟是怎樣的過往,便又遺失在風里……我想我們真應該流浪異國他鄉(xiāng),在那里去尋找最真實的快樂,因為最大的快樂就應該藏在最遙遠的天邊!當你身處異境,獨自一人站在某個峰頂望向遠方夕陽中的歸雁,那樣古老的顏色,剎那間回首,仿若經(jīng)年……看著身邊完全陌生的面孔,眼淚有了決堤的前兆,抬頭望向深藍的天空,很喜歡天將暗時的顏色。并非只是一塵不染的凈藍而是那種深沉喑啞的藍,吐露著絲絲的憂愁!淚水成功的溯游而回,只是憑空增添了些許憂傷!異地的風音是冰冷的,徹骨的寒冷打攪了我回家的心情…但請你們相信,我一定會在某個時刻,隔過紅塵繁亂,跨過欲望浮沉,走在一條燒滿余暉的小路上,在一片燦爛的光影中,背對著夕陽,往回走來。直到砰然關上房門,見如火如荼的晚霞隔在門外…這樣的離別很遠,但我一定會回來,那可能就發(fā)生在明日,或者明月,再或是明年……
在未知的時間,我躺在翠綠的草地上望著遠方,風吹拂著劉海??粗h方哪些青山浮云,我曾絞盡腦汁,搜心挖膽的尋找形容詞去描繪它們,然而又一時間的詞窮。我曾想用文字捕捉那夕陽下變幻的光影,那浮云悄然飄動的軌跡…可后來才慢慢發(fā)覺,它們鈞如夏日雨水般的打在手上,有冰涼的感覺但卻永遠無法留住…我也曾想過用語言奪取那些遺失在風中的記憶,那春秋冬夏中所有遺世的風景…可我…卻從來無法定格那變換不息的四季……
如果說人一定會在某個時刻迎來盛大的死亡,那我期盼結束在名為深秋的季節(jié)。因為深秋的風強勁,凜冽,并帶有
最繁雜的記憶。就那樣萬分輕易地帶走了一個孑然的身影,不留下一絲證據(jù),痕跡的盜走了所有的記憶!當深秋的某個時段,當然最好是在夕陽將盡時,在漫漫的秋風和片片的殷云下,彌漫著無盡回憶的風音無言的帶走了一個蒼老的靈魂。隨后,冬便降臨了,雪吞噬了風音,靜靜在冷清的陽光下亂舞…一切都太靜了,靜得可以感覺到陽光落地的重量!好像無人還會記得在不久前那個深秋的傍晚一個安詳?shù)睦先穗x開了這個世界一般…然而當時間再度轉過一年的期限,在秋季再度來臨時,那彌漫在風中的記憶,絕對會使某些人憶起關于死者的曾經(jīng)和他離去的背影……
篇3
我們閉上雙眼蒙著耳,便能自欺欺人地說,這個世界很黑,很安全。
想寫的人依然是你。除了爸媽之外對我最好的人。
你不會像父母老師同學一樣對我寄予過高的期望,壓得我無法喘息。在我最無助的時候依然不離不棄,在我最恐懼的時候也只能想到你?;蛟S是那么長時間以來形成的默契吧,我們想的東西都差不多,而你會剛好說出我打算說的東西。只有你了解我。
在這個世上,什么都可以包容我的。你。
那個怕我哭的人,是你。怕我笑的,還是你。
喜歡聽你說話,看你微笑。不氣焰囂張,也不肆無忌憚。
溫柔平靜。沒有矯柔造作,沒有虛假輕浮。
過馬路時略微緊張的拖住我的書包;從來沒有發(fā)過脾氣一直的體貼;耐心的等待沒有抱怨。還有誰可以像你一樣呢?或許,溫柔而不自知才是最原始的溫柔。
然而終究是,你去了另一個地方。而我,在原地停留。
我們都太累了。
我們都要停下了。
我們都再也?猿植幌氯チ恕
人生若只如初見。
可以不可以回到我們的很久以前?
可以不可以一直停留在遺失的夏天?
可以不可以在難過的時刻練習不想念?
篇4
[關鍵詞] 《鄉(xiāng)愁》 個人影像系統(tǒng) 集體意識 俄羅斯 審美傳統(tǒng)
對于在電影創(chuàng)作中,個人和集體,個人和時代的關系,塔可夫斯基把個人放在首位。他認為,電影的真實只有通過個人的真實來展現(xiàn),而不是所謂的“共同”的真實,這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基本規(guī)律決定的,藝術講求個性,個體經(jīng)驗在創(chuàng)作中至關重要。塔可夫斯基在《鄉(xiāng)愁》的創(chuàng)作中充分貫徹和體現(xiàn)了這一原則。
一、對個人電影書寫的重視和辯護
塔可夫斯基看重個人生活經(jīng)驗和體悟,反對類型化、大批復制和集體創(chuàng)作的批量制作方法?!皞€人的自我體認和人生觀變得越來越重要,集體意識宣導因真實生活的挑戰(zhàn),不得不讓位給個人的自我覺醒?!盵1]塔氏認為藝術家分為兩類,一類創(chuàng)造自己的內在世界,另一類則創(chuàng)造現(xiàn)實。塔科夫斯基認為自己是前者。在他看來,經(jīng)驗有其個人的獨特性,是不可復制的,而這種獨特性必然同時具有時代性和民族性,正如個別包含一般,同時又超越一般?!拔┯袑⒉煌瑢а莸淖髌芳掀饋?,我們才能得到一個相對完整的現(xiàn)代人所欠缺的共同經(jīng)驗”[2]。按模式復制必然導致平庸、庸俗和簡單,可以重復、推導的不是藝術,藝術講求的是個性,所以塔可夫斯基的電影多半取自個人生活經(jīng)歷,《鄉(xiāng)愁》就是揉進了導演鮮明的自傳色彩。當身邊的人對他的自戀發(fā)生反感,觀眾、甚至同事都對他發(fā)出無情的攻擊,批評他太妄自尊大,居然想要拍關于自己的影片時,他一直堅持。即使面對作品被禁的狀況,他始終堅持電影的個人書寫原則。
至于影像是否會落后于時代,塔可夫斯基也有自己的看法?!耙患髌窌湮槭窃从诳桃庖蟊憩F(xiàn)而且迎合時代”[3]。“沒有任何方法會自己過時或正好契合時代精神”[4]。創(chuàng)作影片首先要確立的是作者的意圖,然后才是為什么他要采用這個形式或那個形式。因為“創(chuàng)作不是向外求援,而是必須存在于我們的內在”[5]?!斑t早時間會把那些未能表達獨特、個人世界觀的空洞作品一一揪出”[6]。塔可夫斯基的自信因他的創(chuàng)作而得到了證實,他的影片正是因為其獨特的個人風格和經(jīng)驗而成為電影史上少見的、個人自成一種風格的導演。
二、 創(chuàng)建個人獨特的影像系統(tǒng)
從《伊凡的童年》到《犧牲》,塔可夫斯基的風格是連貫的,其影像帶有清晰的個人印記。尋求個人的真實即尋求自己的語言,自己的表達系統(tǒng)來實踐自己的理念。找到自己的、與眾不同的影像系統(tǒng)并非易事,這正如一個小說家找到自己的語言和敘述方式一樣,是值得一生去探索的事情,更何況每一次影像不能重復,就像靈感。每次拍電影,塔可夫斯基故意不事先預定效果,而是給現(xiàn)場留有一定的發(fā)揮空間,直到找到與影片所需的氛圍和意境一致的影像系統(tǒng)。這么做冒風險,但塔可夫斯基的電影往往就是這樣拍出來的,他認為這才是電影創(chuàng)作。一個導演“開始成為藝術家的時刻,乃是在他的腦海里,甚至影片中,他那與眾不同的影像系統(tǒng)開始成形之際,此乃他個人對外在世界的思考方式。惟有當他的個人觀點被呈現(xiàn),當他作為某種哲學家時,他才是真正的藝術家,電影才成為藝術”[7]。建立這種獨特的影像系統(tǒng)即是“重新建構、創(chuàng)造生命的方式”的過程。
《鄉(xiāng)愁》是塔可夫斯基自己很滿意的作品。“我得聲明當我初次看了這部電影的所有毛片時,對其中所呈現(xiàn)的無法舒解的陰郁景象頗感驚異。這些落痕在毛片上的氣氛和心靈狀態(tài)性質相同,如出一轍。這并不是我一開始就試圖達成的”[8]。在這部電影中,他以最極致的誠懇來陳述自己的經(jīng)驗,風景的質感充滿回憶和詩意聯(lián)想,影片充滿他個人的情緒、趣味、風度、氣質和情操。
塔可夫斯基的個人影像系統(tǒng)如何創(chuàng)建并包含哪些內容呢?這里以《鄉(xiāng)愁》為例,簡單列舉主要的幾個方面:
(一)以個人經(jīng)歷為主要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其中童年是關鍵的記憶符號。
記憶是人類非常寶貴的資產(chǎn)。最美的回憶常常是屬于童年的。塔可夫斯基認為回憶必須經(jīng)過加工才能成為藝術家重建過去的基礎。其中揀選事件是工作的重點,然后依序加以組合。這要求導演準確地了解、觀察和耳聞這些事件之間的關系,找到凝聚它們的關鍵所在。尤其不要遺失了那種特殊的情緒氣氛。
《鄉(xiāng)愁》中的一景一物完全經(jīng)由一個人對生命的特殊透視印象所界定。記憶中的家園由房屋、親人、馬、狗、樹、小路、草地組成,它們籠罩在霧中,真實存在又似乎隨時可以隱去,可望不可即的感覺,與主人公同現(xiàn)實的疏離感和鄉(xiāng)愁的情緒極為吻合。狗的形象頻頻出現(xiàn):一開始狗出現(xiàn)在俄羅斯的家鄉(xiāng),與妻子母親等情人在一起;與多米尼克相伴的也是一條狗,多米尼克死時,狗發(fā)出哀嚎;結尾俄國的建筑出現(xiàn)在意大利的教堂建筑中,狗與主人公一起安詳?shù)嘏糠谒吝?。每個畫面都有塔可夫斯基本人對俄國、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和記憶。
(二)強調影像含有個人的情感、感覺的重要性。
篇5
“嗨,看來我們還真是心靈相通啊~”筱崎打趣地說道。
“呵~這還不都是因為萱丫頭嗎?!?/p>
提起瀅萱,每個人的眼光突然又黯淡了一些,想想時間還真快,轉眼又過了一年了。
老遠,發(fā)現(xiàn)瀅萱墓前坐著一個人,居然是莫飛,正低著頭在畫著什么。
“你小子在做什么呢?”俊逸突然出聲問道。
莫飛輕輕地回頭,竟沒有被嚇著,平靜地說:
“這個嗎?哦,是送給瀅萱的。還記得她的那句‘我愛你們’嗎?我想她現(xiàn)在一定很想念我們吧,就想我們想念她一樣?!?/p>
沉默……世界在一瞬間失去了所有雜亂的聲音,只剩下筆尖親吻畫紙的沙沙聲。
筱崎上前彎下腰,輕輕撫摸著瀅萱的照片。那是自己最好最好的朋友,那是個突然出現(xiàn)在自己生命中又突然離去的女孩。每次想起她,筱崎都忍不住會流淚。照片上的女孩,那雙眼睛,曾經(jīng)那么明亮,那張嘴巴,曾經(jīng)那么能說會道,那么調皮;那笑容,曾經(jīng)那么迷人,那么燦爛……卻……都已是曾經(jīng)了。
瀅萱,我找到我的翅膀了,在我音樂的國度里,在梓銘的懷抱里,在我們的友誼中……瀅萱,我不會孤單了,有了曾經(jīng)的你和現(xiàn)在的他。你也不會孤單了,因為有我,有愛你的人,還有你愛的人,這種愛,永遠無法泯滅。
——莫筱崎
四個人靜靜地站在莫飛身后,看他畫畫。畫面上的女孩們,那么年輕,那么美;畫面上的男孩們,那么俊朗,那么深邃;男孩女孩的背上都有一雙似有似無的翅膀,其中一個男孩正在彎腰拾起凋落在地上的那雙散發(fā)著燦爛光芒的翅膀。耳邊突然回蕩起許多人的笑聲,很快樂的笑聲,一直不斷,一直延長……
畫完了畫,莫飛起身,掏出打火機,慢慢地將畫點燃。微風吹過,紙灰隨風飄揚,恍惚間變成了許多的白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飛向遠方,飛向女孩的天堂。
莫飛背上畫包,朝他們四人說了一句“再見”轉身離去。天邊的云似乎被圣火所點燃,泛著橘紅色的光。晚霞溫柔地灑在他的身上,被染上了一種迷離的顏色。風,吹起他的大衣,凌亂的頭發(fā)在風中舞動,莫飛默默地望著夕陽,嘴角輕輕上揚,目光中有了方向,開始了他的遠航……
瀅萱,你說的對,我有一雙輝煌的翅膀,只是因為某種意外使我遺失掉了它。謝謝你,幫我找回了曾經(jīng)遺失的翅膀,是你使我有了方向,是你的堅強你的微笑使我不再迷茫,不再彷徨。我找到我要走的路了。我的畫,為你而畫,因為你是我的天使,我青春時期最美最美的天使。我會永遠記得你——夏瀅萱。
——莫飛
The End
后記——就這樣走過
寫完最后一個字,已經(jīng)是深夜11點20分了。呵~長舒一口氣,這個故事,終于結束了。不管它在你們的心里是怎樣的面目(因為第一次寫這東東,當然還不夠成熟),我只想要告訴大家,這個故事,是那么的真,因為里面的人物性格,很多是有原形的。
在初四的時候突然冒出個念頭,想要寫個小說,可一直沒有時間和精力,一直到中考完的暑假,才真正開始了這個故事。本來,小說中的人物都應該是虛構的,可寫著寫著竟發(fā)現(xiàn)里面的人物和我們如此相像。
Violin——我生命中揮之不去的記憶。
不知為什么會和Violin成為如此要好的朋友,也許是緣分,小學一年級時我們做了一年的同學,然后從初一到初三又是同班同學。那時我們并不是太要好,當初的印象中,她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女孩子,成績一般,相貌平平,而我在班級里卻比較突出,是老師的左右手,,根本沒有想到這個女孩會出現(xiàn)在我的生命中,而且如此重要。
初三的下半年(我們這里是五四制),我們突然變得很要好,如膠似漆,從此形影不離。找不到什么特別的理由,應該就算是情投意合吧。同樣喜歡周杰倫別具一格的調調,同樣愿意陷身于小四精心編寫的愛情悲劇,同樣樂意留半長的頭發(fā),穿鮮艷卻得體的衣服,說著只有我們才聽的懂的笑話,一起上QQ,一起忽悠人,一起開懷大笑……
曾經(jīng)為了一件鐘愛的衣服在烈日下蹬著自行車累到不行也不后悔不抱怨;曾經(jīng)為了一個好看的男孩放下淑女姿態(tài)厚著臉皮去打聽人家的姓名;曾經(jīng)為了顯示個性下雨天寧愿成為落湯雞也不肯打傘……
太多的同樣,太多的曾經(jīng),有些已在記憶中變的模糊,也數(shù)不過來,總之陽光灑落的地方,有我們開心的笑臉;微風吹過的地方,有我們活躍的身影;候鳥飛過的地方,也有我們留下的不愉快的痕跡。我們的友情不需要語言,只需要去感受,心,是最好的見證。
分別——我們一度逃避,一度厭惡的話題,然而我們注定是要分別的,而且很快??斓疆斔鼇砼R時,我竟然不知所措。
Violin是個音樂才女,從小就彈得一手好鋼琴,她對我說,她的童年就是在琴鍵上和媽媽的抽打下走過的,她說這個的時候,眼睛望著天空,臉上有著淡淡的憂傷,不過她很快便轉過臉朝我微笑,她一直是一個開朗樂觀的女孩,喜歡張開嘴笑,露出潔白的牙齒。陽光撫過她的臉龐,我會覺得她好美,像一個天使。也許她真的就是我青春時期的天使,陪我走過這段快樂的時光。
我是一個典型的雙魚座的女孩,書上說,雙魚座是水匯成的星座,雙魚座的女孩感情十分細膩,我想我就是這樣的。和Violin相比,我是一個姐姐,然而現(xiàn)在的我卻十分依賴于她有什么事總想和她一起分享,一起承擔。我沒有她的音樂才華,沒有她的樂觀向上,有的,也只是比她好很多的成績。因此,中考過后,我注定會去一所文科較好的學校,而她則選擇喜歡的藝校。
但是心中總想哭泣。七月,是個花開的季節(jié),有溫暖的陽光,有美麗的花兒。但偏偏又是個分別的季節(jié),充滿著與之格格不入的憂傷。
電話中,Violin哭著說:“monro,怎么辦?我還有8天就要走了,怎么辦???我、我不想……”Violin哽咽著。我沉默,或者說是有些害怕,已經(jīng)習慣了有她的日子,那么分別后,生活還會繼續(xù)美好嗎?而我卻強裝出微笑告訴Violin:“別哭,我們都會更好的,即使分開了,我們也不會孤單,因為真摯的友誼是永遠不會孤單的?!?/p>
……
我想,也就是因為我和violin之間的感情才使我有了敘述這個故事的欲望吧。在寫出很多文字的時候,我都會突然停下來,因為這些話,這些表情,這些語言……竟都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所做的!突然想起《糖果屋》里的一句話:很多事情的發(fā)展注定他有個結束,好好享受美麗的過程,擦身而過的時候,我們應該學會遺忘。如果遺忘真的那么容易,又怎么會不經(jīng)意地出現(xiàn)筆下的這些情節(jié)?
也可能是看多了小四的書,受到他的感染,竟也寫起悲劇來,自己到?jīng)]覺得怎么傷感,到是把老媽給惹哭了~唉唉~~(ˇoˇ)!但我并不想把結局收在那個盡是憂傷盡是淚水的地方,便又加了個尾聲,使感情基調稍微回升一下,但是由于寫結尾的時候有些才思枯竭,所以結尾并不是很滿意呀~~~
篇6
“小徐,快來!不得了了,王宇的胳膊斷了,現(xiàn)在在博愛醫(yī)院。”原班主任外出就醫(yī),原本在遠鄉(xiāng)支教的我被學校突然召回,作為臨時班主任上任才兩周就接到這突如其來的電話。我還不能準確地將學生名字對應上本人,除了著急,我心里全是問號。
急忙趕到醫(yī)院,在病床上見到了又瘦又小的王宇和正在了解情況的范老師。原來,早晨第三節(jié)體育課,學生照常到操場集合,但等了好久沒有見到體育老師,見體育老師正在辦公室忙著,孩子們就自行活動。馬上要開運動會,有參賽項目的學生就各自練習。王宇也報了名,是和另一位同學合作參加“兩人三足疾步走”。在練習時,雙方?jīng)]有配合好摔倒了,王宇感覺右胳膊非常疼,他很害怕,沒敢告訴我和范老師,約了跟他要好的同學偷偷溜回了家,告訴了家長。家長將王宇領到醫(yī)院檢查,結果是右小臂骨折,從他三個月前接骨的地方齊齊折斷,得再動一次手術。家長認為此事發(fā)生在學校,動手術需要的錢,得學校出,所以便著急地給他熟悉的范老師打電話。
事故是在校園里發(fā)生的,牽扯到錢,牽扯到其他學生和老師,而我又對王宇的情況一無所知,選拔運動員時我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特長自愿報名……現(xiàn)在發(fā)生這樣的事,我感到非常棘手。而且學生和家長對我這個新上任的班主任還缺乏了解和信任,對我的處理未必認同。想來想去,我認為最好的辦法還是讓學生們幫我一起做決策。
下午,品德課時間,我在班里就此事請孩子們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比如,你怎么看待這件事?在這件事中,你有什么做得不到位的地方?該怎么處理這件事?要求每個孩子都必須嚴肅認真地思考,寫下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和建議。20分鐘后,我收來所有紙條,歸納梳理后,達成以下共識:
1.如果碰到上課沒有老師的情況,學習委員要主動去找老師上課或通知班主任,或由班長組織上自習。體育課要集體整隊訓練,不能自由活動;如果自由活動,也得有各小組組長或班干部負責帶領和監(jiān)督。
2.發(fā)生突發(fā)事件時,要第一時間通知老師,能補救的要動腦筋采取辦法,但不能私自離開學校。出校門必須寫請假條,老師批準后才能走出校門。
3.安全是重中之重,每個人都要引起警惕,學會自我保護。
4.“兩人三足疾步走”活動對參賽學生的要求很高,沒有默契,練習時很容易摔倒,已經(jīng)有好多學生摔倒過,能不能建議學校換個項目。
5.王宇同學出現(xiàn)意外,有他自己的原因,也有學校老師的責任。
(1)他的胳膊不久前剛摔傷做過手術,還報名參加比賽,這次因訓練出現(xiàn)意外,他是好心做了壞事,自己該承擔一部分責任。
(2)體育老師沒有按時到操場上課,該承擔主要責任。
(3)班主任老師在給學生報名時沒有了解清楚情況,也應承擔一定的責任。
(4)具體解決辦法應該由學校、老師、家長協(xié)商解決。
除此之外,還有好多學生寫到自己在這件事中的失誤,我被深深觸動了。我從來沒有想過學生有這么大的潛力,想問題這樣細致,給我的建議這樣中肯。
我和范老師找學校領導請示解決辦法,領導讓我們先報案,再找保險公司解決。因為學校給每位學生和老師投了“校園安全險”,專管校內發(fā)生的意外事故的理賠,當然也包括體育課學生活動時受傷的理賠。誰的課堂誰負責,誰的學生誰監(jiān)管。保險公司只報銷一部分,還有一部分錢沒法報銷,體育老師和我各承擔一點。
王宇爸爸了解到兒子同班同學的討論結果后,表示,“我不是成心要哪個老師賠錢,既然學校不出錢,老師個人就算了?!?/p>
篇7
這是我父親辭館以后賦閑在家所寫的梅花詩。他在光緒甲辰最后一次殿試成進士,入翰林,民國成立后沒有做過官,只以教館和寫字維生。他原本在虹口陳家做西席(教書先生),1930年日寇逼近虹口,父親就辭了館,搬到四明村現(xiàn)在這個房子居住。他喜歡梅花,空閑時間多了,自己每日寫梅花詩一首,在第一冊的跋中,父親自己寫著,從辛未(1931)冬十月初三日到臘月十九日寫成一百零一首,于是就印了初集,后來又寫成一百首,是為續(xù)集。當年上海北平廣州等地翰林太史們書法很受歡迎,父親的書法和當時的太史公們頗有不同,他每天臨寫漢碑和魏碑,行書中摻入碑體,別具風格,求字的筆單不少。
給詩集題簽的是順德人蘇寶禾,曾經(jīng)在禮部做過點小官,他父親是李文田的學生蘇若瑚,他自己的隸書寫得雅氣,父親和他特別要好,經(jīng)常讓我送書信到他家里,抬頭都寫“幼宰禮部”,他在自己家靠教順德同鄉(xiāng)的孩子維生。他做過京官,會講官話,所以能和父親溝通。其他廣東遺民住上海的有些也有語言溝通問題,朱汝珍年伯講官話就不錯,最難懂的是東莞張其淦,他只會說東莞話,離我家住得很近,有一回父親讓我送東西到他家里,我騎上自行車到了門前,鏈條掉了,進門想問世伯討個工具修單車,說了半天老太史始終沒弄懂,只好討來紙筆寫給他看才解決。
詩集前面寫序題詩的有好幾個人。開頭的這個朱孔陽,不是上海寫字畫畫那個朱孔陽。當時我記得上海有三個朱孔陽:一個是做骨董生意的:一個是寫字畫畫的云間朱孔陽;這個是浙江奉化人,他是做銀行生意的,和父親算是同鄉(xiāng),又喜歡父親的字和詩,這詩集是他出資印的,所以他的序言放在最前面。(圖5)
第一個題詩的是陳夔龍(圖4),做過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我叫他太老師,是我父親的老師。他住在孟德蘭路(現(xiàn)在叫江陰路)的一所大房子,我去過很多次,但是我是晚輩,很少有機會和太老師說話。他在1948年過世,上海家里還剩有大量的藏書。他沒有兒子,有個過繼的兒子叫陳昌豫,長得瘦長,白臉,對于家里的東西不是很懂。父親讓我去陳家?guī)兔φ聿貢?,我弄了好幾個月,每一函書打開,寫簽條,整理包好,裝了整整四十九個大箱子。太老師一過世,家里就忙著賣掉房子,要換小房,當時兵慌馬亂,哪里有人顧得上這些書,小房子也放不下這些箱子,問了幾個賣舊書的,都沒人搭理,陳昌豫就叫來賣廢紙的,將這四十九箱子書全當廢紙稱掉了,像桌子這么大的一個個箱子啊。
接著題詩的是劉錦藻,他是咱同鄉(xiāng),南潯劉家可真了不得,我們家和劉翰恰比較熟,他住在膠州路,常來我家,和父親談得來。劉錦藻是劉翰怡的父親,是張謇同科的進士,也是浙江興業(yè)銀行的創(chuàng)辦人之一,比我父親還老一輩。他蓋在引首的這個“鳳池耆碩”章,就是宣統(tǒng)皇帝賜給他的。劉家大概有八個兄弟,全部住上海,我見過三四個,老五、老六和我家都很熟。以前的富家子弟,大多有文化有教養(yǎng),劉家就是典型的例子。(圖5)
后面題詩的這個徐乃昌(圖6),我也見過他,搞版本的,是藏書家。他過世以后家里人在老西門開了一家店,賣他的藏書過活。徐乃昌后面題詩的是趙潤,又叫趙半坡,是個畫家,也住在四明村,我們家住七十八號,他住在五十八號。四明村是當時上海頂好的房子,不少書畫家住這里,當時王福庵老師,趙叔孺老師也住在附近。我父親畫梅花沒有師承,他每天畫好以后,就讓我拿著給對門趙半坡看看,趙看了之后,會很認真的每一張都寫一個小紙條,讓我?guī)Щ丶医o父親。這個題詩的字,我看是父親給寫的,父親能寫多種字體,趙只會畫畫,不會書法,所以讓父親給他。(圖7)
最后題跋的這個程宗伊,是嘉興鹽官人,滿口的嘉興土話,很不好懂,但是人非常好,很和藹,和父親是同年進士,他身材高大,我現(xiàn)在還能記起他說話的神氣。他在劉翰怡家教館,字也寫得很好。在上海和父親同年的還有錢崇威,字自嚴,也住在上海,活到了九十九歲。
篇8
在自己一生中有很多的經(jīng)歷,我們有友情,愛情,親情,每個人也有側重點,對于每一種情感,人都回有不同的詮釋和定義,也許就是在這中不同中,形成了不同人的情感,沒有人是有著完全相同的人生經(jīng)歷的,我們就是在不同的經(jīng)歷中改變這對人生的不同態(tài)度。老者有是會告訴我們他們的經(jīng)歷或感受,有時他們也會試圖讓我們完全接受他們的觀點,但我卻不這樣認為,畢竟,人各有志,我們都有不同的人生目標,對于不同的目標,都會有不同的處理方法。也許,我們會走很多錯路,但這不意味這就代表你的失敗。前人看到這也許就會嘆息你當時的不聽勸告,這時,我會說,我們并沒有錯,因為,在人生路上,我們都要試著踩一些泥,受一點傷,這樣在后面的人生我們才會有更多的謹慎,更多的回憶,這樣,人生可能就不會那樣的沒有回憶,相信自己,因為我們在走自己的路。
前方也許是看不到盡頭,也許你會迷茫,但想想曾經(jīng)的經(jīng)歷,不論是苦的還是甜的,拾起來,慢慢嘗嘗,也許今天你會體味到當時感覺不到的味道。
從現(xiàn)在開始,我們來開始一點點的拾起記憶吧。
記憶是很美很美的,忙碌的一天里,疲憊的的心可能已經(jīng)遍體鱗傷,在繁華的都市里,單調的生活或許會把我們的個性磨的很平,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漸成熟的我們或許懂得了很多知識和人情事故,在人與人,人與社會的接觸中我們可能不像以前那樣到處碰跟頭,但就是因為這樣,心靈就邊的更加脆弱,固執(zhí)的我們還是選擇堅強。不錯,我們的人生需要的是堅強,但僅僅是堅強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的是回憶。
回憶童年,回憶愛,回憶得到,回憶付出,這樣我們能更多的理解生活,這樣我們會覺得現(xiàn)在的成熟是那樣的可笑,我們會感到曾經(jīng)的瑣屑中我們學會的將更多,父親的嚴厲后的微笑,朋友爭執(zhí)后的擁抱,老師批評后的鼓勵,細細品味這些小事,我們的思想將邊的更加澄凈。記憶是美,他能更正確的詮釋付出與得到。
篇9
獨自坐在窗口的日子,
默想回憶的甜蜜。
將長夏過于火熱的記憶,
鑲嵌在心靈的日記本里,
慢慢去回憶,去品味。
我,
一如既往地朝著人生的目標,
一路艱難而又執(zhí)著地求索……
我擁有沉默,
在沉默的記憶中對人生的悲歌,
記憶在沉默中靜對競爭和美麗的誘惑。
成敗,
不會為消逝的成功驕傲,
只會為重來的失敗哀思。
輕輕扶去心頭的猜疑,
閑言碎語剎那成為過眼煙云,
已有的成敗如涓涓逝水。
心靈,
心靈一無所有,來無牽掛。
在天空和山崗上寫詩,
心靈無約束地飲著朝露。
腳步從沒有停止過,
去尋找美好心靈。
空白
記憶是永遠空白嗎?
不,只要得到心靈的洗刷,
就可以獲得重新的理想。
時間依舊,自己對自己卻一點都不了解!
腦子就像一片空白。
曙光,
在漆黑的夜里徘徊,
尋找著點點曙光,
一步又一步,
沒有到達彼岸,
只有天盡的黑暗與迷茫。
不絕望,
尋找著代有曙光而又屬于我的夢想,
走了很遠,很遠。
終于看到了曙光,
那就是夢想,
紛飛的夢想!
溫暖,
曙光灑下無數(shù)片片閃耀的罌粟花瓣。
所有這些閃閃發(fā)光的海鳥煩燥地飛旋,
在我的下方,抱怨夜間親吻的溫曖。
不知是喜悅的心情將我觸去。
總之,太興奮了。
終于沖出了記憶,
篇10
陰雨綿綿,閑來無事,隨手翻出一本小書:《1900年,美國攝影師的中國照片日記》,黑白印刷,樸實無華,讀來卻讓人心生感動。
拍攝者是一位名叫詹姆斯·利卡爾頓的美國人。100多年前,他來到中國,在香港、廣州、上海、寧波、北平等當時最繁華的城市行走,拍下了大量真實生動的影像,每張照片都配以充滿細節(jié)描述的說明,讀起來仿佛是跟隨攝影者的目光在那些街道與人群間游移,不由得被深深吸引進去。通過這些圖片,你似乎可以觸摸到100多年前那些和你有著血脈聯(lián)系的城市面貌、生活氣息,它們與今天如此不同,卻又絲絲相扣,既陌生又熟悉。那就是所謂鄉(xiāng)愁,或者說是我們這個社會曾經(jīng)的一份共同記憶吧。為此我們應該感謝這位叫利卡爾頓的攝影者,感謝他用影像讓我們感受到自己所依存土地百多年前的溫度,因為那時攝影在中國還遠未普及。
合上書籍,在想,那么百年之后呢?百年之后的今天,當攝影已經(jīng)成為我們最普及的創(chuàng)作工具時,我們可以用攝影做些什么?有一天,也許又是一個百年之后,當人們在同樣精彩的瞬間和充滿細節(jié)的回憶中嘖嘖感嘆時,是否能夠感謝今天的我們,而不是再依賴他人的觀看。
有一種現(xiàn)象,不少攝影人喜歡扎堆“創(chuàng)作”,無論是盛開的油菜花還是壯觀的梯田,呼啦啦一票人馬依次排開的場景并不罕見。扎堆“創(chuàng)作”的結果往往是帶來大量美麗的雷同,美則美矣,只是美得有點兒審美疲勞。于是想,是攝影人喜歡“熱鬧”還是創(chuàng)作題材過于狹窄?其實,與其在“美麗”的獨木橋上擁擠,不如調轉鏡頭,去關注細碎繁瑣但又波瀾壯闊的時代與生活。
非常幸運,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變化的時代,社會、科技、觀念……各種轉變?yōu)閿z影提供了豐富的觀看題材。記得每年的互聯(lián)網(wǎng)上都會有一些當年流行詞的總結:膠囊公寓、裸婚、北漂、囧、給力、屌絲,凡此種種,既是這個社會快速變化的表現(xiàn),又是人們或努力、或無奈、或躁動的現(xiàn)實。但無論如何,它們都是這個時代獨有的表情,會隨著時間的沉淀,成為日后可資玩味的珍貴回憶。還有什么比“變化”更值得我們面對、拍攝和記錄的呢?!用影像為這個時代鏈接起最平凡的軌跡,是責任,也是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