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成長作文范文

時間:2023-04-11 14:30: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生成長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小學生成長作文

篇1

作為一個愛美的女生,是絕不允許受到青春痘的煩惱,可是,這些家伙卻偏偏和你作對,讓你無計可施。

睜開疲倦的雙眼,看到鏡子里一個和我長得極像的女孩,只不過臉上多了一顆圓圓的粉紅色的痘痘,緊緊地貼在我的臉上,正在呵呵笑。這是誰啊﹖我不敢相信這是我自己,可現(xiàn)實告訴我,我長痘痘了。怎么辦﹖今天到學校會被同學笑話死了,哎呀!

打開電腦,尋找“戰(zhàn)痘”對策。原來青春痘是皮膚分泌引起的,只要注重皮膚衛(wèi)生就好了。哎!真無奈,你說你這討厭的痘痘,長在誰臉上不好啊,偏偏找上了我。中頭獎了啊。

我用衣服的長領子蓋住了痘痘,確保沒問題后,背上書包上學了。

看來隱藏的還不錯,沒被同學們發(fā)現(xiàn),嘿嘿,等他們發(fā)現(xiàn)時,痘痘早就不見了。

一節(jié)節(jié)課過去了,但每節(jié)課都沒注意聽,只想著你—討厭的痘痘。

終于挨到放學了。收拾起書包,來不及和同學們說再見,奔向附近的超市。

琳瑯滿目的化妝品,挑選了一種適合我的,清新的絲瓜味,一看就治痘痘有奇效。但一看價錢我就傻眼了,怎么這么貴??!為了自己的容貌豁出去了。我捏了捏少的可憐的錢包,拿出了兩張錢。

看了看使用說明書,一天兩次,每次取少量均勻涂于臉部。

從此,每天兩次,可這痘痘怎么也不肯離開我的臉啊。

真無奈。每天的偽裝太累了,本來少得又少的時間又要擠出時間來照顧痘痘,每天揉著疲憊的雙眼,更恨這個痘痘了。

紙終究包不住火,一節(jié)體育課上,小痘痘暴露在陽光之下,同學們笑的前仰后合。看,這個捂著肚子,那個捂著嘴巴。切,又不是什么大事??蓯旱男《欢?,我的臉燙得不得了,真可惡。

篇2

“吃了20分鐘的早飯,還沒有吃完,不怕上學遲到嗎?”唉——媽媽又開始嘮叨了。的確,在生活中,我的性子總是慢吞吞的。這是天生的原因?還是后期養(yǎng)成的習慣?不管怎樣,它是我成長的煩惱。

雖然我做任何事情都是慢吞吞的,但是我并沒有浪費時間,一直都在專心地干某件事,效率卻總也得不到提高,為此我一直在苦惱。

就拿上周六的“家庭大掃除”來說。那天,媽媽突然宣布——今天咱們要對家里,來個全面的大掃除!嗯,我對此非常贊同,自從過年之前的那次整理,我們就再也沒有收拾過,家里早已被雜貨堆滿了。我的任務就是:整理我自己的房間。

篇3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現(xiàn)狀;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

一、引言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對于學生的成長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不僅關乎學生的學習知識儲備培養(yǎng),更是學生綜合素質(zhì)能力提升的強大動力。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是語文學科教育的一個重點,更是一個難點。過去的教學成果來看,并不是特別理想。一部分學生不僅對作文學習沒有興趣,而且存在著嚴重的畏難情緒。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及時的關注學生的學習情緒動態(tài),反思作文教學活動,讓作文教學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結合起來,提升作文教學的水平。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教學要求不斷提高,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的改進教學問題,不斷優(yōu)化自身的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性水平。

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小學語文教師的主導性地位過強

小學語文作文是小學生結合生活感受,抒發(fā)自己情感,表達自己看法的一個載體體現(xiàn)。但是,就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來看,教師的主導性地位仍然是教學的主流表態(tài),如此模式不利于學生真情實感的表達。甚至一些作文教學課堂過于的強調(diào)小學語文教師的評價作用,這就造成學生形成編造故事的定勢,為了滿足教師的要求而不具備自身作文寫作的真實特點。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過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不具有主動性,無法在作文寫作中自由發(fā)揮。

(二)忽視對學生寫作真情實感的培養(yǎng)

小學生處于一個生理與心理雙重起步的階段,無論是心智水平還是思想水平還尚不成熟,小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也在強化階段。小學生的活力與天真是他們真是實感流露的沃土,但是當前過于傳統(tǒng)的教學思維,只是過度的關注學生寫作技巧的培養(yǎng),忽視了對學生作文寫作真情實感的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寫出來的作文缺乏生機,不僅乏味而且空洞,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扼殺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大大降低了作文寫作的真實性以及可讀性,作文寫作缺乏鮮活性。

(三)缺乏對學生寫作自主性的培養(yǎng)

當前,小學生處于一個信息時代,信息載體也日益多樣化,充滿好奇心且接受能力較強的小學生們很容易進入信息爆炸的世界里。在作文教學過程中,由于缺乏對學生寫作自主性的培養(yǎng),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在寫作時習慣性的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搜索到各類作文寫作模板以及各種豐富的作文素材,這對于學生來說是作文模式性的拼湊,不僅不利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而且讓學生養(yǎng)成投機取巧的壞習慣,甚至作文雷同的現(xiàn)象頻繁發(fā)生。

三、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創(chuàng)新策略

(一)優(yōu)化授課方式,激發(fā)學生興趣

小學生處于一個求知欲較強且具有十足活力的階段,多樣化的授課方式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挖掘?qū)W生的創(chuàng)造潛力。小學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應該營造一個有趣而輕松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成為作文課堂的主體,成立合作學習小組,鼓勵學生大膽的發(fā)言,大膽創(chuàng)新,積極的合作與交流。小學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感悟,為寫作做好鋪墊。通過情景模式等教學方式,通過讓學生講故事的方式,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讓作文學習充滿趣味性,鼓勵學生多說多體會多思考,可以讓學生之間形成閱讀互助小組,相互交流閱讀體驗,定期進行閱讀寫作的互幫互助活動,這樣的方式可以在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還能夠提高作文交流寫作能力。

(二)實行學生講評,提升學生作文鑒賞能力

在過去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老師是作文講評的主體,學生只是一味的接受和迎合甚至是模仿。教師應該讓學生自主進行作文講評,一方面提升學生的作文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挖掘?qū)W生的作文潛力。除此之外,學生通過講評其他同學的作文,可以發(fā)現(xiàn)作文中的優(yōu)點加以學習,對于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可以相互警示的同時相互優(yōu)化。這就讓學生成為了作文學習的主人,還能夠在不斷的評價過程中提升鑒賞水平。與此同時,通過學生間交流的化,可以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學生交流優(yōu)美文章的同時還能夠開拓視野,對于學生閱讀體驗的積累有著重要的意義,更有利于提升寫作水平。

四、總結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要的一部分,傳統(tǒng)陳舊的教學方式不僅不能給滿足新課程教學改革的要求,而且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成長需求。我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缺乏新意影響了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的思考,不斷地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進行優(yōu)化,不斷提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水平,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強化自己的語文綜合水平,為學生的健康發(fā)展提供動力。

【參考文獻】

[1]楊路名,李建春.實現(xiàn)小學語文作文創(chuàng)新教學“四部曲”[J].中小學教學周刊2015年09期

[2]彭玲.多媒體與小學語文作文、閱讀三結合自主學習實驗研究報告.[A].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新模式研究[C]2015年02期

篇4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想象力;培養(yǎng);策略

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的重要階段。對想象力進行開發(fā),有利于小學生思維的開放與寫作積極性的提高。語文寫作,是引導小學生再造事物、想象事物的教學部分。借助語文作文教學的便利,讓小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想象潛力,給予小學生必要的引導與支持,有利于小學生綜合語言素養(yǎng)的提高。

一、作文教學中培養(yǎng)觀察力,提高想象能力

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想象能力,需要引導小學生養(yǎng)成觀察周邊事物的習慣。觀察能力的提高,是想象能力提高的重要前提。要寫出優(yōu)秀的文章,觀察力培養(yǎng)十分重要。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應當鼓勵小學生去觀察自己的生活,了解生活中的多種現(xiàn)象。將正確的觀察方法傳授給小學生,讓小學生學會觀察,才能給他們想象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提供必要的基礎。教師要引導小學生學會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去鼻子去聞,更要用心去體會。在觀察中想象,在想象中表達,是完成語文寫作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

為了培養(yǎng)小學生的想象力與觀察力,教師需要針對這兩點能力目標設計一些有效的寫作題目。比如,教師可以利用“校園中的花朵”這一題目,引導小學生走出教室,去觀察學校中可見的花。讓小學生先用眼睛去觀察,了解花的外形,再用鼻子去聞,明確花的味道。讓學生想象,看到這樣的花,聞到這樣的味道,好像置身于什么地方。觀察實踐活動,能夠提高小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更能促進小學生想象力的提高。

二、作文教學中結合現(xiàn)實生活,提高想象力

在課程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內(nèi)容與方法也發(fā)生了一定改變。教師意識到小學生想象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也在努力開發(fā)培養(yǎng)方法。小學生的思維十分活躍,對于身邊一切未知的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而這種好奇心正是小學生想象力培養(yǎng)的重要條件。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小學生將自己的生活與寫作結合起來,利用生活中所見的事物進行想象。用寫作的方式對自己想象的事與物進行記錄,能夠給小學生帶去成就感。

教師可以給小學生提供一些半命題作文,給學生留下想象的空間,并鼓勵學生去寫一些個性化作文。一些小學生會寫“我的爸爸”、“我的媽媽”這樣的作文,也有小學生會寫“我的機器人”、“我的神奇鉛筆盒”等。不限制學生的思維,給小學生去想象,能夠讓小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成為寫作中的主人,也成為想象強者。

三、作文教學中精心設計題目,提高想象力

小學生正處于思維活躍期,他們好動、好想,思維比較跳躍。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如果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順應小學生的思維特點,給小學生靈活寫作的平臺,那么小學生的寫作學習積極性會明顯提高。在小學成長階段,小學生特別喜歡童話類的文章,而童話類的文章大多富有想象力。在設計寫作題目時,教師就可以利用童話類的題目引導小學生去想象,將自己的童話世界落實在紙上,促進小學生想象力的提高。

比如,教師可以設計“會飛的馬”、“王子的小木屋”、“會說話的烏鴉”等題目,這些題目不僅具有趣味性,更具有想象空間,能夠調(diào)動小學生的寫作積極性,開發(fā)學生的想象潛力。只有教師敢于在教學設計上創(chuàng)新,才能讓學生在學習內(nèi)容上創(chuàng)新,在寫作內(nèi)容上彰顯自己的個性。

四、作文教學中借助圖畫,提高想象力

圖片,具有形象性,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圖畫去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小學生的思維,能夠讓寫作學習活動更加有趣。當小學生看到形象、幽默或者美麗的圖片時,他們會不自主地去表達自己看到了些什么,對圖畫進行好與壞地評價。在寫作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想象力,教師可以用圖片引導小學生看圖說畫,說一說他們眼里關于同一個圖畫的不同觀點。

教師可以在童話故事書或者網(wǎng)絡上找一些適合小學生的圖畫,色彩鮮明、故事情節(jié)簡單的圖畫優(yōu)先。在語文課堂中,讓學生說一說圖片上有什么,他們在做什么,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肯定小學生的差異性想法,并在自由表達后,引導小學生將他們頭腦中的故事寫在紙上,促進寫作活動的自然開展,減輕小學生的寫作學習壓力,提高想象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想象力對于小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以及寫作能力的提升都有著直接的促進作用,更是小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小學生的實際經(jīng)歷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出發(fā),選擇符合小學生成長規(guī)律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才能促進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目標的全面實現(xiàn)。重視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是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改革過程中必需要完成的任務。

參考文獻:

[1]周娟.試論如何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5,09:43

篇5

關鍵詞:農(nóng)村小學生;作文教學;生活;方法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作文教學是作文的起點,猶如萬丈高樓堅實的地基。同時也是小學生語文掌握知識的標志,但是這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在我二十多年的農(nóng)村語文教學中,我認為難度最大的是作文教學,讓大多數(shù)學生凝眉苦思,抓耳撓腮,冥思苦想?yún)s半天寫不出一個字。大多數(shù)學生不是最后拿起筆來草草寫幾句,就是從各類作文輔導原文照抄。作文教學之所以成為語文教師教學中的難點,一是因為學生生活環(huán)境所限;二是因為農(nóng)村學生沒有突破觀察——感悟的難關;三是農(nóng)村學生課外讀物貧乏,而且語言積累貧瘠,最終導致無內(nèi)容可寫。針對這些問題,怎樣才能提高農(nóng)村學生的寫作能力呢?我在實際教學中總結了幾點教學經(jīng)驗與看法。

一、讓農(nóng)村小學生積極參與生活,挖掘?qū)懽魉夭模瑥闹懈形蛏?,培養(yǎng)作文情感

小學語文新課標作文教學中提到“見聞”“體驗”和“想法”就是尊重學生的生命成長,把學生的寫作和學生的學習生活結合起來。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他離不開生活。”讓農(nóng)村小學生感到最難的就是不知道寫什么內(nèi)容,而在農(nóng)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鮮活的素材等著學生去發(fā)現(xiàn)。教會學生只要用心去觀察自然中一景一物,關注自己身邊的人和事,把所見、所聞、所感記錄下來,就是作文的素材。而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各種觀察、參與機會。教會學生如何了解身邊的人和事,積極參與生活,感悟生活,捕捉生活中那一縷縷真情;教會學生怎樣才能領略到大自然風光的美,從而提升審美能力,獲得美的愉悅。通過一次次精心設計,使小學生感覺到其實寫作文并不是件很難的事,就是寫其所見,錄其所聞,抒其所感。每年的春天我要帶學生曠野春游:感受泥土的松軟如糕,春風的撫摸如江南絲綢;夏天觀察雷雨的變幻,看那雨后農(nóng)田中農(nóng)作物的茁壯成長;捕一捕鳴蟬,捉一捉蟋蟀,讓學生樂此不?!锾焓莻€多彩、喜悅的季節(jié):帶領學生看那落葉如彩蝶般落英繽紛;“咔吧”掰下一個大玉米棒子,揮鍬挖出大塊的紅薯,爬上梯子摘下成串的葡萄,火紅的柿子……冬季來臨,那“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壯觀;那堆雪人、打雪仗的童真,我設計的校園課外活動也很多;在那有著無數(shù)神話的大柳樹下踢毽子、拔河、玩《老鷹捉小雞》,學生情趣盎然……觀察是寫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礎,在各種活動前我讓他們留心觀察、用心體會?;顒雍蠼M織學生敘述過程,討論從活動中獲得的體會、情感、心得、道理。學生玩得興趣盎然,自然會說得津津有問、聲情并茂。在真實的活動中學生獵取到極為豐富的寫作素材,那么學生所遇到的無話可說,無材可寫的難題就會迎刃而解。

二、以新課標要求為主體,以語文課文為本,讓學生掌握寫作方法

語文課本中選取的課文都是名人的佳作,經(jīng)過編輯精選、修改,都是精彩教學范文。教師不必挖空心尋找,只要靜下心來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小學語文新課標(三)習作:(1)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2)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nèi)容寫清楚。注意表現(xiàn)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nèi)容。(3)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流。(4)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5)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根據(jù)表達的需要,正確使用冒號、引號等標點符號]深挖語文課文的寫作精華就可以了。在教學中首先與學生賞文。賞文的方法遵循讀—感—交流的方法。讀的方法遵循聽讀—朗讀—感讀—默讀—記讀的方法。第二步與學生感文。通過有感情讀片段的方法找出課文寫作精華。第三步與學生析文。通過討論交流與學生剖析寫作方法技巧。這樣的方法抓得著,品得深,悟得明,理得深;查有據(jù),學有例。

三、教會學生聯(lián)想,學會想象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應十分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聯(lián)想與想象能力,經(jīng)常訓練學生寫一些想象作文。訓練小學生有依可想。在學習人教版四年級課文《觸摸春天》一文時,文中有這樣一段描寫“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個奇跡!睜著眼睛的蝴蝶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間撲騰,安靜的臉上充滿了驚訝。這是一次全新的經(jīng)歷,安靜的心靈來到了一個她完全沒有體驗過的地方。”當我讀到這里時教室安靜極了,學生的思緒是飛到了盲童的心理,還是擔心蝴蝶的命運?我停止了朗讀,靜靜地放飛學生的心靈。幾分鐘后,我要他們互相交流。這篇課文的習作就定為《我是盲童安娜》,或者《我是安娜手中的蝴蝶》。

四、讓學生廣泛閱讀課外書,觀看有益節(jié)目,開闊視野,沉淀積累寫作語言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濒斞冈虒А邦伬杳瘛保x書、寫作“就像蜜蜂采蜜一樣,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有限。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毙W生通過大量地閱讀課外書,就能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改變自己的語言,改善自己的語言表達,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從閱讀中汲取作文的營養(yǎng),為寫作服務。除了引導小學生多閱讀外,我經(jīng)常鼓勵學生有選擇地觀看影視節(jié)目。如“自然傳奇”“科技博覽”“每日新聞”等節(jié)目,以此汲取豐富的知識和寫作素材。教師充分挖掘農(nóng)村特有的資源,恰如其分地運用適合農(nóng)村小學生的作文教學方法,使小學生成為生活中的有心人,就一定能培養(yǎng)出農(nóng)村小學生濃厚的寫作興趣,也一定能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從而切實有效地提高農(nóng)村小學作文教學水平。

作者:張會俊 單位: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區(qū)楊稅務中心小學

參考文獻:

篇6

課外閱讀是小學生課余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課外閱讀,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是豐富學生課余生活,扎實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必然要求。目前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狀況如何?學校和家長怎樣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社會有關機構應為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做些什么?就這些問題,我們語文教研組對我校二、四、五年級共506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并進行了個別訪談,結果如下。

一、調(diào)查結果及其分析

(一)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基本情況

在課外閱讀目的方面。調(diào)查表明,小學生之所以大多喜歡課外閱讀,對課外閱讀表現(xiàn)出較濃厚興趣,是因為他們意識到通過課外閱讀能使他們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陶冶性情,培養(yǎng)能力。同時,他們認為,在緊張的學習之余,通過課外閱讀有助于調(diào)劑身心,放松心情。

如:五年級的李文溯談到,他雖然學習成績較好,但與同學談論一些天文地理知識時,總覺得自己不如人懂得多,他對別人的侃侃而談非常羨慕。后經(jīng)同學提醒,知道他們那些知識都是看課外書得來的。于是,李文溯買來《十萬個為什么》等書閱讀,以后和同學談起有關話題便有了共同語言。

四年級的王昕凱談到,他平時寫作文總是“很短”,覺得“沒東西寫”。經(jīng)老師指點,他懂得了要想把作文寫好,不但要閱讀“作文選”,也要閱讀童話、小說、天文、地理等書籍。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閱讀實踐,王昕凱作文“下筆如有神”,并在學校的作文比賽中獲得了二等獎。

四年級的沈燁柯談到,他特別熱衷于課外閱讀,對優(yōu)秀的課外書有強烈的愛好,覺得課外閱讀是一種享受。由于他看書多,掌握的知識也特別豐富,同學、老師提的問題總難不倒他,被同學稱為“小博士”。

五年級的吳依楠談到,她上四年級時,父母離異了。她感情上接受不了這一事實,一下子由活潑好動變成了沉默寡言,整天無精打采,精神不振。班主任曾多次對她進行心理輔導,效果不明顯。后來,班主任向她推薦一些關于小學生心理方面的書籍,這些書開導了吳依楠,使她擺脫了家庭不幸?guī)淼臒溃厥捌饘W習和生活的信心。

五年級的錢栩談到,課外閱讀是不斷完善自我的途徑之一。由于課外閱讀主要由自己從課外書中獲得知識,思考與解決問題,從而調(diào)動了學習的主動性,漸漸地培養(yǎng)了學習興趣,養(yǎng)成了自覺學習的習慣。

當然,也有一部分小學生課外閱讀目的性不強,閱讀的隨意性、盲目性較大。他們有的是受教師和家長閱讀興趣的影響;有的是隨大流、趕時髦;有的是因一時興起,缺乏堅持性;有的把課外閱讀當作一種消遣,打發(fā)時間;有的為了追情節(jié),找刺激;有的是為了應付家長、教師提出的要求,等等。由于缺乏個人的自主性和來自教師、家長有針對性的指導,因而部分小學生課外閱讀質(zhì)量不高,達不到閱讀效果。

在課外閱讀內(nèi)容方面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小學生課外大多喜歡閱讀故事、小說、童話、卡通漫畫等。如在學校的問卷中,二年級被試171人,有81人選擇了童話、故事類;四年級被試174人,有91人選擇了故事、童話、卡通漫畫類;五年級被試162人,有93人選了故事、小說類。如下圖所示:

這一結果,可能與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故事、童話、卡通漫畫等生動形象,可讀性強,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易于小學生閱讀并理解有關。

此外,“各種學習資源”在小學生的課外閱讀中也占了較大的比例。如調(diào)查“常購買的書”一項中,購買“各種學習資料”(如優(yōu)秀作文選、各科達標訓練等)的被試,二年級有61人,四年級有57人,五年級有65如下圖所示:

這一情況表明,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大多與課堂的知識學習緊密聯(lián)系。家長和學生希望通過閱讀學習資料,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或希望通過閱讀作文選提高作文能力;或通過做練習題,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在各種測驗和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從以上調(diào)查中可以看出,小學生購買和閱讀的課外讀物的面比較窄,而過窄的閱讀面,難以發(fā)揮課外閱讀的育人作用。值得一提的是,現(xiàn)在雖然“減負”的呼聲很高,但由于受到部分家長、教師“向?qū)W生要分數(shù)”的影響,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和購買書籍,具有一定的功利性?!案鞣N學習資料”、“作文選”是學生購買和閱讀的首選,從客觀上也給小學生課外閱讀造成了一個怪圈。

調(diào)查中,“影響最大的課外書”一項,有131填寫的是各種故事、小說、童話、寓言、漫畫等,占調(diào)查人數(shù)的25 .76%:排在第二位的是《十萬個為什么》,有82人填寫,占調(diào)查人數(shù)的16 .19%;只有極少數(shù)學生填寫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紅巖》《中華美德叢書》《生活中的科學》《中外名人故事》等。學生感到對他們影響大的課外書只有楊紅櫻和沈石溪的系列叢書,其它不多,這也反映了家長及教師對小學生閱讀缺乏引導和指導。目前,各類書籍、報刊品種繁多,小學生怎樣選擇,哪些書對小學生掌握知識及形成良好品德有較大的影響,如何使小學生對那些既能掌握科學知識,培養(yǎng)一定的文學修養(yǎng),又對其良好的品德形成等都有較大影響的書刊感興趣,值得教育者研究,也有賴于家長、教師向小學生推薦或幫助他們進行選擇。

1.在課外閱讀時間方面。小學生在課余都安排了一定的課外閱讀時間,見表一、表二:

表一:每天放學后安排課外閱讀時間(人數(shù))

表二:雙休日、節(jié)假日安排課外閱讀時間(人數(shù))

從調(diào)查結果看,小學生比較善于利用課余時間閱讀書報。如每天放學后能安排半小時左右至三小時以上進行課外閱讀的學生就有309人,占調(diào)查人數(shù)的61, 06%,其中安排半小時至一小時左右的學生最多,有257人,占50 89q;而在雙休日、節(jié)假日安排半小時至三小時以上進行課外閱讀的學生有256人,占調(diào)查人數(shù)的52. 6%;相對每天而言,在雙休日、節(jié)假日花時間課外閱讀的人數(shù)有所減少,這可能是因為此時學生的課余生活更豐富,但在閱讀時間上,安排二小時左右與三小時以上的人數(shù)有所增加。

2.在課外閱讀形式方面。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形式大多采用個別閱讀。隨著年級增高,同學中互相借閱,交流讀書心得的現(xiàn)象增多。他們閱讀的書刊,有的是學校統(tǒng)一訂購,有的是和家長一起到書店選購或自行選購,有的則是到學校圖書室借閱,還有的是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閱讀。多數(shù)學生對書刊只是瀏覽一遍,或著重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閱讀;部分學生則掌握了良好的閱讀方法,如摘抄書刊中優(yōu)美詞句、段落,寫讀后感,遇到不懂問題時虛心向家長、老師請教等。

(二)學校和家長對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態(tài)度

調(diào)查表明,教師比較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他們都有針對性地向?qū)W生推薦或指導學生訂閱各種報刊,如《小學生世界》《小學生時代》《小作家》等。另外,部分教師還結合課堂教學,向?qū)W生介紹有關書籍,組織學生交流讀書體會,寫讀書心得,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讀書熱情。但也有些教師對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不夠,缺乏追蹤與反饋,使課外閱讀流于形式。

至于家長方面,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對孩子購書的要求一般都能滿足,并能利用休息時間陪子女到書店購書。據(jù)調(diào)查,經(jīng)常陪子女到書店購書的家長有32. 05%,“偶爾”的有59. 34%。由于現(xiàn)在城市家庭都訂有一份甚至多份報紙,這就為小學生了解國內(nèi)外大事,增長見聞提供了良好的閱讀材料。部分家長還把親子共讀看作是提高自身文化素質(zhì)和進行親子交流的手段,“陪孩子讀書看報”的家長,經(jīng)常的有23. 93%,偶爾的有42. 77%。在閱讀過程中,這些家長比較善于營造閱讀氛圍,樂于和孩子交流,熱心解答孩子提出的疑難問題。但是,調(diào)查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少數(shù)家長并不重視的課外閱讀,“沒有陪子女到書店購書”和“沒有陪子女讀書看報”的家長分別有8 .6%和33. 3%。此外,學生家中擁有的課外書不夠50冊的有209人,占調(diào)查人數(shù)的41.34%;約100冊的有94占18.71%,100冊以上的人數(shù)則很少。家中只有少量的課外書,又怎能滿足孩子日益增長的求知欲望?

二、幾點建議

以上的調(diào)查表明,當前小學生課外閱讀呈現(xiàn)出良好的勢頭,它在小學生的成長方面起著日益重要的作用,當然由于各種原因,課外閱讀還不盡人意。為了使課外閱讀更有實效,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1.家長和教師要進一步提高認識,轉(zhuǎn)變觀念。小學生課外閱讀,在小學生的心智成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他們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陶冶身心,培養(yǎng)能力,充實、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徑之一。家長和教師要切實轉(zhuǎn)變教育觀念,進一步提高對小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性的認識,要明確意識到課內(nèi)學習與課外閱讀關系非常密切,相輔相成;課外閱讀也是學生生活的本身,是他們成長所必須,學生從小養(yǎng)成讀書的好習慣,對他們終身受用。要克服那種認為現(xiàn)在學生學習緊張,花時間看課外書,就會影響學習,或課外閱讀只是為了提高學生成績,提高作文水平等的功利思想。教師要大膽放手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書籍,選擇時間,選擇閱讀形式。對學生的選擇,家長和教師應給予尊重,對良莠不齊的課外讀物,家長和教師應加以過濾,指導并協(xié)助學生作出正確選擇。

2.學校要加強對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與檢查,并從時間上給予充分的保證。針對目前低年級學生不會讀,高年級學生沒時間讀的狀況,學校要把課外閱讀納入教育、教學的計劃,要切實減輕小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從時間上給小學生課外閱讀予以保證。教師應結合教材內(nèi)容,精心指導學生閱讀相關的書籍報刊,并耐心解答學生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要根據(jù)各年級學生的差異,由淺入深為學生提供必讀書目,形成鏈條,持之以恒。同時,可組織豐富多彩的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如組織學生相互交流閱讀體會,利用板報、墻報展示閱讀成果,在教室設圖書角,評選“閱讀標兵”,自編手抄報,開展知識競賽等等,提高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的積極性。

篇7

[關鍵詞]小學;習作;思維;對策

一、學生寫作的障礙及表現(xiàn)

1.缺乏豐富多彩的生活。對于小學生來說,豐富多彩的生活環(huán)境是他們學習的課堂,思考的源泉。然而,現(xiàn)在許多學生的生活卻顯得有些單調(diào),他們幾乎每天都循環(huán)著從家到學?!皟牲c一線”式的生活,缺乏接觸自然,親近生活,融入生活,更別談親身體驗與感悟生活了。學生能學到的東西非常抽象,不帶有個人感情和成長的印記。

2.書面表達困難。大約有1/4的學生覺得在作文寫作時書面表達困難。具體表現(xiàn)在:句子不完整,語言嗦,表達不準確,語句不通順,容易出現(xiàn)多字、漏字或錯別字。這一現(xiàn)象,讓人十分擔憂。其實,造成學生書面表達困難,很大一個原因在于沒有培養(yǎng)好學生寫作文的習慣。

3.內(nèi)容單調(diào),形式單一。大多數(shù)小學生作文的內(nèi)容比較單調(diào)。這與教師平時的教學有很大的關系,有不少教師為了讓學生在短短幾次寫作課中就學會寫文章,教給學生一些模式化的寫作套路。這種方法看似省時省力,實際上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阻礙了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從寫作發(fā)展的長遠來看,是極為不利的。

4.感情虛假造作。這是由于許多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忽視了學生豐富的現(xiàn)實生活,忽視了現(xiàn)實生活對學生的意義,總是習慣控制他們的思想與情感,限制他們表達的順序、方式與方法,立下諸多關于作文寫作的規(guī)則,不能接受有個性的表達,遇到新異的思想和語言風格,總是設法逼學生“糾正”,這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自主、自由表達。于是,他們開始胡編亂造,揣摩教師的心思,抒發(fā)虛假造作、空洞、概念化的感情,不敢流露真情實感。空話、大話、套話、假話充斥在學生的文章中。久而久之,不僅敗壞了文風,還扭曲了學生純真的心靈。語言的童真童趣,不見了蹤影。

5.教師批改意識不強。主要表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①重閱讀輕寫作,將二者割裂開來,這是普遍現(xiàn)象;②指導極不到位,每學期書中規(guī)定的為數(shù)很少的幾篇習作也不能,認真對待;③批改窮于應付,很少有眉批和總批,精批更少,且舍不得給高分。

二、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對策

1.從培養(yǎng)興趣入手,激發(fā)寫作欲望。興趣是推動學生求知的一種內(nèi)在力量,培養(yǎng)作文興趣是不斷地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前提。教師在教學作文課時用富有魅力的語言講述生動有趣的故事,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要鼓勵學生放開膽子勇敢地寫;還可根據(jù)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將作文教學巧妙地寓于饒有趣味的活動中,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調(diào)動起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根據(jù)小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開展作文競賽活動,并組織學生參加一些報刊的寫作競賽活動。

2.指導學生觀察生活,熱愛生活,尋找寫作靈感。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學生主動深入生活,參與社會實踐;引導學生從“家庭――學?!眱牲c一線的生活模式中走出來,走出家門和課堂,走向社會和自然;引導學生到“藍天下的學?!遍喿x生活這本教科書。

3.博覽群書,讓課外閱讀夯實寫作基礎。教師要幫助學生拓寬閱讀渠道,向課外閱讀開放,努力創(chuàng)設條件,優(yōu)化習作氛圍,充分發(fā)揮圖書館、閱覽室和網(wǎng)絡的作用,建立班級圖書柜,動員學生訂報刊,鼓勵學生博覽群書,做好閱讀筆記和剪貼工作,使學生接受大量的書本外的知識和信息,豐富詞匯,夯實習作基礎,從而大大提高寫作能力。

4.抓住契機,促成學生精彩文章的生成。教學內(nèi)容,僅僅局限于課本中幾個單元的習作訓練是不行的,要善于抓住契機指導學生練筆。要充分利用好手中的教材,如課文補白、讀后感言、續(xù)編故事、仿寫、古詩改寫、改編課本劇等進行訓練,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內(nèi)化吸收,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課外練筆,盡量少寫命題作文,提倡自主擬題,要降低寫作門檻,不要有過多的束縛,要消除學生對寫作的神秘感和厭惡感,消除畏難情緒,放手讓他們?nèi)憽?/p>

篇8

關鍵詞:真情實感;客觀現(xiàn)實;寫作興趣;個性習作;自我表達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1)09-00-01

小學作文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語言文字反映客觀現(xiàn)實,表達真情實感的綜合訓練過程,是衡量學生語言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標志。因此,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小學生的習作興趣,使小學生成為習作的主人,就顯得特別重要。

小學生習作,就是要讓學生寫“自己”,表達真情實感,成為習作的主人。為此,教師首先要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的成長,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多和他們親近,常和他們談及作文趣事,和他們建立融恰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習作氛圍,誘發(fā)學生的習作熱情。其次,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入境傳情,以情感人,激發(fā)學生的習作熱情,讓所有的學生進入到“我要寫”的狀態(tài),并引導學生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實感。另外,教師在習作教學中,所選內(nèi)容要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指導時要把導師的架子放下來,要用商量的口氣。評改習作時要借一雙“兒童手”,要求盡量低一點。

一、激發(fā)寫作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無疑強調(diào)了一個“樂”字,而“樂”建立在“趣”的基礎上,有“趣”才會有“樂”,才能產(chǎn)生興趣。而興趣又是最好的老師,是習作最重要的內(nèi)驅(qū)力。所以,教師在習作教學中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愿意寫作、熱愛寫作,使學生的習作由被動轉(zhuǎn)為主動,即變“要我寫”為“我要寫”,以提高習作教學的質(zhì)量?!缎抡n程標準》中第一學段的相關表述是“對寫話有興趣”,第二學段的相關表述是“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到第三學段,才過度到“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因此,教師對學生的習作內(nèi)容和形式應該不加限制,順乎自然,讓學生寫自己平時喜歡寫的東西,滿足兒童的表現(xiàn)欲望。這樣,學生自然會樂于去寫。

(一)游戲激趣

游戲是學生最喜歡的活動。我們知道,小學生的感情是很容易受感染的,當他們受到某種事物、環(huán)境、氣氛的感染時,就能激發(fā)出相應的情感。因此,我們在習作前可設計游戲,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里積極參與。做完游戲后,再讓學生以此為內(nèi)容進行習作。這樣一來,不但使學生有了習作的內(nèi)容,還調(diào)動起了學生習作的興趣。例如:進行了“猜謎語”游戲,讓學生把過程寫下來;進行了“打沙包”游戲,再讓學生介紹游戲規(guī)則,等等。

(二)實驗激趣

小學生的好奇心很強。因此,首先教師可布置學生運用自然課或課外閱讀中學到的某一科學知識自己做一次小實驗,然后讓學生把實驗的過程寫下來。這樣,既能為學生提供寫作素材,激發(fā)寫作興趣,又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培養(yǎng)其科學探究的精神。

(三)操作激趣

小學語文課文中安排了不少說明文,在學習了這類課文(如《我們的新朋友――電腦》)后,我們不妨讓學生在學校的電腦上親自實踐操作一下,然后把操作后的感受寫下來。

(四)表演激趣

好動、好表演是小學生的天性。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不少課文有很強的故事性,非常適合表演。學生表演的過程也是對教材語言進行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因此,要給學生提供表演的機會。在表演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表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表演后的感受寫下來。

(五)繪畫激趣

寫文章和繪畫有很多相似之處,繪畫要一筆一筆地畫,一部分一部分地描,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由面到體。寫文章要一句一句地寫,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經(jīng)常讓學生按照畫畫的順序練習說和寫,學生說話的語序就會受到潛移默化的訓練。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寫想象作文時,可先出示“小河、鮮花、動物、游人、天空……”等詞語,讓學生根據(jù)這些詞語借助想象畫成自己喜愛的圖畫,然后讓學生把圖畫的內(nèi)容寫下來。這種訓練可使文字與形象配合,畫面與習作互補,從而促進了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使學生寫得輕松愉快。

(六)活動激趣

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各種各樣的活動,比如跳繩比賽、主題隊會、班級小歌手比賽等等。目的是讓學生在多姿多彩的活動中,捕捉到習作素材,使其在習作時做到內(nèi)容真實具體。

二、豐富習作素材

(一)生活積累

我們常說“言為心聲”。那么心聲來自何處?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之不盡?!彼?,我們有必要指導學生帶著情感豐富生活,感受生活。

1、鼓勵學生主動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動,從勞動中吸取生動有趣的生活素材。

2、組織多種形式的校內(nèi)外活動,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觀察和感受生活的能力。

3、組織學生看圖、看錄象、VCD或DCD,觀察標本、觀察實物、觀察自然等,補充學生感興趣的寫作題材,進行起步習作訓練。

篇9

一.要增強德育滲透意識與教學切入點

教師要增強德育滲透思想,在教學設計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中滲透德育教育,將德育工作和語文學科特點結合起來,讓學生獲得潛移默化的教育,體現(xiàn)出德育滲透長效性、無痕性特點,提高德育教育的質(zhì)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帶領學生分析課文語句和字詞,掌握修辭運用、句式變換等,并感受到語言魅力。在課外閱讀時,教師要根據(jù)農(nóng)村學生年齡、愛好、興趣、特征等,向他們推薦課外讀物,幫助學生學會讀書方法、提升閱讀興趣,在課外閱讀時獲得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要實現(xiàn)預期效果,重點是選擇德育滲透切入點。根據(jù)小學生認知特點,語文課本處處體現(xiàn)德育內(nèi)容,能夠?qū)W生開展德育教育。但因為教材的德育因素特別多,提高了教師找切入點的難度,選擇不善則影響實際教學效果。需要教師認真分析教材再選擇德育滲透內(nèi)容,找到最合理、最恰當?shù)那腥朦c,更好地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滲透德育教育。

二.通過學科訓練,進行德育滲透

語文教學,萬變不離其宗,鈉潿暈惱綠、說、讀、寫進行賞析,可以看出語文教學具有緊密的思想性。就此而言,語文與德育教育并不是相互孤立的,反而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所以德育教育是融入教師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通過語文教師講課的技巧和引導力量,這種技巧和引導往往具有潛在性、持久性。從而使德育和語文教育達到高度統(tǒng)一,進而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例如,在一些積極向上、思想性很強的課文學習時,通常語文教師會對文章進行朗誦,再對語言情感基調(diào)進行分析,思考中心思想,然后對文章重點語句進行賞析,最后抒發(fā)讀者對于整篇文章的感受。德育教育包含在這之中,教師會在這些語文訓練中讓學生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體會文章中積極精神與作者向上追求。通過這種學科訓練可以無聲無息地將德育滲透到學科教學與訓練當中。

三.通過作文有效滲透德育教育

作文是學生思想認知的體現(xiàn),也是教師讀懂學生內(nèi)心思想情感傾向的重要方式。在小學作文指導中,教師要通過古往今來的例子讓學生充滿正能量,圍繞主題進行創(chuàng)作。比如,描繪大自然風光的風景作文中,通過對于祖國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抒寫中,應該融入對于祖國山河的熱愛與牽掛,民族英雄的視死如歸的愛國精神。當寫個人品格行為時,要有只有經(jīng)歷風雨,才能看見彩虹一樣堅韌不拔,樂觀向上的情感塑造,意識到“有志者,事竟成”的思想深度,對理想信念的追求永不止步,培養(yǎng)繼承和發(fā)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接班人。當對于她人的關心、社會關心類的作文描寫時,滲透母愛的偉大和“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情感傳遞,對家人和社會懷有一顆感恩的心。作文思想的體現(xiàn)能教育和啟發(fā)學生的認知,有利于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的現(xiàn)代化人才。

四.通過課外活動,開展德育滲透

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們應多開展課外活動,將課內(nèi)教育與課外拓展相結合是提升學習效率,儲備知識經(jīng)驗的重要方式,也是開展德育滲透的最佳手段與途徑。課外學習也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板塊,主要有以下兩種方法。第一,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延伸上給學生推薦有益于學生長遠發(fā)展的相關書籍、網(wǎng)站、資料等等,不要讓學生的視野局限于課本。學生通過對于書籍等的閱讀學習,也能塑造自身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升個人的內(nèi)在修養(yǎng),培養(yǎng)個人氣質(zhì)。第二,教師可以讓學生寫周記或者觀察記錄學生的作文,以此了解學生的思想傾向。既能通過評語和課堂表揚及時鼓勵主動進取得思想,又能通過溝通交流將有害于學生成長的思想扼殺于搖籃之中。這樣,德育滲透不僅開展了,而且效果更明顯,學生更愿意參與進來。

篇10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創(chuàng)設貼近小學生生活情景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將學生帶入熟悉的生活中來,刺激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生在輕松的生活中無意識地完成學習內(nèi)容。例如:在《一次***的活動》作文教學課上,老師完全可以帶著學生先親身體驗一次這樣的活動,在活動前給孩子交代好要留心觀察的方面,相信孩子在體驗過后,一定會寫出屬于自己的感受,有話可說,有話可寫,學生還會覺得作文難嗎?在熟悉的情景中體驗學習,這種方法對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各種感覺,發(fā)展創(chuàng)造能力等方面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景能提高我們的教學效果,也使學生向多元化發(fā)展。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使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的方法很多,教師應依據(jù)不同教學內(nèi)容靈活安排。

二、把小學生生活中的游戲活動與小學語文教學融為一體

愛玩是小學生的天性。為了保護學生的童心,讓學生在玩中學到知識,增長智慧,看到自己的力量,獲得成功的快樂。在課堂教學中采用游戲、表演等形式吸引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比如在低年級語文拼音和識字教學中采用“游戲拼音動物園”、“開火車”、“我說你猜”等生動有趣的游戲形式進行教學,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得津津有味。把書本知識生活化采用為小學生所喜愛的游戲進行教學,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還能培養(yǎng)自主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是一種學生易于接受又能把所學書本知識轉(zhuǎn)化為生活常識的教學方法。

三、建立正確和諧的師生關系,拉近老師和學生的距離,讓學生愛老師,愛語文

師生之間的情感關系是教育得以維系的重要因素,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與學生建立友好親密平等的師生關系,用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愛上語文。教師對學生的愛是教育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條件,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是學生接受教育并將知識生活化的重要途徑,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友好待人、良好社會情感和樂觀向上的個性,教師對學生的愛能使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親近感――如同父母般親近的情感,還能在這種親近感中滲入尊重、崇拜、敬仰等美好的感情,繼而將這種感情升華為奮發(fā)上進的熱情。

四、教師應結合學校、家庭、社會的力量,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學習語文的快樂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