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紀檢干部作風建設調研報告
時間:2022-12-28 08:25:00
導語:縣紀檢干部作風建設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干部作風,形成以優(yōu)良的黨風促政風帶民風的長效機制,近日,縣紀委監(jiān)察局組成調研組,通過召開領導干部作風建設座談會、巡查、走訪基層群眾、開展作風效能建設明查暗訪以及聽取各派、無黨派和工商聯(lián)人士關于黨風廉政建設意見和建議等多種方式,對全縣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作風現(xiàn)狀進行了調研,形成調研報告如下:
一、當前全縣干部作風建設的整體評價
2009年來,縣委、政府高度重視干部作風建設,注重教育引導,完善管理機制,強化監(jiān)督考核,不斷加強黨員干部的思想、組織和作風建設,開展了“解放思想、爭先進位”、“轉作風、提素質、樹形象”、“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干部作風建設年”和創(chuàng)先爭優(yōu)等一系列活動。廣大黨員干部以“激情干事,豪情創(chuàng)業(yè),熱情待人”和“用心想事,用心干事,用心抓落實”的精神為激勵,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熱情進一步高漲,求穩(wěn)定、謀發(fā)展、促跨越的責任感和緊迫感進一步增強,落實工作的力度不斷加大,“服務為先、群眾至上、爭先進位”的意識得到進一步弘揚,領導干部的大局意識、宗旨意識、責任意識、紀律意識和服務意識不斷得以強化,全縣上下形成了想干事、會干事、干成事、干大事的良好氛圍。
從調研情況看,干部作風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效,全縣各級干部隊伍的主流是好的,思想是穩(wěn)定的,作風是扎實的,工作是過硬的。但少數(shù)黨員干部或多或少地存在作風不正、作風不優(yōu)、作風不實等方面的問題,這與黨和人民群眾的要求相比,與推進科學發(fā)展、和諧發(fā)展、跨越發(fā)展的現(xiàn)實要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二、當前干部作風建設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及表現(xiàn)
(一)思想創(chuàng)新不夠。少數(shù)領導干部做事縮手縮腳,缺乏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銳氣、化解矛盾的底氣和攻堅克難的志氣。思想不夠解放,安于現(xiàn)狀,求穩(wěn)怕亂,固步自封,墨守成規(guī),不思進取,自甘落后。表現(xiàn)為“怕”字當頭,“闖”勁不足,“穩(wěn)”字有余,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面對困難和阻力,怨天尤人,一籌莫展,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和開拓精神,破解發(fā)展難題和推動工作的辦法不多,只憑經驗做事,新思路、新舉措、新方式想不到、用不上。
(二)精神狀態(tài)不佳。主要表現(xiàn)為:一是心浮氣躁急功近利。這兩年,我縣加大對干部的選拔、培養(yǎng)力度,一大批優(yōu)秀干部得到了提拔、重用,干部整體流動比較快。但一些干部也因此產生了浮躁情緒,精力不集中,工作不踏實,盯著“位置”干,在職務上盲目攀比,一兩年沒有提拔、變動就心灰意冷,怨天尤人,工作不在狀態(tài);有的甚至整天發(fā)牢騷、講怪話,影響自身形象。二是不思進取無所作為。個別干部事業(yè)心、責任感不強,上班混日子,出工不出力,只重索取、不講奉獻,一味把工作與報酬掛起鉤來。在調研中,鄉(xiāng)鎮(zhèn)和部門集中反映,發(fā)福利時人數(shù)很多,動輒幾十人,但真正能干事、肯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極少數(shù)。三是工作激情不足。在調研中,群眾認為:有相當一部分干部開始從事工作時,往往熱情很高、干勁十足,但時間一長,飽滿的激情逐漸被平淡的工作磨平,取而代之的是精神不振和不在狀態(tài)。有的在現(xiàn)實和理想出現(xiàn)反差時,精神上萎靡不振、暮氣沉沉,工作被動應付、降低標準,缺乏主動服務的熱情。有的精于謀權謀位,疏于謀事干事,一旦在感到提拔無望、進步受阻時,對與自己利益無關的事概不關心。有的甘當“好好先生”,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留得人情好辦事”的個人主義,對明顯違背原則、有悖發(fā)展的現(xiàn)象見怪不怪、麻木不仁,缺少據理力爭、拍案而起的勇氣和魄力。
(三)學習風氣不濃。有的領導干部甘于平庸,懶于學習,惰于思考,視學習為負擔,奉行學習實用主義,平時學習只做表面文章,學不求深,思不求解,對學習敷衍了事,淺嘗輒止,滿足于一知半解,沒有使學習真正達到入腦入心;還有些干部整天陷于事務性工作或忙于應酬,整天渾渾噩噩,無暇靜心學習,工作沒思路、沒章法,領導科學發(fā)展的能力匱乏、本領恐慌,
(四)工作作風不實。有的領導干部熱衷于搞形式,工作大而化之,抓而不實,滿足于會議開了,文件下了,工作部署多,實際檢查少,強調任務多,研究措施少;有的弄虛作假,虛報浮夸,在數(shù)字上做文章;有的脫離實際,遠離群眾,不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即使下基層也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對基層的工作情況不掌握,對群眾的意見不了解,對存在的問題不解決,造成群眾經常性上訪,黨群干群關系緊張。調研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的單位制定了不少制度,還匯集成冊、裝裱上墻,但規(guī)章制度卻在一片“落實”中落空;有的鄉(xiāng)鎮(zhèn)不顧客觀實際搞“示范工程”、“亮點工程”,直接損害了廣大群眾的利益,群眾怨氣大,上訪頻繁。
(五)紀律要求不嚴。有的人把黨的組織紀律、工作紀律、行政紀律和一些最起碼的工作規(guī)程、工作制度置之腦后,紀律觀念淡薄,對組織的紀律要求不認真遵照執(zhí)行,對工作要求被動應付,合意的就執(zhí)行,不合意的就不執(zhí)行,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的干部自由散漫,對當前競相加快發(fā)展的逼人態(tài)勢缺乏應有的緊迫感和危機感,不研究新情況,不解決新問題,工作思路不清晰,工作重點不突出。個別部門“一把手”,唯我獨尊,自以為是,對縣委、政府副職領導安排的工作、召開的會議更是以各種理由推拖敷衍,不予執(zhí)行。有的領導干部不顧區(qū)市“五條禁令”、“七個嚴禁”的要求,頂風而上,違規(guī)違紀。2009年以來,全縣因違紀違規(guī)受到黨紀、政紀處分的黨員干部18人,因效能低、作風差被誡勉談話、通報批評、警示談話的19人次涉及41個單位。在多次明查暗訪中,仍有不少工作人員無視紀律,工作時間去向不明,特別是還有領導干部整天周旋于人情交流,沉緬于關系疏通,不務本業(yè),不盡本職,在干部群眾中影響惡劣,損害了干部隊伍的整體形象。
(六)效率不高,執(zhí)行不力。表現(xiàn)為:縣委、政府的決策部署以及工作安排不能按期保質保量完成,總是留有余地,打了折扣。有的干部對發(fā)展機遇把握慢,對上級政策理解慢,對新生事物接受慢,推動發(fā)展動作慢,導致該搶的項目搶不到,該爭的資金爭不來,貽誤了發(fā)展時機。還有些干部責任心淡漠,工作能推則推、能拖則拖,不作為,不干事,在其位不謀其政,在其崗不盡其責,抓工作虎頭蛇尾,看似整天忙忙碌碌,事實上該抓的抓不住,該管的管不到,要辦的辦不了,導致制定政策的初衷與執(zhí)行政策的結果相背離,部門效能低,群眾怨氣大。如清理部門違規(guī)借調人員,在政府常務會后,除個別單位對借調的人員及時清理退回外,其它單位無動于衷,只好啟動問責程序,對所涉人員進行誡勉談話,才促使違規(guī)借調人員退回。以上情況無不反映出在鄉(xiāng)鎮(zhèn)、部門中存在的效率不高、執(zhí)行不力問題。
(七)班子渙散,領導力薄弱。領導班子之間缺乏溝通,少數(shù)成員配合而不協(xié)調,缺位而不補位、越位而不進位等現(xiàn)象依然存在,班子整體不夠和諧;表現(xiàn)為決策時,只聽不說,只看不評,事不關已,高高掛起;在執(zhí)行時,溝通不力,協(xié)調不暢,決策執(zhí)行中的“腸梗阻”現(xiàn)象比較突出。有的領導班子怕?lián)熑?,怕得罪人,對上應付了事,對下漠不關心,遇到問題繞著走,碰到難題向上交。有的班子成員間明爭暗斗,爭權奪利,自己職責范圍內的事該抓的不抓,該管的不管;對別人職責范圍內的事隨意插手,搞個人意志、領導決斷;有的領導班子民主集中制貫徹執(zhí)行不力,該集中的集中不起來,該堅持的堅持不下去,不敢負責,不敢碰硬,講關系不講原則,講義氣不講黨性,講人情不講紀律,以致出現(xiàn)決策遲緩、決策失誤、資源浪費、群眾不滿等,從而引發(fā)群體性上訪居高不下。
(八)生活作風不儉。有的領導干部缺乏艱苦奮斗精神,自律意識淡薄,對自己要求不嚴、標準不高,不能正確行使手中的權力,追求與身份、地位相匹配的政治、經濟待遇,喜好講排場、擺闊氣,拉關系,擺架子,在公務接待活動中大吃大喝,鋪張浪費。
三、加強干部作風建設的意見和建議
黨員干部的作風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就能建設好,而是要通過不斷的思想錘煉,不斷地完善制度,不斷地強化監(jiān)督,不斷地教育引導才能完成。
一、開展多種形式的政治理論學習,培養(yǎng)和樹立良好的學風
一要強化政治理論學習,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fā)展觀的重要思想以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武裝黨員領導干部的思想。針對干部作風建設中存在的不同問題,經常性地開展理想信念教育、黨性黨風黨紀學習教育活動,使廣大領導干部進一步加強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改造。通過經常性的政治理論學習,提高干部的理論素質、知識水平和領導能力,把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內化為干部的人格品質,著力培養(yǎng)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干不好活就寢不安席,干不成事就食不甘味”的憂患意識、責任意識,使之在日常工作中形成良好的思想作風、工作作風、生活作風和領導作風。學習上,要大力弘揚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學風,糾正“學不學無所謂”的錯誤認識,克服學習實用主義的傾向,加強對學習的管理、監(jiān)督和考核,建立干部理論學習的激勵約束機制;要通過學習,促進黨員領導干部認清自己所肩負的職責,從嚴要求自己,努力踐行“三個代表”的要求,著力提高理論素質、知識水平和領導能力,自覺做促進社會生產力發(fā)展,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的模范。二要經常性地開展專題教育活動。要在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中經常性地開展一些專題學習教育活動,使廣大領導干部進一步增強貫徹執(zhí)行黨的基本路線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努力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加快發(fā)展,始終保持奮發(fā)有為的良好精神狀態(tài),為全縣經濟社會實現(xiàn)跨越發(fā)展獻策出力。三要注重典型引路。堅持用身邊的先進典型對黨員領導干部進行示范引導,用反面典型進行警示教育。通過先進典型,使廣大干部學有榜樣,追有目標,在先進典型的帶動下自覺錘煉自己的作風。通過反面典型,教育領導抵制不良作風,自覺維護領導干部的形象。
二、健全行政問責制度,提升工作效能和執(zhí)行力。
一要嚴格落實責任追究制度。要嚴格執(zhí)行責任追究相關制度規(guī)定,對重大決策、重要項目進展情況、重點工作進行全程監(jiān)督,加大對干部作風投訴案件的查處,強化責任落實。對群眾反映的干部作風建設突出問題嚴格執(zhí)行“三不”原則:問題不解決不放過,責任不追究不放過,群眾不滿意不放過,切實解決作風不正、作風不優(yōu)、作風不實的問題。二要嚴格落實問責制度。對縣委、政府安排部署的工作,及時按進度要求開展監(jiān)督檢查,對工作中大錯沒有、小錯不斷、弄虛作假、不負責任等行為嚴格予以問責。問責不僅要對直接責任人予以問責,同時,要向責任人所在單位和單位主要領導啟動問責,以問責治過,確??h委、政府政令暢通,重點工作有序推進。三要深化效能督查,問效治懶、問績治庸。建立部門履責監(jiān)督問效機制,對庸碌無為、敷衍推拖、工作進展緩慢、推進不力、效率不高等強化問效督查及考核,并實行履責情況報告反饋制度,提升工作效能。強化開展通過廉政談話、警示談話、誡勉談話等提高行政效能、效率和效果,促進執(zhí)行力的提升。四要細節(jié)入手,從嚴管干部。要從細微處入手,從小事入手,堅決查處干部上下班遲到早退、不做早操、開會隨意缺會、中途離會、去向告知不明、擅自離崗等,加強對干部作風細節(jié)的監(jiān)督管理,建設勤政廉政的干部隊伍
三、完善和落實基層調研制度,樹立求真務實的良好風氣
要堅持和發(fā)揚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好作風,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要恪守為民之責,把各項工作謀在深處,落到實處;想問題、做事情,多聽聽基層和群眾需要不需要、愿不愿意。出主意、定決策,要重實際,出實招,多看看基層和群眾答應不答應,滿意不滿意;要體察民情,遵從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在掌握基層情況,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注重決策的科學性、有效性,注重措施的針對性、可操作性,注重結果的實用性、公正性;要認真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為民辦實事、辦好事。
四、完善和落實黨內生活制度,切實改進領導作風
在領導班子內部要按照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原則,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度,充分發(fā)揚民主;建立工作定期溝通制度,完善班子內部的議事規(guī)則和決策機制,防止個人獨斷專行,防止班子軟弱渙散和各行其是。要認真落實領導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中心組理論學習研討會、述職述廉、領導干部定期報告?zhèn)€人重大事項等制度,加強對黨員領導干部作風的監(jiān)督管理,及時發(fā)現(xiàn)領導干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時進行提醒和糾正,及時進行教育和引導。
工作中,要重點完善和落實“三個機制”:一是完善和落實干部作風建設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在當前發(fā)展任務非常繁重,鄉(xiāng)鎮(zhèn)、部門黨政主要領導把主要精力放在抓經濟、促發(fā)展的現(xiàn)實情況下,應明確一位黨(工)委副書記主抓干部作風建設工作,把干部作風建設作為當前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保障工程抓緊抓實,以增強整體工作的領導力和協(xié)調力。二是完善和落實考評機制。要科學確定領導干部作風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細化考核內容,量化考核標準。要實現(xiàn)領導干部考評工作的全方位公開,即考核方式由單一內部測評向外部測評轉變;考核方法由模糊定性為主向定性與定量結合的精準評價轉變;考核過程由程序、過程、結果保密向全面公開轉變。三是完善和落實監(jiān)督機制,重點是強化群眾監(jiān)督和輿論監(jiān)督。要建立領導干部作風狀況監(jiān)督員制度,大力推廣領導干部作風建設公開承諾制;要建立健全受理群眾舉報領導干部不良作風的工作機制;完善各種辦事公開制度,保障群眾的監(jiān)督權。要建立向新聞媒體定期通報情況制度,讓區(qū)、市、縣級的各類新聞媒體利用專欄、專訪等不同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對領導干部作風建設情況進行報道;要建立對新聞媒體反映的干部作風問題的督查、反饋制度,完善干部作風網絡舉報平臺,建立聯(lián)動處置政風行風干部作風建設問題的工作機制。
五、完善選人用人機制,健全完善干部作風考核評價機制和激勵約束機制
第一,以好作風選作風好的人,形成正確的用人導向。堅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yōu)”的用人原則,真正把心系發(fā)展、踏實敬業(yè)、吃苦耐勞、能當大任、品行好、靠得住、講大局、敢負責、肯實干、務實效、重民意、口碑好的干部選拔到領導崗位上,營造人盡其才的選人用人環(huán)境,激勵廣大干部形成爭先進位、勇于創(chuàng)新、不斷進取的好作風。要更加突出廣大干部群眾對干部選拔作用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jiān)督權,把選人用人的政策和標準交給群眾,把選人用人的程序和相關情況告訴群眾,在民主推薦、組織考察和任免決定等程序中,發(fā)揮群眾對擬任干部作風情況的監(jiān)督,使群眾公認的作風好的人得到選拔任用,形成選人用人正確的導向,從而端正風氣、激發(fā)效能。
第二,完善作風考核獎懲和激勵機制,形成公正的評價體系。要把干部作風建設的考核指標納入到經濟目標考核中,修訂、完善干部考核獎懲制度;把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落實與領導干部述職、公務員年度考評結合起來,對那些業(yè)績突出、作風優(yōu)良的干部,給予獎勵,予以重用;對不盡職責、碌碌無為,群眾評議作風差的干部,予以警示談話、誡勉談話,使能干事、會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真正得到提拔使用,形成公開透明的作風考核獎懲激勵環(huán)境。
第三,加大對干部從政活動的監(jiān)督,建設勤政廉政的干部隊伍。第一,實行干部任前考廉。要針對一些領導干部黨政紀法規(guī)知識缺乏、紀律觀念淡漠、廉潔從政意識不強等問題,實行干部任前考廉制度,把廉政教育由“軟性”要求變?yōu)椤皠傂浴奔s束,把干部作風建設的前沿拓展到干部提拔使用之前。凡是任前廉政考試不合格的,一律不予提拔任用。第二,堅持落實任中述廉。嚴格貫徹落實干部述廉制度,針對干部述廉報告,由基層黨組織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進行公開評議。凡民主測評不過關的,基層支部不能提交上級黨委,上一級黨委不能對干部考核進行等次確定。民主測評結果要作為考核評價干部的依據,列入干部檔案統(tǒng)一管理。通過任中述廉,把干部作風建設的情況由模糊界定轉向清晰界定。第三,推進干部離任審廉。加強對調整離任干部的審計工作,進一步強化對干部任職期間執(zhí)行廉潔自律規(guī)定情況的審計,提高廉潔從政意識。要研究制定對干部教育、管理、監(jiān)督等制度實施的細則和辦法,通過任前考廉、任中述廉、日常督廉、年底核廉把定性評價細化為定量評價。
六、加強對黨政“一把手”的監(jiān)督管理,促進形成以優(yōu)良的黨風帶政風促民風的格局
第一,加強教育,提高“一把手”的思想政治素質,形成“一把手”作風帶動力。抓好“一把手”基本政策、基本理論的學習,使“一把手”增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自覺性,樹立“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觀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開展權力觀、利益觀、地位觀教育,弘揚主旋律,高唱正氣歌,使“一把手”始終認清自己的位置是黨、國家和人民交給的權力,使他們認真思考“做官為什么,當官干什么,身后留什么”,始終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風。
第二,加大黨務政務公開透明度,減小“一把手”權力不當行使的空間和條件。要大力推行“法制”的建設,以法制化的規(guī)則和程序制約權力的運行,使掌握權力黨政“一把手”在法律限定的范圍、程序、程度上行使職權,營造依法行政的良好環(huán)境;要轉變政府職能,限制與制止權力進入市場,逐步減少黨政主要領導對微觀經濟活動的行政干預,全面落實工程招投標、土地招拍掛、政府集中采購等制度,減少“權力尋租”的市場空間;要大力推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行政審批項目,擴大政務公開面,提高權力運行的透明度,為廣大群眾直接對政府權力進行全面、廣泛的監(jiān)督開通渠道。
第三,擴大對“一把手”監(jiān)督的層面,拓寬監(jiān)督領域。對黨政“一把手”的監(jiān)督不僅要覆蓋干部政治上的監(jiān)督、執(zhí)法執(zhí)紀上的監(jiān)督,更要著重民主作風上的監(jiān)督和道德品質上的監(jiān)督,要通過監(jiān)督,促進“一把手”時時保持政治上的堅定性、執(zhí)法執(zhí)紀的規(guī)范性、思想上的先進性和作風上的純潔性。因此,一要加強對“一把手”“權力圈”的監(jiān)督。要通過進一步健全民主集中制、領導干部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制、領導干部任中述職述廉制、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制等,監(jiān)督領導干部是否做到重大事項、重大開支人事任免等事項經過集體討論研究決定。二要加強對“一把手”“工作圈”的監(jiān)督。要通過加強紀律教育和制度建設,規(guī)范領導干部的行為,監(jiān)督領導干部是否照章辦事、依法決策,工作是否廉潔高效,督促領導干部在黨章和法律法規(guī)的范圍內工作和活動。三要加強對“一把手”“生活圈”的監(jiān)督。加強對“一把手”的生活圈的監(jiān)督,可以有效防范生活圈成為領導干部收賄謀私腐敗的場所。要切實加強對“一把手”“八小時”之外的監(jiān)督,監(jiān)督檢查領導干部執(zhí)行廉潔自律各項規(guī)定的情況,是否嚴格自律,管住自己、管住家人、當好表率。四要加強對“一把手”“社交圈”的監(jiān)督。要監(jiān)督檢查領導干部貫徹執(zhí)行廉潔自律的情況,拒收紅包、禮金的情況,提醒領導慎重交友,謹防被心術不正、投機鉆營者利用和左右。
第四,嚴格規(guī)范“一把手”交流輪崗制度。要在保持鄉(xiāng)鎮(zhèn)、部門領導班子相對穩(wěn)定的前提下,對在一個地方、一個部門任期達到法定年限的“一把手”進行輪崗交流。對于黨政領導、組織、人事、資金審批、項目審批等熱點崗位和執(zhí)法執(zhí)紀部門的“一把手”要適時輪轉崗位,以鏟除因在一個崗位上工作時間過長而可能形成的滋生消極腐敗的土壤。要克服交流輪崗的隨意性和彈性,切實加大“一把手”交流輪崗的力度,使一些重要部門、重要崗位的權力得以約束,避免形成個人利益、小集團利益,從而損害廣大群眾的利益。
第五,嚴格實施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要堅持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不斷完善目標體系和工作機制,直接向“一把手”交黨風廉政建設任務,增強其“一崗雙責”的意識。明確上級對下級、同級班子成員之間、紀委對同級黨委作風的監(jiān)督責任。同級紀委要做到盡責不越位,組織不包辦,協(xié)調不撒手,監(jiān)督不專斷,以促進黨的作風建設不斷取得新成績。要堅持從嚴的原則,強化責任追究。對鄉(xiāng)鎮(zhèn)、部門、單位出現(xiàn)的作風方面的突出問題,要上追一級,下考一級,追究“一把手”的責任,嚴肅處理有關責任人,決不姑息,切實提高“一把手”抓作風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使“一把手”不敢懈怠、不敢失職,正確履職、認真負責地抓好干部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