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代表"大家談 "三個代表"是對馬克思主義黨的建設理論的新發(fā)展
時間:2022-12-05 04:31:00
導語:"三個代表"大家談 "三個代表"是對馬克思主義黨的建設理論的新發(fā)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什么說,書記提出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黨的建設理論嶄新發(fā)展?這是因為它從根本上回答和解決了在世界進入信息時代和高科技時代,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關鍵時期,我們應該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這樣一個黨的問題。具體地說,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三個代表"是馬克思主義黨的建設理論中的一個新概念
有人說,"三個代表"中的每一句話,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們都曾作過論述,是重申了他們的思想,顯然,這種說法和認識是不正確的。誠然,就"三個代表"中的每一個具體內容而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們都雖從不同的角度分別作過闡述。和鄧小平對其中的每一句話都有過深刻、精辟的論述,也是我們黨一貫倡導和堅持的?,F在,總書記根據時展的新要求,在總結我們黨近八十年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將三個代表科學、有機地綜合在一起,形成內涵豐富深刻的新概念,并將它確立為我們黨的立黨之本,構成了馬克思主義黨的建設理論中的一個嶄新成果,這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從來沒有過的新概念。就像1979年鄧小平提出"四項基本原則一樣"。就"四項基本原則"中的每一項具體原則而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們都曾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語言闡述過,我們黨早就提出并長期堅持。但是,鄧小平根據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條件,將這四個方面綜合在一起,并將之確立為我們的立國之本,這成為一個新的理論成果,成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新要求,成為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所沒有過的新概念。
二、"三個代表"是對我們黨近80年歷史經驗的新總結
舊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窒息著中國人民的思想和精神,經濟文化十分落后,人民生活極度貧困。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黨高舉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本主義的大旗,把斗爭的鋒芒直指束縛中國社會生產力發(fā)展和思想文化進步的社會制度和反動政權,從根本上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所以能夠動員和組織起浩浩蕩蕩的革命大軍,經過28年的艱苦斗爭,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我們黨也從小變大,由弱變強,成為一個強大的工人階級的執(zhí)政黨。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們黨順應了中國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和人民群眾的迫切愿望,在恢復國民經濟的基礎上,領導人民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建立了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為我國社會生產力的進一步發(fā)展和思想文化的進步,為人民群眾生活的進一步改善和提高,開辟了廣闊的前景和道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們黨在總結國際共產主義的歷史經驗和我國建國以來的經濟教訓的基礎上,制定和貫徹執(zhí)行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在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同時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不斷滿足了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的需求,把一個具有生機活力的社會主義中國帶進了21世紀。我們黨也經受了國際國內各種風險的考驗,始終走在時代的最前列。實踐表明,"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歷史經驗的結晶,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zhí)政之基,力量之源。面對新的世紀,我們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要在各種思想文化的激勵碰撞和斗爭中站穩(wěn)腳跟,要在解決中國改革與發(fā)展中的各種復雜問題的過程中,始終能夠得到最廣大人民的衷心擁護和支持,就必須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加強黨的建設,做好我們的一切工作。
三、"三個代表"是對黨的性質、宗旨和歷史任務的新概括
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從它一誕生起,它就是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組織。以、鄧小平等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同形形色色的錯誤思想和錯誤傾向的斗爭中,堅持和維護了我們黨的這一性質,從而充分發(fā)揮了黨在革命和建設中的領導作用。總書記根據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和時代進步實質的高度,提出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既堅持了幾十年來我們黨對自己性質的基本規(guī)定,又進一步回答了黨的性質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具體體現和新的要求,把黨的階級性、先進性和群眾性進一步統一起來,把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內容和要求進一步結合起來,把黨的性質的一貫性和時代性進一步統一起來,從而深化了黨的性質的內涵,從根本上揭示了黨的性質實質,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政黨性質的理論。
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三個代表"從更高層次闡述了這一宗旨,揭示了全心全心為人民服務的實質,同時還把黨的宗旨與實現宗旨的途徑和手段緊密結合起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的歷史使命和歷史任務。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征和重要任務。"三個代表"既堅持了這樣的使命和任務,同時又把黨的歷史任務同黨的性質,宗旨有機地聯系起來,全面落實到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建設上,體現在代表、實現和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上。
四、"三個代表"是新世紀黨的建設的新要求
黨的建設歷來與黨所處的環(huán)境和肩負的偉大任務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新的世紀將我們黨置于一個新的環(huán)境之中,要求我們黨必須適應時代的要求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繼往開來的需要,把自身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要解決好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干部、黨員如何忠實代表中國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和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是新的世紀對我們黨的建設提出的新要求。同時,我們應該看到,黨的建設在新時期遇到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新問題新矛盾,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則為我們研究和解決這些新問題新矛盾指明了方向,打開了新境界,提供了新思路。我們黨只有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才能經受住經濟全球化和經濟市場化的嚴峻考驗,帶領人民實現現代化的偉大目標;才能經受住各種思想文化互相激蕩的考驗,確保社會發(fā)展的正確方向,在全社會構建起永不倒塌的精神支柱;才能經受住權力和物質的考驗,永遠得到全國各族人民的衷心擁護,跳出歷史周期率的支配,永葆黨的生機和活力,帶領人民群眾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