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榮八恥心得體會—從“發(fā)展觀”到“榮辱觀”

時間:2022-04-26 07:37:00

導語:八榮八恥心得體會—從“發(fā)展觀”到“榮辱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在兩會討論中關于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論述,引起了會場內外的強烈反響。如果說,按照“五個統籌”,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的發(fā)展觀,是指導新時期經濟社會建設的科學發(fā)展觀,那么,“八個為榮、八個為恥”就是現代公民應當樹立的正確價值觀。

榮辱觀是關于光榮與恥辱的一種道德評價標準。一個人如何看待榮與辱,反映了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皹s”即光榮或榮譽,“辱”即恥辱。榮辱觀可以說也是中華傳統倫理學中最基本、最一般的道德范疇,以孔子、孟子、荀子為代表的先秦儒家,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以“仁”、“義”為標原創(chuàng)網站:準的榮辱觀;管仲的一句“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更每每為后世道及。此外,諸如“寧可窮而有志,不可富而失節(jié)”等著名格言,也都包含著強烈的榮辱意識。在不同的歷史時代、不同的社會制度之下,都有各自不同的榮辱觀;在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設實踐中,新型榮辱觀顯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

總書記倡導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其現實意義不言而喻。今天我們耳聞目睹的不少社會不良現象,實質上都是“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實踐版本。瞧那些貪官污吏的丑惡行徑、坑蒙拐騙之徒的卑劣伎倆,不都是受到顛倒了的榮辱觀的支配嗎?現在,“八個為榮、八個為恥”恰似一面鏡子,每一個當代公民都應當勇敢地站在它的面前,照一照,看一看,想一想。如果你的行為光榮的,那么你就應該繼續(xù),哪怕你覺得會吃虧、會遭到誤解,也該繼續(xù);反之,如果你的行為是可恥的,那么就應該停止,哪怕你覺得你的行為會給你個人、家庭帶來直接或間接的利益,也該停止。

總書記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其歷史意義同樣不言而喻。那就是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我們該怎樣在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同時,關注人的全面發(fā)展——主要是人的素質的全面提高。社會全面發(fā)展和人的全面發(fā)展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辯證統一體,因為人是社會的人,社會是人的社會。社會發(fā)展了,構成社會的人并不會自然而然地得到發(fā)展。在人的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之間,二者既不是包含關系,也不是主次關系,而是相對獨立、相互并列的兩個方面,是“互為前提和基礎”的關系。經濟社會發(fā)展,我們有了科學發(fā)展觀作為行動綱領,“轉軌”在今年就要邁出實質性步伐;人的發(fā)展呢?同樣需要新的發(fā)展觀,一句話,就是社會主義榮辱觀。原創(chuàng)網站:

“十一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早已成為各地制訂“十一五”規(guī)劃的指導思想。在今年這個實施“十一五”的開局之年,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橫空出世,為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和發(fā)展又指明了方向。從科學發(fā)展觀到社會主義榮辱觀,我們看到了一種新的思想體系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