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社團組織黨建工作的調查

時間:2022-06-19 09:39:00

導語:縣社團組織黨建工作的調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社團組織黨建工作的調查

改革開放以來,各類社團組織如雨后春筍般迅猛增多,社團已成為我國四大社會組織之一,社團中黨的工作已成為新時期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加強社團黨建工作勢在必行。為了探索和加強社團黨建工作,促進各類社團組織健康發(fā)展,最近,我部組織力量對全縣社團黨建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這次調研歷經半個多月,深入68個社團調查,訪談了有關單位負責人,先后召開4個座談會,情況分析會,對涉及本課題的有關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我縣社團組織黨建工作現狀、主要問題及成因分析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尤其是加入WTO后,政府機構改革的深入和政府職能的轉變,作為社會中介機構的社團將越來越多地承擔機關、事業(yè)單位分離出來的部分社會職能,影響力逐漸擴大,參加社團活動的人員愈來愈多,尤其是離退休人員及一些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知名人士加入,對整個社會、經濟、科技、文化、教育、宗教以及對外交往中發(fā)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據統(tǒng)計,全縣28個機關單位主管或掛靠著各類社團組織共68個(其中學術性14個,行業(yè)性22個,專業(yè)性3個,聯(lián)合或聯(lián)誼性28個,基金會1個),團體會員2642家,個人會員約15萬,其中黨員3100多名,約占會員總數的2.0%(除4個宗教社團會員外,黨員比例約為2.6%)。近幾年來,縣委堅持把社團黨建工作作為加強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來抓,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目前已有正式支部5個,臨時支部45個,下派了20名政治指導員。但從總體上看,我縣社團黨建工作仍缺乏較為完善的管理體制和有效的運行機制,與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及機關、學校、企業(yè)黨建工作相比較,仍顯得滯后,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主要是:

(一)思想認識有偏差。當前對社團黨建工作還存在種種不同認識,這些認識阻礙了社團黨建工作的健康發(fā)展。主要表現在:一是某些黨委負責人認識不到位。有的黨委主要負責人還停留在“要不要抓”的爭論上,沒有從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的高度去認識,認為當前黨建工作任務比較重,且黨建工作主體在機關內部,社團黨建屬于次要地位,沒有必要花過多的精力去抓,而一些業(yè)務主管單位黨組織對所屬社團組織的黨員疏于管理,有的甚至不聞不問。二是一些社團主要負責人認識不明確。有的對黨建工作認識模糊,認為加強黨建工作會影響社團工作的正常開展,沒有必要抓,認為建立黨組織,多個麻煩,認識不到黨建工作對于促進社團健康發(fā)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三是社團的黨員認識有偏差。認為自己已有正常的組織生活,有正常的教育管理渠道,將組織關系遷入社團會影響自己的工作,若遷入臨時關系,過“雙重組織生活”麻煩多,沒有必要。四是社團黨組織、政治指導員對黨的工作認識不到位。有些同志沒有正確認識自己的作用和使命,沒有履行自己的職責,在思想深處認為抓社團黨建工作覺得理不直,氣不壯,不能很好地開展工作。

(二)黨的力量較薄弱。近年來,有關黨組織就加強社團黨建工作采取了不少措施,但仍沒有形成氣候,黨在社團組織中力量仍然相當薄弱。一是黨員力量單薄。社團組織中黨員呈現分散、身份交叉,黨員比例低,流動性大,組織關系遷入難的特點。全縣黨員占總人口數為3.3%,社團中黨員比例為2.0%(除4個宗教社團外,會員黨員比例為2.6%),仍低于全縣黨員比例。且社團中的絕大多數黨員都已編入所在單位黨組織,其社團的組織形式和活動方式等與黨政機關和企事業(yè)單位差別較大,所以,將組織關系遷入社團將明顯影響所在單位的黨組織活動,黨員也不愿將組織關系遷入社團黨組織。二是單獨建制黨組織比較少。全縣68個社會團體單獨建立黨組織的僅3個,只占4.4%,加上杭州永嘉商會支部、上海永嘉商會支部也不過5個社團支部;臨時黨支部45個,占66%;向沒有黨員的社團組織,指派政治指導員13名。單獨建制的黨組織少,覆蓋面較窄,而臨時支部與社團黨員原單位黨組織活動時間沖突大,凡政治指導員的設置,發(fā)揮作用更難。三是黨務工作者力量較弱。社團黨建工作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規(guī)劃,上級指導的少,缺乏業(yè)務培訓,抓工作的水平較低。從事社團黨建工作的同志又一般都為機關工作人員,且黨務工作為兼職,不是主要的,精力投入不足,從事這種工作既無權利,又無待遇,動力不足。

(三)管理體制不適應。根據“誰審批誰主管,誰主管誰組建”的原則,黨建工作主要由各業(yè)務主管單位或掛靠單位負責,但是沒有黨委建制的單位,或僅有黨組、支部的,這樣的主管單位下又建立支部,領導體制不順,若由上級黨委管理,又因業(yè)務職能局限難以管好。目前,根據上級文件要求須單獨建制黨組織的限于社團常設機構專職人員或長期兼職人員中,有3名以上正式黨員且可以遷入組織關系的社會團體,所以,建立黨組織的空間相當狹窄。從我縣來看,社團常設機構中有專職工作人員的僅16個社團,其中正式工作人員3名以上的僅有6個,這6個中有正式黨員三名以上僅3個社團,長期兼職人員中有正式黨員三名以上的也僅為4個社團,且這些黨員大多為機關領導干部,無法將組織關系遷入社團黨組織。而建立臨時支部的社團組織,開展活動較少,方法單一,效果不好,對會員中的黨員,處于“既看不到,也管不了”的狀態(tài)。

(四)工作方法跟不上。社團黨建工作是個全新的課題,尚有許多未明確之處。如何在社團組織中開展黨的工作,發(fā)展黨員,對黨員進行有效管理都沒有現成的文件;怎樣處理好與原單位、村居的關系,是否需對黨員進行雙重身份管理,如何對待在社團組織中隱瞞黨員身份等都是新問題。領導和指導工作的途徑、方法尚缺乏,無有效的載體來推動社團黨組織活動,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解決這些問題沒有老經驗可循,其他辦法不好套,新的方法沒有找到,管不了,也管不好。社會團體常設機構人員少,身份交叉,流動性大,年活動次數少,聯(lián)系不多,開展正常的黨組織活動較難,更談不上作用的發(fā)揮了。如宗教領域的社團組織信徒眾多,分散各地,會員復雜,沒有黨員,社團以宗教活動為主,僅靠宗教事務局對他們進行一些必要的管理,只是要求他們在憲法和法律之下開展活動,黨建工作基本上處于“空白點”,去年雖也下派了政治指導員,但效果不明顯。

加強各類社團組織黨建工作的思考

加強各類社會團體黨建工作,就必須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統(tǒng)一思想,理清思路,改進方法,創(chuàng)新機制,擴大黨建工作覆蓋面,完善社團組織黨員教育、管理和監(jiān)督機制,狠抓落實,促進社會團體健康發(fā)展。

(一)加強宣傳,統(tǒng)一思想認識,明確社團黨組織的地位、作用和職責任務

社團黨建是基層黨建工作新的領域,許多黨組織和部門領導對它比較陌生。因此,要通過宣傳社團黨建工作的意義、作用等,使各級黨組織的領導干部和廣大共產黨員認識到社會團體不能存在黨建工作“空白點”,而是基層組織建設重要組成部分,這是社會發(fā)展的要求,黨中央的規(guī)定。同時對于社團黨組織的地位、作用和職責任務須進一步明確。社團黨組織的地位應定位為“社會團體的政治核心”,就是以黨組織為核心,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在社團組織內部形成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黨組織和黨員在社團要發(fā)揮“表率、協(xié)調、參與、監(jiān)督”作用,表率作用即黨員要以“三個代表”為指導,圍繞社團活動充分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在會員中當好表率;協(xié)調作用就是黨組織和黨員在社團組織中要充分發(fā)揮政治優(yōu)勢,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協(xié)調各方關系、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參與作用就是黨組織集思廣益,對關系重大的問題積極參與決策,提出建議,但不能包攬一切;監(jiān)督作用就是黨組織要切實做好對社團負責人和會員的教育引導工作,監(jiān)督其按照社團章程規(guī)定的宗旨和任務工作,保證社團組織堅持正確的方向。這四個方面是統(tǒng)一的、不可分割的整體。因此,社團黨組織的任務和職責除應全面貫徹執(zhí)行黨章規(guī)定的黨的基層組織的任務外,還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①支持、監(jiān)督社團及負責人按照社團章程規(guī)定的宗旨和任務開展工作;②加強對黨員的教育、管理和監(jiān)督,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積極開展業(yè)務活動;③做好社團成員的思想政治工作,把社會各階層人士團結在黨的周圍;④監(jiān)督社團遵守國家法律,保證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保證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在社團中貫徹執(zhí)行,充分發(fā)揮社團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二)因地制宜,拓寬組建渠道,理順社團黨組織設置、

隸屬關系和黨員教育管理體制

現有機關單位的黨員管理以條塊為主,各個職能部門依照黨章和黨內有關規(guī)定,對各自領域內的黨員進行管理,由此形成了一個相對比較完善的管理體系。所以,社團組織的黨員實際上都已依照有關規(guī)定進行了必要的管理,因此如果社團組織黨員教育管理仍依照原有體制進行,必有沖突。由此可見,須建立新的能互相容納的管理體制,使社團組織與會員所在單位的黨員教育管理能互相促進,共同推進社團組織與機關等基層黨建工作。我們建議對社團黨員的管理應采取“以所在工作單位管理為主,社團組織管理為輔”雙重管理體制,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采用如建立正式支部、臨時支部、掛靠組織關系、下派政治指導員等方式擴大黨的覆蓋面:①對規(guī)模較大,如個體勞動者協(xié)會、老協(xié)、縣退離休教育工作者協(xié)會及在外異地商會等,其社團常設機構中通常有3名以上正式黨員專職或兼職人員的宜單獨建立支部;②對于會員多為各機關工作人員的,如秘書協(xié)會、水利協(xié)會、檔案學會等純屬機關單位間內部社團組織,宜融入業(yè)務主管部門黨的建設;③在社團的理事會成員有3名正式黨員以上、且不宜將組織關系遷入社團的,如攝影協(xié)會、書法協(xié)會、會計學會、永嘉烏牛早茶協(xié)會等行業(yè)性、學術性的宜建立臨時黨支部;④在社團理事會成員中僅為1-2名正式黨員的,業(yè)務主管部門宜在理事成員黨員選任一名政治指導員,負責社團黨建工作;⑤理事會沒有黨員的,如基督教“三自”愛國會等宗教團體,業(yè)務主管部門宜下派黨員領導為政治指導員,充實到理事會中,負責社團組織的思想政治工作。社團黨組織(包括臨時黨組織)原則上隸屬于其業(yè)務主管單位或掛靠單位黨組織。業(yè)務主管單位或掛靠單位黨組織要負責指導和幫助具備組建條件的社團及時建立黨的組織;根據社團的變化,適時調整相應黨組織的設置;選好配強社團黨組織負責人,并做好黨組織負責人的教育和培訓工作;監(jiān)督指導社團黨組織認真履行其職責。

(三)積極探索,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把握社團黨組織和黨員發(fā)揮作用的方式、方法和途徑

由于各類社團組織的特點不同,黨組織的活動內容和方式、方法也應有所區(qū)別,但總的來講必須堅持“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以社團活動為立足點,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與社團的社會活動、經營活動、專業(yè)學術活動結合,提高黨的活動質量,擴大黨組織的影響力。如縣文聯(lián)下轄的文藝類社團的黨組織結合自身特點經常組織如送春聯(lián)、攝影、演出等文化下鄉(xiāng)活動,科協(xié)、衛(wèi)生局、農業(yè)局等下轄的科技類社團的黨組織宜牽頭進行義診、咨詢等活動,充分發(fā)揮黨組織的作用。同時,在社團舉行會員大會、理事會或其他重要活動期間,黨組織(包括臨時黨組織)要及時發(fā)揮政治核心作用,參與社團重大問題的決策,制止和糾正違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中央決定的活動,保證社團活動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guī)?;顒咏Y束以后,要向主管部門黨組織報告有關情況。社團黨員定期向所在單位黨組織匯報參加社團活動的情況,自覺接受原單位黨組織的管理和監(jiān)督。

(四)健全機制,加大領導力度,促進社團黨建工作走上規(guī)范化軌道

一要形成齊抓共管各負其責的工作格局。各級黨委要把社會團體黨的工作作為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列入議事日程,切實加強領導。組織部門和民政部門以及社團業(yè)務主管單位黨組織要通力合作,共同做好社團黨建工作。組織部門要加強指導、調研、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及時解決突出問題。民政部門黨組織應要求有關職能機構在社會團體成立、變更的登記中,督促具備條件的社會團體建立黨組織;對社團實施年度檢查時,把社團黨建工作情況作為檢查的一項內容,發(fā)現問題,會同有關部門及時解決。二要完善社團黨建運行機制。一是要建立社團黨建工作黨委(黨組)主要領導負責制,實行黨建工作責任追究制;二是建立社團黨組織負責人(政治指導員)重大事項報告制,對于社團中出現重要情況和問題要及時向接受批準其成立或下派的黨組織匯報,如發(fā)現社團的活動違的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應及時向上級組織部門或有關部門報告;三是建立督查機制和激勵機制,每半年對各單位社團黨建工作進行督查,并列入黨建年度考核范疇,形成良好的導向激勵。三要建立社團黨建工作創(chuàng)新機制。由組織部長牽頭,民政、機關工委、公安、工商聯(lián)、科協(xié)、文聯(lián)等有關部門分管領導組成定期例會制度,定期研究,專題研討,有針對性地組織對社團黨建工作亟待解決的問題,有計劃地進行研究攻關,制訂有關措施,不斷促進社團組織黨建工作的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