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中情感與理性切入點

時間:2022-09-23 08:41:00

導語:演講稿中情感與理性切入點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演講稿中情感與理性切入點

除了調(diào)動情感激流、生動事例、幽默妙語之外,要使演講撥動人心。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注重情感與理性的升華點。這種升華點往往體現(xiàn)了演講稿的思想價值和審美品位,演講稿閃光的靈魂所在這也正是寫作學上常說的立意要高”不敢說自己在輔導”演講或代人捉刀時已達到境界升華的要求,但感觸體會還是不少的認為達到情感理性升華的途徑是多方面的--最突出的表現(xiàn)愛國主義精神,抒發(fā)對祖國誠摯的感情。不管中心主題是表現(xiàn)愛國主義還是表現(xiàn)其他方面,演講稿的作者或演講者往往可以借助于國旗、國歌、國徽、長城、黃河等做文章,讓愛國主義的情感和理性的思考融合起來,經(jīng)過提煉,達到升華。換句話說,這種語言不是一種單純的情感抒發(fā),而是體現(xiàn)著一定的理性內(nèi)蘊。譬如揚州市中教系統(tǒng)開展過一次主題為“學習長征精神繼往開來再創(chuàng)輝煌”演講比賽,為一名中學教師修改演講稿時,把原稿中出現(xiàn)過多的對長征路線的敘述作了刪減,因為長征的路線對于一般聽眾來說是很熟悉的可以不說。隨之又增添一些用愛國主義情感撥動聽眾的語言。有一處需要轉(zhuǎn)折的地方加了這樣的句子:既然我經(jīng)常提醒學生記住歷史,那么我做教師的就沒有任何理由不比學生更懂得過去,因為我畢竟比他年長,看到國旗升起,聽到國歌奏響的次數(shù)畢竟比他多得多!全文的主題盡管不是直接談愛國主義的但我局部語言中仍然聯(lián)系到國旗、國歌。

思維重心常常在宣傳本單位的工作成績、好人好事,有些企事業(yè)或機關(guān)單位的演講稿。原稿看上去像工作總結(jié),這種“工作總結(jié)式”演講稿,不但不容易“煽情”而且不利于演講者的脫稿記憶,因此我輔導”時,尤其注意提煉,以求情感與理性的升華。如,為揚州市國稅局參加省國稅系統(tǒng)演講比賽的代表改稿時,聯(lián)系到稅務人員的帽徽這一點,讓國徽也“鑲嵌”演講稿中來。有篇稿子的原標題是實現(xiàn)為國收金納銀的愿望》覺得太平實,近似大白話了于是改為《人生價值與國徽閃光》開頭寫道:曦微的晨光里,嚴冬的土地上,喧囂的人聲中,常常穿行著我稅務工作者。而我永遠不滅的指路燈,帽檐上閃閃發(fā)光的國徽。這里,將介紹一位人生價值與國徽共同閃光的人。用后一句作為過渡,引出要介紹的對象。有人試圖賄賂這位稅務干部,遭到拒絕。原稿只是講述了這件事,而我趁勢發(fā)揮道:記得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印度詩人泰戈爾曾經(jīng)打過這樣一個十分精彩的比喻:鳥翼上系上了黃金,這鳥便永遠不能在天上翱翔了正直的稅務工作者應當有金子一般的人格,為了飛向人生價值新的境界,決不在自己的翅膀上綁上不義的黃金!金錢是有價的但稅務工作者帽檐上的閃閃發(fā)光的國徽卻是無價的局部的語言聯(lián)系國徽,并不意味著整個演講稿的主題是表現(xiàn)愛國主義,但又把愛國主義精神貫穿、融匯在里面。

表現(xiàn)人生感悟、生活真諦的哲理性語言,也是演講稿經(jīng)常追求的一個升華點。哲理語言當然不等于哲學語言,但它體現(xiàn)了哲學思想,反映了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倫理觀、時間觀、價值觀、審美觀。它必須借助于一定的想象和修辭手法,用一種近乎詩化的語言體現(xiàn)出來。在這個意義上說,演講稿中的哲理語言又是詩化的哲理性文學語言。像“莊嚴坐著,正氣站著,低賤跪著”這樣的哲理語言真是太耐人尋味了,聽眾馬上能聽得懂并且產(chǎn)生共鳴。高爾基談文學創(chuàng)作時歸納過一種“三借”理論:借哲學形態(tài)化為思想,借科學興建化為假設的理論,借文學形態(tài)化為形象。高爾基把“借哲學形態(tài)化為思想”放在“三借”之首,并且強調(diào)了這“三借”都必須經(jīng)過“化”的過程。演講稿所追求的哲理性語言也應當是這樣,既反映出哲學思想、實踐的經(jīng)驗,又有經(jīng)過藝術(shù)處理的語表形式。如果自己一時難以想出精彩的哲理語言,也可以“鑿壁偷光”,引用哲人、名人的警句,增加演講的力度和深度。我系有一個班是與蘇北某縣合辦的擴招班,生員基本是高考落榜生。我很知道他們的心情,第一課開場白中就講:“有一位哲人說得好:當你得意的時候,你別忘了,你命運的一半是上帝給的;當你失意的時候,你別忘了,你命運的一半還在自己手中!”說到這里,我用右手微微抬高,做了一個握拳姿勢,音調(diào)則大大提高,有的學生眼里立即滲透出淚水,顯然是牽動了他們的心靈。

情感與理性的又一升華點。近年來,學習英雄人物、優(yōu)秀干部、先進人物。全國相繼開展了學習徐洪剛、孔繁森、張鳴岐、李國安、李潤伍、徐虎、李素麗、譚彥等英雄人物、優(yōu)秀干部、先進人物的活動,這是當前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最強音。接觸到演講稿有不少歌頌到報刊、廣播、電視上大力宣傳的新聞人物、熱點人物。一篇演講稿中也懷著激情和理性的思考寫道:任何社會都不能沒有一種積極而美好的精神作為支撐。任何民族都不能沒有被人民群眾稱頌的英雄。誰也無法想象,一個民族沒有英雄會是什么樣子。時代是需要產(chǎn)生更多英雄的時代,人民群眾呼喚英雄的回歸、崇高的再鑄,正是針對黨內(nèi)一些腐敗現(xiàn)象,針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針對那種見火不救,或袖手旁觀,或溜之大吉或侈談價錢的卑劣行為而發(fā)出的吶喊。當我想到徐洪剛腸子已流出來還和歹徒殊死搏斗的情景,當我想到孔繁森冒著大風雪出沒在藏民中間的形象,當我想到張鳴岐涉著大水去查看災情的鏡頭,同志,有什么理由不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文學界有個別人把寫英雄、寫楷模人物和先進人物譏之為‘偽崇高’自稱是感情零度’作家,要‘躲避崇高’這些人起碼的道德標準到哪里去了這里,包含了正反兩個方面的思考,力求冷熱互置,跌宕起伏,感情是熱動的理性思考又是沉著的

期盼香港、澳門回歸,迎接21世紀,盼望海峽兩岸的統(tǒng)一,是當前演講活動中出現(xiàn)率較高的升華熱點。各種新聞媒介都體現(xiàn)出這方面的緊鑼密鼓。我在為揚州市工商銀行參加全省金融系統(tǒng)巡回宣講的代表修改演講稿時,減少了一些抽象的統(tǒng)計數(shù)字,而有意增加了另一種飽含感情的數(shù)字和語言:

1996年,國家公布了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1997年,我國將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quán);1999年,我國將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quán);2000年,一個全新的世紀就將豪邁地向我們走來!這些具有重大意義的日子似乎更加緊迫地一個接著一個。歷史的時空也似乎變得更加緊縮了。對于我們這些跨世紀的青年來說,能不以過硬的本領迎接新世紀的到來嗎?

這里,決不是簡單地排列“大事年表”,而是有意安排一種產(chǎn)生緊迫感的句子。演講員胡小卉音色脆朗,快而不亂,把感情語調(diào)層層推進上去,完全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香港、澳門回歸,21世紀到來之后,國人期盼的一個重大目標就是圓滿解決臺灣問題。這也必將成為演講活動中的一個重大主題。當前,這方面的呼聲日趨增高,我們也應該盡綿薄之力。我為一位參加全省高校弘揚愛國主義主題演講比賽的選手所寫的《具有崇高意義的盼望》一文最后寫道:

……有一位老知識分子病重期間叮囑自己的子女:“祖國完成統(tǒng)一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這句話比陸游的名句又有了新的內(nèi)涵。她代表著多少老知識分子的心愿,代表著多少中國人的心愿??!同志們,朋友們,我們盼望著這一天到來!

這一天一定能到來!

引用了那位老知識分子的材料后,還要提煉升華上去,從個別看到一般,從一個老知識分子看到整個國人的心情。我本來想把最后一句想得更藝術(shù)些、更精彩些,但想來想去,卻是唯它不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