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技術等級指導意見
時間:2022-03-10 04:11:00
導語:體育技術等級指導意見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制度》是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社會體育指導員是發(fā)展我國體育事業(yè),增進公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質(zhì)量,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實現(xiàn)全民健身計劃的骨干隊伍。為了有計劃、有組織地實施“制度”,結合我省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意義和作用
(一)“制度”是在深化體育改革中產(chǎn)生的管理社會體育的一項基本制度,給我國現(xiàn)行體育法規(guī)增加了新內(nèi)容,填補了社會體育人員管理上的空白,也是推行全民健身計劃的實際步驟,標志著我國群眾體育工作在科學化、制度化、法制化方面邁進了重要的一步。
(二)“制度”的實行,對政府加強社會體育工作的領導和宏觀管理,推動體育社會化,加快社會體育廣泛、深入發(fā)展,指導群眾科學地鍛煉身體,都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制度”的實施,能更好地發(fā)揮社會體育指導員在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中從事技能傳授,技術指導和組織管理工作的作用。
二管理機構
(四)“制度”的實施和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管理工作,必須在省、市、縣(市、區(qū))體育行政部門統(tǒng)一領導下進行,不設體育局的地方,由同級人民政府主管體育的行政部門或兼有行政職能的體育事業(yè)單位負責(以下將體育局、主管體育的行政部門和兼有行政職能的體育事業(yè)單位統(tǒng)稱為體育行政部門)。
(五)省、市、縣(市、區(qū))三級體育行政部門,可以分別委托同級地區(qū)的體育協(xié)會負責授權范圍內(nèi)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管理工作。被委托的組織必須設有獨立的工作機構和專職的工作人員,具備必要的管理工作條件。委托有關組織負責管理工作的體育行政部門,要將被委托組織的情況,報上一級體育行政部門審核批準。
(六)各級體育行政部門的群眾體育機構為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的主管機構,并應確定分管負責人和具體工作人員。不專設群眾體育機構的體育行政部門和被委托的組織,均應確定主管機構、分管負責人和具體工作人員。
(七)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分為三級、二級、一級和國家級四個級別,分別由市體育(教體)局、省體育局和國家體育總局批準授予和建檔。
三業(yè)務培訓
(八)申請授予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稱號者,均須參加相應級別的業(yè)務培訓。業(yè)務培訓與考核工作,按管理權限分別由省體育局、市體育(教體)局群體工作部門負責進行或指定培訓單位進行。承擔培訓任務的單位,必須具備合格的師資和教學條件。確定培訓單位,均須經(jīng)同級體育行政部門決定或批準,并報上一級體育行政部門備案。
(九)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業(yè)務培訓的目的任務、時間范圍、教學形式、課程設置、授課要點、學時安排、考核要求等,均應按國家體育總局制定的培訓教學大綱進行。根據(jù)實際情況各地可編寫補充教材。未按規(guī)定的培訓大綱、教材和教學計劃進行培訓,或未按規(guī)定程序經(jīng)體育行政部門決定或批準,擅自進行培訓的,不承認其培訓考核結果。
(十)市體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培訓、考核和評審工作情況應及時以文字和報表形式上報省體育局群體處備案。
四申報與審批
(十一)縣(市、區(qū))體育行政部門和省、市體育行政部門的委托組織負責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稱號的申請受理工作。申請人應向主要活動指導的縣(市、區(qū))體育行政部門進行申請,省、市被委托的組織只受理授權范圍的申請。
(十二)社會體育指導員系指在競技體育、學校體育、部隊體育以外的群眾性體育活動(武術、體育舞蹈、健美、健身(美)操、氣功、健身功法及各項大眾體育項目)中從事技能傳授、鍛煉指導和組織管理工作的人員。凡符合條件、履行社會體育指導員職責者,均可申請獲得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稱號。凡申請授予等級稱號或晉升高一等級稱號者,須直接向受理部門提交下列材料:
1、填寫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稱號申請審批表(見附表一)。
2、相應級別的社會體育指導員業(yè)務培訓合作證書,申請晉級者還需提交原等級證書。
受理部門進行審查并簽署意見后,按批準權限提交相應的評審委員會。
(十三)省、市體育行政部門都應設立評審委員會,評審委員會由主管機構征求有關方面意見后聘任,應包括體育行政人員、科研單位或院校中從事(或熟悉)社會體育的科研人員或教師,有豐富實踐經(jīng)驗并取得顯著成績的社會體育活動骨干,一般任期四年。
技術指導類型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考核、評審委托有關單項協(xié)會成立評審委員會。
(十四)各級評審委員會按省、市的順序,分別設立一級、二級和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評審委員會??h級體育行政部門接受在本轄區(qū)內(nèi)進行社會體育指導活動的人員的申請,對所報材料簽署意見后,按批準權限提交市或者省級評審委員會。一級和二級及其以下的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評審委員會,分別由9-11人和5-7人的單數(shù)組成,任期四年。
(十五)評審委員會是負責評議、審定社會體育指導員是否符合相應技術等級稱號條件的組織,必須堅持原則,正派公道,嚴格執(zhí)行《制度》規(guī)定的條件和秩序,科學客觀地做出通過或不通過的評審結論。
評審會議必須有不少于全體委員三分之二以上的人數(shù)到會,在認真評議的基礎上,采取無記名投票表決的方式,經(jīng)與會二分之一以上人數(shù)同意方為通過。
(十六)各級體育行政部門分別依照“制度”的規(guī)定行使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稱號的批準授予權。被委托組織的評審委員會進行評審后,須提交有相應批準授予權限的體育行政部門。體育行政部門的主管機構,除對評審結論顯失公允的特殊情況可提請評審委員會復議或不予批準外,均應根據(jù)評審結論做出批準或不予批準的決定,報主管領導簽發(fā),并書面答復(附表二)申請人。對批準的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一并發(fā)給證書、證章。
(十七)申請人接到批準的簽復后,應憑批件在一個月內(nèi)到受理申請的縣(市、區(qū))體育行政部門的主管機構辦理登記手續(xù)。由被委托組織受理的,應在主要指導活動地的縣(市、區(qū))體育行政部門的主管機構辦理登記手續(xù)。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的主管機構,應填寫《X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登記名冊》見(附表三),留做檔案。
(十八)審批工作原則上每年六月份進行一次。申報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應于每年十二月底之前報省體育局,逾期不參加年度審批。
(十九)社會體育指導員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必須具備:
1、了解體育鍛煉和比賽的一般知識,初步掌握社會體育組織管理的方法,能夠根據(jù)計劃組織實施基層組織的社會體育活動。
二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必須具備:
(1)從事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二年以上;
(2)基本掌握體育鍛煉比賽的理論與方法,能夠承擔某項體育活動的技能傳播和鍛煉指導工作并取得比較明顯的成效;
(3)基本掌握社會體育組織管理的理論與方法,熟悉社會體育工作的特點,能夠承擔基層組織社會體育活動的計劃,實施和總結工作并取得比較明顯的成績;
(4)具有指導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能力。
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必須具備:
1.從事二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三年以上;
2.掌握體育鍛煉和比賽的理論與方法,能夠承擔某項體育活動較高水平的技能傳播和鍛煉指導工作并取得比較突出的成效;
3.掌握社會體育組織管理的理論與方法,具有一定的實踐經(jīng)驗和較強的組織能力,能指導基層社會體育組織的工作并取得比較突出的成績;
4.具有指導二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能力,能夠進行社會體育的科學研究。
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必須具備:
1.從事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五年以上。
2.較系統(tǒng)地掌握體育鍛煉和比賽的理論與方法、在某項體育活動的技能傳授和鍛煉指導中取得顯著成效,或在發(fā)展民族、民間傳統(tǒng)體育活動中具有特殊技能和突出成就;
3.較系統(tǒng)地掌握社會體育組織管理的理論與方法,具有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能夠承擔國家或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和全國行業(yè)、系統(tǒng)的社會體育活動的組織工作,或在全國性社會體育工作評比中獲得先進個人稱號;
4.具有指導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能力,在社會體育的科學研究中取得一定的成果。
(二十)取得高等體育專業(yè)學歷的人員或具有專業(yè)技術職務的體育教師、非在職教練員從事社會體育的指導工作,申請技術等級稱號可不受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年限規(guī)定的限制;可憑學歷證明或專業(yè)技術職務證明,免予參加社會體育指導員業(yè)務培訓,主要評審其從事社會體育指導工作能力與業(yè)績的條件。
五日常管理
(二十一)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的主管機構應加強同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聯(lián)系,經(jīng)常了解他們的工作情況。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并與社會體育指導員所在的單位搞好協(xié)調(diào),支持和幫助他們做好社會體育指導工作。
(二十二)社會體育指導員應依照下列規(guī)定從事社會體育工作。
1.義務從事社會體育的指導工作。
2.可以開發(fā)體育技能傳授、鍛煉指導、組織管理以及體育表演、體育咨詢等有償服務,并可按相應的技術等級稱號收取不同的報酬。
3.在取得當?shù)伢w育行政部門頒發(fā)的許可證,并經(jīng)當?shù)毓ど绦姓芾聿块T注冊后,可以開展經(jīng)營性的體育活動。未取得技術等級稱號的社會體育指導員,不得從事有償性的、經(jīng)營性的體育指導活動。
4.可以應聘到行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和社會團體擔任社會體育指導工作。
(二十三)社會體育指導員應經(jīng)常從事社會體育指導工作,及時將組織指導群眾開展體育活動的情況向當?shù)伢w育行政部門或被委托的組織報告,接受其主管機構的指導和監(jiān)督。社會體育指導員要將日常的主要指導活動填入工作日志,實行定期注冊制度,每年六月份,社會體育指導員到原登記的縣(市、區(qū))體育行政部門注冊。
(二十四)社會體育指導員進行的體育指導活動由原登記注冊的體育行政部門所轄區(qū)遷移至另一個地區(qū)時,應依照制度的規(guī)定,開具《社會體育指導員遷移證》(見附表四),辦理遷出、遷入手續(xù)。
社會體育指導員短期到登記注冊地區(qū)以外的地區(qū)進行有償性、經(jīng)營性的體育指導活動,應到該地區(qū)的縣(市、區(qū))體育行政部門辦理臨時登記手續(xù),并接受其管理和監(jiān)督。
六獎勵與處罰
(二十五)各級體育行政部門每年對所屬社會體育指導中心、站、點工作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定期或不定期通報交流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工作情況,并依照制度的規(guī)定,對工作努力,成績突出者予以表彰、獎勵,成績特別突出者可申報予以破格晉級(指提前晉級、或越過一個等級直接晉升為第二個等級)。破格晉級要從嚴掌握,除規(guī)定要求外,還須在省級或全國社會體育評比中獲先進個人稱號。推薦為榮譽社會體育指導員,須填寫《榮譽社會體育指導員稱號推薦審報表》(見附表五)。對違反《制度》和本辦法、或有違法不軌行為、在社會上造成不良影響的指導員,由當?shù)伢w育行政部門根據(jù)情節(jié)分別報請審批單位給予批評教育、警告、降紙、撤銷等級稱號等處理,以樹立良好的社會體育指導風尚和社會體育指導員形象。
七實施要求
(二十六)制度的實施,一定要結合各地的實施情況,有組織有步驟地舉行。各地體育行政部門要依照制度的規(guī)定和本實施辦法,制定出本地區(qū)的具體實施意見,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并將實施辦法報省體育局備案。
(二十七)配合全民健身計劃的宣傳發(fā)動,廣泛開展對制度實施的宣傳工作,向社會介紹制度的意義和內(nèi)容,組織好體育系統(tǒng)對制度的學習,向從事社會體育工作的人員宣傳和講解制度和本實施意見。
(二十八)各地體育行政部門要注意掌握和總結制度的實施情況,及時解決制度實施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各市體育行政部門要隨時交本地區(qū)制度的實施情況、做法和問題報省體育局。
(二十九)國家體育總局和省體育局建立社會體育指導員情況年報制度,由各市體育行政部門匯總本年度內(nèi)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授予情況和簡要工作情況填入《200×年社會體育指導員授予情況統(tǒng)計表》(見附表六)上報省體育局。
(三十)本實施意見由省體育局負責解釋。
- 上一篇:出版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講話
- 下一篇: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