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注冊志愿者管理辦法
時間:2022-07-30 05:49:00
導語:中國注冊志愿者管理辦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共青團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委,全國鐵道團委,全國民航團委,中直機關團工委,中央國家機關團工委,中央金融團工委,中央企業(yè)團工委: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引導、鼓勵廣大青年和社會公眾參與志愿服務,為和諧社會建設貢獻力量,共青團中央在2002年頒行的《中國青年志愿者注冊管理辦法(試行)》的基礎上,結合志愿服務事業(yè)的新發(fā)展,制定了《中國注冊志愿者管理辦法》。制定并實施《中國注冊志愿者管理辦法》,對于進一步規(guī)范志愿者注冊工作,加強注冊志愿者管理,實現志愿者注冊和服務的“兩個便利化”,深入推進社區(qū)志愿服務和諧行動,壯大志愿者隊伍、傳播志愿服務理念、夯實志愿服務事業(yè)的基礎具有重要意義?,F將《中國注冊志愿者管理辦法》印發(fā)給你們,請結合工作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附件:《中國注冊志愿者管理辦法》
共青團中央
2006年11月7日
中國注冊志愿者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guī)范志愿者注冊工作,加強注冊志愿者管理,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志愿者(Volunteer,也稱志愿人員、義工、志工)是指不以物質報酬為目的,利用自己的時間、技能等資源,自愿為社會和他人提供服務和幫助的人。
第三條注冊志愿者(ChinaRegisteredVolunteer)是指按照本辦法規(guī)定的程序,在共青團組織、志愿者組織注冊登記、參加服務活動的志愿者。
第二章注冊
第四條基本條件
(一)年滿十八周歲或十六至十八周歲以自己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者;十四至十八周歲者,須經其法定人同意。
(二)具備參加志愿服務相應的基本能力和身體素質。
(三)遵守國家法律法規(guī)和注冊機構的相關規(guī)定。
第五條注冊機構
市(地、州、盟)、縣(市、區(qū)、旗)、鄉(xiāng)(鎮(zhèn)、街道)以及大中專院校團組織、志愿者組織為志愿者注冊機構。社區(qū)和機關團體、企事業(yè)單位、中學的團組織、志愿者組織(含志愿者服務站、服務隊、服務團隊等),經所在地注冊機構同意可以開展志愿者注冊工作。
第六條注冊程序
(一)申請人直接到開展志愿者注冊工作的團組織、志愿者組織提出申請或通過網絡、電話等方式提出申請,填寫《志愿者注冊登記表》(參考式樣見附件1)。
(二)注冊機構對申請人進行審核。
(三)審核合格,注冊機構向申請人頒發(fā)“中國注冊志愿者證”、“中國志愿者”胸章(參考式樣見附件2)。注冊證上標注全國統一的注冊號(即注冊志愿者的身份證號);注冊機構可根據實際需要,為注冊志愿者編制本地管理服務號碼。
第三章權利和義務
第七條權利
(一)參加志愿服務活動。
(二)接受相關的志愿服務培訓。
(三)要求獲得從事志愿服務的必需條件和必要保障。
(四)優(yōu)先獲得志愿者組織和其他志愿者提供的服務。
(五)對志愿服務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六)相關法律、法規(guī)、政策所賦予的權利。
(七)可申請取消注冊志愿者身份。
第八條義務
(一)遵守國家法律法規(guī)及團組織、志愿者組織的相關規(guī)定。
(二)每名注冊志愿者每年參加志愿服務時間累計不少于20小時。
(三)履行志愿服務承諾,傳播志愿服務理念。
(四)自覺維護團組織、志愿者組織和志愿者的形象。
(五)自覺維護服務對象的合法權益。
(六)自覺抵制任何以志愿者身份從事的贏利活動或其他違背社會公德的活動(行為)。
(七)履行相關法律法規(guī)及團組織、志愿者組織規(guī)定的其它義務。
第四章志愿服務
第九條志愿服務
(一)志愿服務是指志愿者組織、志愿者服務社會公眾生產生活和促進社會發(fā)展進步的行為。
(二)志愿服務范圍主要包括:扶貧開發(fā)、社區(qū)建設、環(huán)境保護、大型賽會、應急救助、海外服務等。
(三)團組織、志愿者組織根據服務對象的需求,向注冊志愿者服務信息、提供服務崗位,志愿者按照相關要求開展志愿服務。注冊志愿者也可按照相關規(guī)定自行開展志愿服務。提倡具有相同服務意向和志趣愛好的注冊志愿者在團組織、志愿者組織指導下結成志愿服務團隊開展服務。
(四)注冊志愿者參加志愿服務,應通過與志愿者組織或服務對象簽定服務協議書等形式,明確服務內容、時間和有關的權利、義務。未滿十八周歲的注冊志愿者可參加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志愿服務。
(五)各級團組織、志愿者組織可依托服務需求相對集中的社會公益機構,通過簽定協議、命名掛牌等形式創(chuàng)建志愿服務基地,探索建立志愿者經常性、就近就便開展志愿服務的有效機制。
第五章組織與管理
第十條組織機構
(一)共青團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秘書處負責全國注冊志愿者工作的規(guī)劃、協調和指導。
(二)省級團委、志愿者協會根據本地區(qū)、本系統的實際,制定相應的實施細則,廣泛推行志愿者注冊制度。根據實際需要,也可直接開展志愿者注冊工作。
(三)市、縣兩級團委應普遍建立志愿者專門工作機構和志愿者協會,安排專人負責志愿者注冊和管理工作。
(四)縣級以下基層團組織應通過建立志愿者協會、創(chuàng)建志愿者服務站、培育志愿服務伙伴、發(fā)展志愿者服務隊和服務團隊等形式,廣泛開展志愿者注冊工作,實現志愿者注冊和服務的便利化。
(五)注冊機構及其下屬的團組織、志愿者組織負責志愿者的管理服務,建立健全宣傳動員、注冊登記、管理培訓、考核評價、激勵表彰等制度。
第十一條日常管理
(一)注冊志愿者參加志愿服務后,由服務對象或組織者提供志愿者的服務時間、服務內容等證明,注冊機構及其下屬團組織、志愿者組織予以認定。服務時間為實際服務時間(不含往返時間),以小時為單位計量。
(二)注冊機構應建立健全注冊志愿者檔案管理系統,逐步實現網上注冊和管理,促進管理工作的科學化、制度化、規(guī)范化。
(三)注冊志愿者使用全國統一的標識(圖案見附件3)。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時,注冊志愿者應佩帶以全國統一標識為主體圖案的標志。志愿者旗幟和服裝以紅、藍、白為基本色調。
(四)注冊機構可在重大活動時或定期組織志愿者進行宣誓。志愿者誓詞:我愿意成為一名光榮的志愿者。我承諾:盡己所能,不計報酬,幫助他人,服務社會,踐行志愿精神,傳播先進文化,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五)注冊志愿者培訓工作主要由注冊機構及其下屬的團組織、志愿者組織負責,對注冊志愿者申請人進行志愿服務基本理念培訓,定期向注冊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務相關技能等方面的培訓,向志愿者骨干提供專門的培訓,提高志愿者的服務能力和綜合素質。
(六)團組織、志愿者組織應落實和保障注冊志愿者的權益。探索和完善注冊志愿者服務時間儲蓄制度,使注冊志愿者在本人需要幫助時,優(yōu)先得到志愿者組織和其他志愿者的服務。
(七)對拒不履行義務的,注冊機構可取消其注冊志愿者身份。
(八)注冊志愿者在志愿者組織安排的志愿服務過程中對服務對象造成損害的,由志愿者組織承擔責任;志愿者組織承擔責任后,有權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注冊志愿者追償。
(九)如服務對象在接受服務過程中對注冊志愿者造成損害,志愿者組織應當支持受損害的注冊志愿者向有關服務對象追償損失,并提供必要的幫助。
(十)注冊志愿者可在團組織、志愿者組織指導下參加管理工作,成為管理型志愿者。發(fā)揮管理型志愿者和志愿者骨干的能動性,探索志愿者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徑。
第六章激勵和表彰
第十二條團組織、志愿者組織依據已認定的注冊志愿者服務時間,實行星級認證制度和獎章授予制度;結合注冊志愿者服務業(yè)績,推薦其參加評選表彰活動。
第十三條星級認證制度
注冊機構根據志愿者注冊后參加志愿服務的時間累計,認定其為一至五星志愿者。星級志愿者佩戴相應標志。
(一)志愿者注冊后,參加志愿服務時間累計達到30小時的,認定為“一星志愿者”;
(二)志愿者注冊后,參加志愿服務時間累計達到60小時的,認定為“二星志愿者”;
(三)志愿者注冊后,參加志愿服務時間累計達到100小時的,認定為“三星志愿者”;
(四)志愿者注冊后,參加志愿服務時間累計達到200小時的,認定為“四星志愿者”;
(五)志愿者注冊后,參加志愿服務時間累計達到300小時的,認定為“五星志愿者”;
(六)注冊機構對星級志愿者認定后,在其注冊證及相關標識上進行標注。
第十四條獎章授予制度
團組織、志愿者組織根據志愿者注冊后參加志愿服務的時間累計,授予不同級別的志愿服務獎章。
(一)注冊志愿者自獲得“五星志愿者”后,參加志愿服務時間累計達到500小時的,由地(市)級團委、志愿者協會授予獎章。
(二)注冊志愿者自獲得地(市)級獎章后,參加志愿服務時間累計達到800小時的,由省級團委、志愿者協會授予獎章。
(三)注冊志愿者自獲得省級獎章后,參加志愿服務時間累計達到1000小時的,由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授予獎章。
(四)連續(xù)專門從事志愿服務超過6個月的,可視情況直接授予地(市)級及以上級別獎章。
(五)獎章獲得者名單應及時報上級團組織、志愿者組織備案。獎章授予可視實際情況定期舉行。
第十五條各級團組織、志愿者組織主要依據注冊志愿者的服務業(yè)績,參考服務時間,定期組織開展評選表彰活動,授予志愿者榮譽稱號。
第七章附則
第十六條長期在中國內地工作、學習、生活的港澳同胞、臺灣同胞和海外華人華僑及外國人申請注冊的,由注冊機構會同有關部門按相關規(guī)定辦理。
第十七條本辦法的修改、變更、解釋權屬于共青團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秘書處。
第十八條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02年頒布的《中國青年志愿者注冊辦法》(試行)同時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