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稼先--新中國核事業(yè)的元勛

時間:2022-12-04 03:15:00

導語:鄧稼先--新中國核事業(yè)的元勛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鄧稼先--新中國核事業(yè)的元勛

“踏遍戈壁共草原,

二十五年前。

連克千重關,

群力奮戰(zhàn)君當先。

捷音頻年傳。

蔑視核訛詐,

華夏創(chuàng)新篇。

君視名利如糞土,

許身國威壯河山。

哀君早辭世,

功勛澤人間?!?/p>

前國務委員張愛萍同志所作的這首悼詞,形象地概括了一個把自己整個身心都獻給我國原子彈、氫彈事業(yè)的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的光輝一生。他,就是鄧稼先。

“娃娃博士”

解放前,鄧稼先從昆明西南聯(lián)合大學物理系畢業(yè)后,遠涉重洋到了美國。他在印第安那州普都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后留校任教。1950年的春天,當新中國誕生的消息傳到大洋彼岸時,這位年輕的博士仿佛聽到了母親的召喚,他的心情再也無法平靜,下定決心要回到祖國的懷抱去。就在這一年,鄧稼先同200多位熱愛祖國的中國留學生一起,克服千難萬險,沖破重重阻撓,勝利地回到了祖國。當他出現(xiàn)在錢三強、彭恒武、王淦昌等剛從歐美各國歸來的前輩物理學家面前時,年僅27歲。大家都為初創(chuàng)的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增添了新生力量而感到高興,并親昵地稱他為“娃娃博士”。幾年里,鄧稼先和老科學家們一起艱苦創(chuàng)業(yè),新中國第一所近代物理的研究機構(gòu)漸漸壯大起來。

1958年的初春,在核工業(yè)部部長的辦公室里,鄧稼先接受了一項特別任務,點燃中國的第一枚原子彈。面對這項艱巨、光榮、關系重大的任務,他不免有些惶恐、不安,說:“呵,研制原子彈,我能行嗎?”“能行,想想吧,這件事關系到祖國的安危,你一定能干好?!编嚰谙让鎸Φ氖鞘组L充滿信任的目光。

這天晚上,鄧稼先回到家里徹夜不眠。他忘不了舊中國那屈辱的歷史,從鴉片戰(zhàn)爭到八年抗戰(zhàn),中華民族之所以會經(jīng)受百年的欺凌,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落后!當侵略者用槍炮瞄準我們胸膛的時候,我們卻只能用大刀和長矛去抵抗!這是一個多么可悲的對比啊!如今,有人又在搞核恐怖、核訛詐,企圖以此來威脅我們。只有打破核壟斷、研制出中國自己的原子彈,才能長新中國的威風和志氣,人民才能過上幸福安寧的生活。這無疑是一副歷史重任。他感到心情異常沉重,莊嚴的歷史責任感油然而生。他堅定地對妻子說:“我要調(diào)動工作以后家里的事我就不能管了,我的生命就獻給未來的工作了,做好了這件事,我這一生就過得有意義,就是為它死了也值得?!逼拮釉S鹿希給予他極大的支持和安慰。

從這一天起,鄧稼先作為一個在國內(nèi)外嶄露頭角的優(yōu)秀青年物理學家便銷聲匿跡了。

走中國人自己的路.

鄧稼先走進了籌建中的核武器研究設計院。這時,所謂的核武器研究設計院,還只是一片莊稼地,科研人員也寥寥無幾,長達百余天的時間里,鄧稼先奔波于北京的高等學府,親自為國家挑選了第一批研制原子彈的精兵。當時,西方一些國家正對我國實行嚴密封鎖,并嘲笑我們“在原子的領域里,中國人的大腦還是真空?!倍嚰谙然卮鹫f:“天底下的路都是從無到有走出來的,我們是中國人,要走的只能是中國人自己的路?!币虼?著眼于我國核事業(yè)的未來,鄧稼先特別重視對年輕大學生的培養(yǎng)。

對28位新畢業(yè)的大學生來說,鄧稼先既是領導,又是老師、朋友。中國人從未造過原子彈,一切都要從頭開始。鄧稼先常常是自己先讀書,然后一面?zhèn)湔n,一面講課。他幫助大學生們選擇學習材料,確定研究方向。碰到困難的問題,他和大家一起探討。有時,為了弄清一個新問題,他常常徹夜不眠,第二天早上用冷水澆澆頭,然后又出現(xiàn)在講臺上。

鄧稼先憑著自己敏銳的洞察力,感覺到國際關系中正在發(fā)生一些微妙的變化。他在向年輕人教授理論知識的同時特別督促他們要想方設法,盡可能地向外國專家多學習一些技術。與此同時,他作為原子彈理論設計的負責人,開始考慮制定自己研制原子彈的具體計劃。

鄧稼先一直擔心的事情終于發(fā)生了。1960年的一天,當時的二機部副部長劉杰把鄧稼先找去,對他說:“你要有思想準備,原子彈的理論設計要自己干?!辈痪?蘇聯(lián)單方面撕毀協(xié)議,蘇聯(lián)專家一批批撤離了中國。這樣,鄧稼先和他的戰(zhàn)友們走上了自力更生制造原子彈的艱難歷程。

神州升起蘑菇云

外來的壓力,簡陋的設備,使原子彈的研制工作遇到了許多難以想象的困難。但是,經(jīng)過近兩年的努力,鄧稼先所領導的研究集體終于將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計算的輪廓勾劃出來了。接著,他們又打響了向原子彈堡壘進攻的第一戰(zhàn)役,在中國式的計算機上,模擬了原子彈爆炸的全過程。這是一個重要的歷史開端,然而所用的設備只是幾臺手搖、電動式計算機,外加一些算盤而已。

沒有大型計算機也能模擬原子彈的爆炸,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但是,奇跡就是這么創(chuàng)造出來了。鄧稼先和他的助手們,憑借簡單的計算設備,夜以繼日地苦戰(zhàn),他們在爆炸力學、中子輸運、核反應、中子物理、高溫高壓下物質(zhì)的性質(zhì)等一系列關鍵問題上,各種數(shù)據(jù)都搞得準確扎實,不放過每一個細小的疑點。一次,為了把一個問題弄個水落石出,鄧稼先帶領十幾個年輕人一天三班倒,用四臺手搖計算機日夜兼程地算了九次。他們靠過細的工作、苦戰(zhàn)的精神,不僅弄清了原子彈爆炸的全過程,掌握了規(guī)律,還糾正了過去蘇聯(lián)專家計算中的錯誤結(jié)論。

這一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當時,正值我國經(jīng)濟困難時期,每人每月只定量供應二兩肉、半斤點心……。很多單位不得不用“勞逸結(jié)合”的辦法來對付由于營養(yǎng)不良而造成的浮腫病。然而,此時此刻,鄧稼先和他的戰(zhàn)友們卻在沒日沒夜地奮戰(zhàn)。他身先士卒,常常在辦公室里和衣而臥,急切地等待著一個個即將出來的數(shù)據(jù)。為了以最快的速度研制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鄧稼先將自己完全置之度外,他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工作上,腦子里裝的全是原子彈,甚至走在路上,他的腦子里還在思考,以至于有一次連人帶自行車掉到路邊的溝里。

成功的開始,給了鄧稼先極大的寬慰,增強了人們對研制原子彈的信心和決心。1960年年底,研究設計院已經(jīng)擁有了130多人,研制原子彈的隊伍迅速地擴大了。

為了確立我國原子彈制造技術的理論基礎,使研制工作充滿活力和后勁,鄧稼先在征求有關專家的意見之后又做出一項重大決策,即組建一個高級理論班子。在中央領導和科學家們的支持下,一個由8位著名科學家組成的理論班子誕生了。鄧稼先擔任主任,擔任第一副主任的,就是著名的物理學家周光召。這個理論班子的建立,使原子理論研究工作很快向前跨進了一大步。

周光召從理論上進一步證實了鄧稼先經(jīng)過9次計算得出的結(jié)論的正確性。接著,他又帶領力學組的同志們,在以前的工作基礎上,圓滿地解決了原子彈內(nèi)部的所有關鍵的力學問題,使整個原子彈的研制工作有了較大的進展。與此同時,另外兩位流體力學和造詣很深的數(shù)學專家密切合作,率領一部分同志奮力攻關,又成功地解決了不定向流體力學的計算方法問題。

鄧稼先自己則親自主持高溫高壓下物理狀態(tài)的研究,并負責解決有關的理論計算系統(tǒng)。這是一項難度相當大的研究任務。當時,我國沒有條件像一些工業(yè)發(fā)達國家那樣,在高級實驗室里逼真地模擬出原子彈爆炸的狀態(tài),以檢驗計算系統(tǒng)的正確性。鄧稼先和他的同伴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從能夠模擬的環(huán)境和條件開始,創(chuàng)造了一套中國式的外推法,擺脫了當時的困境。后來,專家們將外推結(jié)果與外國同類試驗的數(shù)據(jù)進行對照,結(jié)果吻合,完全正確。

鄧稼先的戰(zhàn)友們不止一次地對記者說,老鄧不僅是一位杰出的科學家,更是這個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的出色組織者和指揮家。他面對的是一群個性都十分突出的科技專家,這里面既有同時代的伙伴,也有隔代的青年學生;既有熟悉的朋友,也有觀點各異的同事。然而鄧稼先用一顆樸實、真誠的心,把大家組織在一起,共使一股勁,攀登通天塔。

1963年,我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理論方案誕生了,根據(jù)這一方案進行的一系列冷試驗,均獲得了完全的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驀地一聲巨響,浩瀚的戈壁灘上冉冉升起了烈焰翻滾的蘑菇狀煙云。那包含著我國科學家智慧和力量的神奇之火,終于點燃了!那騰空而起的奇特煙云向人們宣告:中國人任人欺凌的時代結(jié)束了!

再攀新高峰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之后,鄧稼先激動的心情還沒有平靜下來,一件難度更大的工作又落在了他和其他科研人員的肩上一一研制氫彈。

不言而喻,這又是一件需要付出艱巨勞動的工作,是一次更加艱難的進軍。形象地說,原子彈是用中子做火柴點燃裂變材料,而氫彈則是以原子彈當火柴去點燃裂變材料。鄧稼先作為組織研制氫彈的理論設計負責人,遇到的困難是不難想象的。他與一大批直接參與研制工作的科學家們,付出了一般人難以想象的巨大代價。

早在1963年第一顆原子彈理論取得完全突破的時候,一個多途徑探索氫彈奧秘的科研班子,已經(jīng)在鄧稼先及其富有遠見的同伴們的共同決策下組成了。他們以多途徑探索為宗旨,尋找著氫彈研制的突破口。

1965年,從上海傳來了振奮人心的消息。研究原子彈高級理論班子中的一位科學家率領的研究小組,摸索到了一條能夠通向目的地的小路。得到消息,鄧稼先立即飛往上海,做了充分的調(diào)查研究之后,又與這位科學家一同飛到西北試驗場,向正在那里視察工作的核工業(yè)部部長劉西堯作了緊急匯報。在鄧稼先的參謀和決策的基礎上,劉部長作出了立即按有關方案組織進行理論冷試驗的決定。

理論冷試驗獲得成功。中國的科學家們以驚人的速度,摸到了打開氫彈奧秘之門的門環(huán)。

鄧稼先當機立斷,結(jié)束多途徑探索,集中力量共同攻關。

最優(yōu)秀的科研人員集中起來了。在鄧稼先的領導之下,他們正準備大展鴻圖的時候,動亂的風暴突然襲來。一些功勛顯赫的科學家、負責人被打倒,或者靠邊站。人心散了,正常的工作秩序打亂了。鄧稼先焦急、迷惘,但他心里想的,還是怎樣盡快地把氫彈搞出來。

這期間,他的妻子被揪斗,兒女去農(nóng)村插隊,鄧稼先忍受著沉重的精神壓力,依然在崎嶇的科學之路上不懈地攀登,他的信念始終不曾動搖。令人慶幸的是,鄧稼先身邊的科研人員都十分了解自己的院長。他們熱愛他、尊敬他,盡管運動在全國范圍內(nèi)開展得轟轟烈烈,可這里,沒有一個人貼鄧稼先的大字報。

行政命令不起作用了,怎么辦?鄧稼先在琢磨把大家重新組織起來繼續(xù)攻關的辦法。

那時,法國也在準備爆炸氫彈。一些科研人員聽到這個消息后,心情焦慮,他們找到鄧稼先,提出,一定要趕在法國人之前爆炸我們的第一顆氫彈。鄧稼先當即對他們的建議表示支持,并向部領導作了匯報。他把“趕在法國人之前”作為口號,召開了全院動員大會。共同的目標,像一股神奇的力量,把當時已經(jīng)有些散亂的力量又重新凝聚在一起了,大家全力以赴地投入了研制氫彈的攻堅戰(zhàn)。

鄧稼先不僅是個優(yōu)秀的科學家,同時,具備卓越的管理才能。他在科研人員中有著驚人的凝聚力。即使在動亂的年月里,為解決氫彈爆炸最后階段的幾個課題,陷入派性斗爭的幾方人士,竟能心平氣和地坐在一起,研究、討論,為鄧稼先出主意、想辦法。

1967年6月,擺脫了“”動亂的重重干擾,我國的第一枚氫彈,終于搶在法國人之前,在我國的西北地區(qū)上空爆炸了。

這是中國人創(chuàng)造的又一個奇跡!從原子彈到氫彈,美國用了7年的時間,蘇聯(lián)用了5年,法國用了8年,而我們,只用了2年8個月。

“精忠報國”忘我情

鄧稼先是一個經(jīng)歷過舊中國的知識分子?!捌撸科呤伦儭敝?鄧稼先曾和老師、同學一起渡過了一段顛沛流離的流亡生活。他深切地體驗過一個沒有自衛(wèi)能力的國家,人民任人宰割的辛酸和痛楚。他深深懂得,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中國人民浴血奮戰(zhàn),建立了我們的新中國,中國人從此才有了自己的尊嚴。中國人要想不再受屈辱,不但要具有雄厚的經(jīng)濟實力,還必須建設強大的國防。為此,他把自己的命運與祖國的國防事業(yè)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時候,把個人的一切都置之度外。

他忘我地工作。每一次新的戰(zhàn)略核武器研制的重大突破,每一次里程碑式的試驗的成功,都和鄧稼先的名字聯(lián)系在一起。在特種材料加工的車間里,在爆轟物理實驗場和風雪彌漫的荒原上,一年到頭,他風塵仆仆地四處奔波,哪里有困難,他就到哪里去,哪個工作崗位最危險,他就出現(xiàn)在哪里。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他帶領奮戰(zhàn)在核試驗研究第一線的科技人員忘我地工作,過了整整十年的單身生活。他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失敗的風險和成功的歡樂。大戈壁的風霜刀劍,染白了他的鬢發(fā),在他的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皺紋。

在中國已經(jīng)進行的核試驗中,鄧稼先親自現(xiàn)場指揮的就有15次。有一年,一個月之內(nèi),他從工廠到試驗現(xiàn)場,在幾千公里的范圍內(nèi)往返兩次!常常是下了飛機就工作,一天只睡三四個小時,甚至通宵達旦。有時,剛睡下,電話鈴一響,起來穿上衣服就走。

長年累月的緊張工作,使他的健康狀況愈來愈差,曾多次暈倒在試驗現(xiàn)場,而他自己卻全然不顧。1984年的冬天,一次核試驗將要開始。鄧稼先從帳篷步行去試驗場。他步履艱難地在雪地上走著,突然走不動了,他對走在前面的兩位同志說:“請你們架我一下,架我一下。”說完,就氣喘吁吁地趴在這兩位同志的肩上,被他們架到了試驗場。原來,在這之前,他已連續(xù)多日腹泄,體力不支。他患有低血糖病,常常是虛脫了,吃幾塊糖,喝口水,又繼續(xù)工作。有時,巨大的成功,也能使他因承受不住極度的興奮而昏倒在地。

鄧稼先的戰(zhàn)友們還清楚地記得,一次地下核試驗馬上就要開始了,試驗場上的千軍萬馬在等待著莊嚴的“零”時的到來,核裝置徐徐下井,各種測試儀器一齊開動,緊張地監(jiān)測著各種數(shù)據(jù)是否正常。當核裝置下到深處時,科研人員突然發(fā)現(xiàn)有一個信號檢測不到了。

“怎么辦呢?”科研人員都回到了帳篷里,大家商量了許多辦法。有人主張把核裝置從井上提起來,拉回廠里檢查原因;有的認為這樣做危險性太大,不如就地解決問題后繼續(xù)下井。大家從深夜一直討論到天亮。最后,鄧稼先比較了各方面意見,決定在現(xiàn)場采取妥善辦法排除故障。他跟其他同志一同來到井口附近,親自參加研究和尋找解決的辦法。當時,戈壁灘上風沙呼嘯,寒風刺骨,氣溫低達零下三十多度。同志們見他實在太疲倦了,勸他休息一下,但他說:“不,這里就是戰(zhàn)場,我不能走!”直到故障排除后,他才與大家一起離開井口。

試驗成功了!在慶祝會上,他由于過度的緊張和勞累,加上幾天吃不好飯,又一次地在同志們的面前倒下了。在場的人趕緊扶住他,醫(yī)生趕來一量血壓竟是零?!班囋洪L!鄧院長!”大家呼喚著他,他仍然昏迷不醒。醫(yī)生們整整搶救了一夜,鄧稼先才睜開了眼睛。

蘇醒后,他問的第一件事就是:核爆試驗的測試結(jié)果組怎樣?各種數(shù)據(jù)都拿到?jīng)]有?他就是這樣,心中從來沒有自己,體力稍稍恢復就又投入了緊張的工作之中。

鄧稼先具有嚴謹、樸實的工作作風,在重大的指揮決策中,從未出現(xiàn)過失誤。這除了由于他具有淵博的學識、扎實雄厚的根底之外,堅持深入基層、深入實際、善于調(diào)查研究、工作精益求精,是他獲得成功的又一個秘訣。他對于每一次試驗,都不僅僅是在上面指揮,而是從設計方案、試制生產(chǎn)到爆炸試驗,一直跟蹤到底,始終堅持在第一線。他對工作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令人既感動又欽佩。在他的案頭,各種試驗的數(shù)據(jù)資料碼了有一尺多高。他主持的設計,每一個數(shù)據(jù)都經(jīng)過精確計算,有疑慮的地方更是要反復多次地計算,直至準確無誤。

他認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使周圍的科研人員深受教育。鄧稼先就是以這種兢兢業(yè)業(yè)、精益求精的精神,做到了有備無患,萬無一失,從而保證了一次次試驗的成功。

他具有生活簡樸的奮斗者本色。鄧稼先有著非常強烈的事業(yè)心,但是,他對生活的要求卻很簡單。他從不利用職務之便,為自己謀取任何私利。按規(guī)定,他可以要小車,但他上下班卻時常是騎自行車。只有在趕著去開會或辦事時,為了不耽誤時間,他才坐車。他對車子是從不挑剔的,無論是轎車還是吉普車,甚至在找不到車子時,坐大卡車他也全不在乎。

鄧稼先的大半生完全獻給了核事業(yè),他長年不能與家人一同生活,但他從不向組織提任何要求。他的妻子是一位病理解剖教授,工作十分繁忙,沒有更多的時間料理家務。孩子們小小的年紀就學會了自己照料自己,自己動手做家務,自己管理自己。小兒子為爸爸炒的洋白菜盡管帶著沒有洗凈的泥沙,但鄧稼先卻吃得津津有味。不能與家人共同生活,鄧稼先對妻子、對孩子始終懷有深深的歉意。為了使祖國的國防早日強大起來,鄧稼先及他的親人們默默地忍受了個人的痛苦,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有一次,他在杭州參加一個會議,有人問他:“老鄧,憑你的水平和資歷,你完全可以把日子過舒坦一點,到國內(nèi)國外講講學,游覽一下名勝。你為什么選擇了這樣一條路,甘心在如此艱苦的崗位上工作呢?”

鄧稼先聽了之后回答說:“是啊,到處轉(zhuǎn)轉(zhuǎn),當然好。但是,一個人總得要為人民多干點事嘛!”

這就是鄧稼先,一個把畢生精力獻給祖國國防事業(yè)的人,一個用生命譜寫“精忠報國”時代新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