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卡依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方案
時間:2022-09-29 09:55:38
導語:托卡依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從工程布置、地質條件、工程運行、引水防沙效果、工程調度運行安全、施工管理及工程投資等方面綜合比較,方案一(分洪渠首+底孔沖砂泄洪洞+壩體+涵洞)工程布置優(yōu)勢在于分洪渠首的分洪作用,使設計洪水部分入庫,校核洪水不入庫,減少泥沙入庫沉積量。底孔沖砂泄洪洞對水庫沖沙起到一定作用,增加水庫使用年限。施工期通過在渠首上游修建導流渠0.86km、導流堤及渠首圍堰工程,將上游來水(包括洪水)全部導入庫區(qū)外圍,不影響水庫的施工,縮短工期,投資少。工程調度運行管理在分洪渠首上要復雜一些,設計洪水部分入庫,校核洪水由分洪渠首泄入下游河道,能保證水庫安全,安全性更高。因此,方案一具有總體布置合理、調度運行安全、沖砂效果好、工程量小、投資少等優(yōu)點,此次推薦方案一為水庫除險加固方案。
關鍵詞:水庫;除險加固;比選
1工程概況
托卡依水庫位于阿圖什市正東18km處,為灌溉、防洪等綜合利用的水庫樞紐工程。水庫于1968年設計,1969年修建,1970年投入運行。經過多年運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經過安全鑒定,亟需除險加固。加固后水庫總庫容3100萬m3;水庫正常蓄水位1238.50m,庫容1847萬m3;水庫死水位1237m,庫容500萬m3,屬Ⅲ等中型。
2庫區(qū)地質概況
地形地貌:水庫位于布谷孜河沖洪積平原中下部、山前沖洪積扇扇緣及泉水溢出帶附近,總地勢北高南低、西高東低。庫區(qū)區(qū)域穩(wěn)定性差,地震基本烈度為Ⅷ度,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值為0.30g,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65s。地層巖性:庫區(qū)地質條件較簡單,地層主要為第四系松散堆積物,成因為洪積、沖積、沼澤相沉積,巖性主要為沖洪積粉土、淤泥質粉土、沖積砂礫石。水文地質條件:庫區(qū)位于布谷孜河沖洪積平原的中下部,含水層類型自西向東由單一結構潛水含水層變?yōu)槎鄬咏Y構的承壓含水層,水庫位于潛水溢出帶附近,地下水礦化度一般為1~3g/l,水化學類型以Cl·SO4~Na·Mg型為主,局部為SO4·Cl~Na·Mg型。庫壩區(qū)不同地帶地下水位變幅值為0.10~0.50m。
3存在主要問題
①水庫庫區(qū)淤積嚴重,致使水庫興利調節(jié)能力降低,嚴重影響了水庫防洪安全。②壩頂高程低于規(guī)范標準,致使水庫不能安全運行;壩體碾壓質量不均勻;部分壩段壩后浸潤線出溢點較高,有積水現(xiàn)象,壩后坡存在滲透穩(wěn)定問題;水庫現(xiàn)有原型觀測設施破壞嚴重,無法監(jiān)測。③涵洞進出口段不滿足設計壩坡要求,出口八字墻結構失穩(wěn),不滿足水庫安全輸水要求;涵洞工作閘門與檢修閘門上的啟閉機均露天設置,銹蝕較嚴重,工作閘門止水破損,啟閉不嚴;涵洞后接0.33km輸水干渠,渠壁坍塌、長滿雜草。渠系建筑物破損嚴重,不能安全放水;水庫管理無電力設施,采用柴油機臨時發(fā)電。④溢洪道泄洪不滿足結構穩(wěn)定要求,后接泄洪通道沒有完全疏通。
4工程方案比選
4.1方案一[(分洪渠首+底孔沖砂泄洪洞+壩體+涵洞(設計洪水部分入庫)
托卡依水庫大壩為均質土壩,壩長10km,其中主壩段長6.63km,副壩長3.38km,此次除險加固對大壩進行加高培厚,壩頂加高至1241.70m,上游壩坡1∶3,下游壩坡1∶2.50。在壩體樁號6+624處布置底孔沖砂泄洪洞,采用城門洞型,兩孔布置,孔口尺寸2.50m×3.00m。設計最大泄洪流量85.64m3/s。拆除主壩5+800處老涵洞后原址新建涵洞,涵洞采用城門洞型,斷面尺寸1.20m×1.80m。在水庫上游3.50km入水口處修建分洪渠首,渠首由5孔引洪閘和3孔沖砂閘及80m寬溢流堰組成。
4.2方案二(溢洪道+壩體+涵洞)
水庫大壩均質土壩,對大壩進行加高培厚,壩頂加高至1243.20m,上游壩坡1∶3,下游壩坡1∶2.50。拆除主壩5+800處老涵洞后原址新建涵洞,涵洞采用城門洞型,斷面尺寸1.20m×1.80m。在主壩樁號6+624處新建無閘控制溢洪道,寬度165m,堰頂高程1238.50m,拆除原9+350處溢洪道改建壩體。
4.3工程布置方案比選結果
此次樞紐布置比選從各方案的樞紐布置、地形地質條件、工程安全、施工條件和工程投資等方面進行綜合技術經濟比較,以選擇最優(yōu)方案,見表1。4.3.1施工施工期方案一在渠首上游修建導流渠0.86km、導流堤及渠首圍堰工程,將上游來水全部導入庫區(qū)外圍。方案二修建庫外導流渠2.80km,洪水由庫外導流渠排放,工程量大,投資多。故不論是工期保證還是工程投資,方案一更優(yōu)。4.3.2地形、地質條件方案一渠首工程位于庫區(qū)上游西南方向,場區(qū)總地勢西南、西北高,東北、東南方向低,地面坡降約0.10%,地形較平坦開闊,地面生長紅柳等灌木。地基土巖性為低液限粉土和低液限粘土,低液限粉土和低液限粘土呈互層狀,沉積原因為沖洪積,局部夾有粉細砂透鏡體。底孔沖砂泄洪洞位于大壩放水涵洞以南樁號6+624處,壩后為一條自然沖溝—托卡依水庫老河道,老河道走向大致呈SE114°,河道寬50~90m,河道深5~7m,受水庫滲漏影響,壩后河道內長年積水并向下游徑流排泄。老河道下游地形平坦開闊,5km范圍內均為沖洪積細土平原,地面自然坡降約0.16%。方案二溢洪道布置在大壩放水涵洞以南樁號6+624處,地形、地質條件與方案一的底孔泄洪洞一致;方案二工程布置內容要比方案一少,減少了基礎處理的內容,相比方案一更優(yōu)一些。4.3.3工程引水防沙效果方案一設計洪水部分入庫,校核洪水不入庫,減少泥沙沉積量。底孔沖砂泄洪洞在泄洪的同時,對水庫沖沙也起到一定作用,增加水庫的使用年限。方案二設計、校核洪水入庫,泥沙沉積量增加,溢洪道底高程1238.50m,高程較高,不利于沖砂,增加了水庫泥沙淤積,且減少水庫的使用年限。因此,方案一較優(yōu)方案二些。4.3.4調度運行及安全方案一程調度運行管理在分洪渠首上要復雜一些,設計洪水部分入庫,校核洪水由分洪渠首泄人下游河道,上游布置分洪、泄洪渠首能保證水庫的安全。方案二工程調度運行管理相對方便,發(fā)生設計標準洪水時,水庫可以通過自身調節(jié),能夠發(fā)揮水庫蓄洪調峰的作用,但是100年一遇洪水全部入庫,會危及大壩及下游鐵路的安全。所以從調度運行及安全上方案一更優(yōu)一些。4.3.5經濟上比較從投資上來說,方案一工程投資18344.15萬元,方案二工程投資19675.83萬元,方案一投資最少。5結論從工程布置、地質條件、工程運行、引水防沙效果、工程調度運行安全、施工管理及工程投資等方面綜合比較,方案一具有總體布置合理、調度運行安全、沖砂效果好、工程量小、投資少等優(yōu)點,故方案一作為水庫除險加固方案。
參考文獻:
[1]鄭兆江.新疆某水庫除險加固方案探討[J].黑龍江水利科技,2020(2).
作者:盧康林 單位:新疆昌吉方匯水電設計有限公司
- 上一篇:水工混凝土缺陷修補加固技術分析
- 下一篇:物探技術在地質找礦與資源勘查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