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憲問題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4 02:41:4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jù)多年的文秘經(jīng)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修憲問題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我國修憲問題研究論文
提要:憲法乃國家之磐石、九鼎之重器。憲法雖然只是一張寫著人民權利的紙,但是從產生、修訂到實施,處處都與普通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國現(xiàn)行的“八二憲法”已經(jīng)歷了四次修改,并且都是在一片贊成聲中以壓倒性票數(shù)順利通過的。本文就我國修憲問題探討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并提出修憲成本這一現(xiàn)實問題。
關鍵詞:合理性,司法化,修憲成本
一、我國修憲背景以及修憲實踐
我國的憲政之路一直顯得不平坦,受到的外界干涉和沖擊比較大。我國建立新政權先后頒布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五四憲法”、“七五憲法”、“七八憲法”和現(xiàn)行的“八二憲法”,從世界憲法歷史來看,我國建國以來全面修改憲法的次數(shù)有些過于頻繁,屬于不正?,F(xiàn)象。
中國憲法的權威性一直受到嚴重挑戰(zhàn),可以說在廣大人民心目中憲法的地位沒有設計者設想得那么高,甚至說憲法曾在中國當代歷史上是一個脆弱的玩偶,遭受前所未有的摧殘,以至于出現(xiàn)世界歷史上極其罕見的違憲的黑鏡頭,我國前國家主席劉少奇同志舉著憲法書大聲吶喊,聲討自己的公民基本權利,依然被那些視憲法為無物的人殘忍迫害致死,也出現(xiàn)了“七五憲法”中的一些條文,如同標語口號,甚至用上了語錄。中國曾經(jīng)出現(xiàn)憲法真空期,那是一個無法無天的令人窒息的人治時期,中國人對于憲法這兩個字缺少敬畏和崇高,不像西方憲政國家,憲法的地位甚至可以和他們心中的上帝去比擬,憲法成了他們現(xiàn)實中的上帝,中國人的憲法理念還沒有深入人心,甚至是脆弱的。我國現(xiàn)行的“八二憲法”,總的來說是一部充分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的民主精神,具有廣泛真實的群眾基礎和極其深厚的社會基礎的,可以說是能得到廣大民眾認同的一部憲法,隨著22年的過去,有關這部憲法的話題越來越多,我認為這與廣大民眾的憲政意識崛起有很大關系。
當今我國現(xiàn)行的“八二憲法”已經(jīng)進入第四次大修改了,并且每次都是由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提出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憲法修正案議案,提請全國人大會議審議并且通過。最近一次是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14日下午經(jīng)過投票表決,高票通過憲法修正案。表決票數(shù)是:贊成2863票,反對10票。在這部憲法實施22年里,我國已經(jīng)對憲法共三十一條內容進行了修改,其中1988年4月12日,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了涉及兩項內容的第一次憲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二次修改由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在多達九項內容修改中,值得注意的是國家根本任務表述的改變;1999年3月15日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了涉及六項內容的第三個憲法修正案;2004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了涉及多達十四項內容的憲法修正案。
我國修憲問題探析論文
提要:憲法乃國家之磐石、九鼎之重器。憲法雖然只是一張寫著人民權利的紙,但是從產生、修訂到實施,處處都與普通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國現(xiàn)行的“八二憲法”已經(jīng)歷了四次修改,并且都是在一片贊成聲中以壓倒性票數(shù)順利通過的。本文就我國修憲問題探討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并提出修憲成本這一現(xiàn)實問題。
關鍵詞:合理性,司法化,修憲成本
一、我國修憲背景以及修憲實踐
我國的憲政之路一直顯得不平坦,受到的外界干涉和沖擊比較大。我國建立新政權先后頒布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五四憲法”、“七五憲法”、“七八憲法”和現(xiàn)行的“八二憲法”,從世界憲法歷史來看,我國建國以來全面修改憲法的次數(shù)有些過于頻繁,屬于不正常現(xiàn)象。
中國憲法的權威性一直受到嚴重挑戰(zhàn),可以說在廣大人民心目中憲法的地位沒有設計者設想得那么高,甚至說憲法曾在中國當代歷史上是一個脆弱的玩偶,遭受前所未有的摧殘,以至于出現(xiàn)世界歷史上極其罕見的違憲的黑鏡頭,我國前國家主席劉少奇同志舉著憲法書大聲吶喊,聲討自己的公民基本權利,依然被那些視憲法為無物的人殘忍迫害致死,也出現(xiàn)了“七五憲法”中的一些條文,如同標語口號,甚至用上了語錄。中國曾經(jīng)出現(xiàn)憲法真空期,那是一個無法無天的令人窒息的人治時期,中國人對于憲法這兩個字缺少敬畏和崇高,不像西方憲政國家,憲法的地位甚至可以和他們心中的上帝去比擬,憲法成了他們現(xiàn)實中的上帝,中國人的憲法理念還沒有深入人心,甚至是脆弱的。我國現(xiàn)行的“八二憲法”,總的來說是一部充分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的民主精神,具有廣泛真實的群眾基礎和極其深厚的社會基礎的,可以說是能得到廣大民眾認同的一部憲法,隨著22年的過去,有關這部憲法的話題越來越多,我認為這與廣大民眾的憲政意識崛起有很大關系。
當今我國現(xiàn)行的“八二憲法”已經(jīng)進入第四次大修改了,并且每次都是由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提出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憲法修正案議案,提請全國人大會議審議并且通過。最近一次是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14日下午經(jīng)過投票表決,高票通過憲法修正案。表決票數(shù)是:贊成2863票,反對10票。在這部憲法實施22年里,我國已經(jīng)對憲法共三十一條內容進行了修改,其中1988年4月12日,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了涉及兩項內容的第一次憲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二次修改由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在多達九項內容修改中,值得注意的是國家根本任務表述的改變;1999年3月15日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了涉及六項內容的第三個憲法修正案;2004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了涉及多達十四項內容的憲法修正案。
我國修憲問題研究論文
提要:憲法乃國家之磐石、九鼎之重器。憲法雖然只是一張寫著人民權利的紙,但是從產生、修訂到實施,處處都與普通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國現(xiàn)行的“八二憲法”已經(jīng)歷了四次修改,并且都是在一片贊成聲中以壓倒性票數(shù)順利通過的。本文就我國修憲問題探討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并提出修憲成本這一現(xiàn)實問題。
關鍵詞:合理性,司法化,修憲成本
一、我國修憲背景以及修憲實踐
我國的憲政之路一直顯得不平坦,受到的外界干涉和沖擊比較大。我國建立新政權先后頒布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五四憲法”、“七五憲法”、“七八憲法”和現(xiàn)行的“八二憲法”,從世界憲法歷史來看,我國建國以來全面修改憲法的次數(shù)有些過于頻繁,屬于不正?,F(xiàn)象。
中國憲法的權威性一直受到嚴重挑戰(zhàn),可以說在廣大人民心目中憲法的地位沒有設計者設想得那么高,甚至說憲法曾在中國當代歷史上是一個脆弱的玩偶,遭受前所未有的摧殘,以至于出現(xiàn)世界歷史上極其罕見的違憲的黑鏡頭,我國前國家主席劉少奇同志舉著憲法書大聲吶喊,聲討自己的公民基本權利,依然被那些視憲法為無物的人殘忍迫害致死,也出現(xiàn)了“七五憲法”中的一些條文,如同標語口號,甚至用上了語錄。中國曾經(jīng)出現(xiàn)憲法真空期,那是一個無法無天的令人窒息的人治時期,中國人對于憲法這兩個字缺少敬畏和崇高,不像西方憲政國家,憲法的地位甚至可以和他們心中的上帝去比擬,憲法成了他們現(xiàn)實中的上帝,中國人的憲法理念還沒有深入人心,甚至是脆弱的。我國現(xiàn)行的“八二憲法”,總的來說是一部充分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的民主精神,具有廣泛真實的群眾基礎和極其深厚的社會基礎的,可以說是能得到廣大民眾認同的一部憲法,隨著22年的過去,有關這部憲法的話題越來越多,我認為這與廣大民眾的憲政意識崛起有很大關系。
當今我國現(xiàn)行的“八二憲法”已經(jīng)進入第四次大修改了,并且每次都是由中國******中央委員會提出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憲法修正案議案,提請全國人大會議審議并且通過。最近一次是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14日下午經(jīng)過投票表決,高票通過憲法修正案。表決票數(shù)是:贊成2863票,反對10票。在這部憲法實施22年里,我國已經(jīng)對憲法共三十一條內容進行了修改,其中1988年4月12日,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了涉及兩項內容的第一次憲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二次修改由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在多達九項內容修改中,值得注意的是國家根本任務表述的改變;1999年3月15日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了涉及六項內容的第三個憲法修正案;2004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了涉及多達十四項內容的憲法修正案。
我國修憲問題分析論文
提要:憲法乃國家之磐石、九鼎之重器。憲法雖然只是一張寫著人民權利的紙,但是從產生、修訂到實施,處處都與普通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國現(xiàn)行的“八二憲法”已經(jīng)歷了四次修改,并且都是在一片贊成聲中以壓倒性票數(shù)順利通過的。本文就我國修憲問題探討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并提出修憲成本這一現(xiàn)實問題。
關鍵詞:合理性,司法化,修憲成本
一、我國修憲背景以及修憲實踐
我國的憲政之路一直顯得不平坦,受到的外界干涉和沖擊比較大。我國建立新政權先后頒布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五四憲法”、“七五憲法”、“七八憲法”和現(xiàn)行的“八二憲法”,從世界憲法歷史來看,我國建國以來全面修改憲法的次數(shù)有些過于頻繁,屬于不正?,F(xiàn)象。
中國憲法的權威性一直受到嚴重挑戰(zhàn),可以說在廣大人民心目中憲法的地位沒有設計者設想得那么高,甚至說憲法曾在中國當代歷史上是一個脆弱的玩偶,遭受前所未有的摧殘,以至于出現(xiàn)世界歷史上極其罕見的違憲的黑鏡頭,我國前國家主席劉少奇同志舉著憲法書大聲吶喊,聲討自己的公民基本權利,依然被那些視憲法為無物的人殘忍迫害致死,也出現(xiàn)了“七五憲法”中的一些條文,如同標語口號,甚至用上了語錄。中國曾經(jīng)出現(xiàn)憲法真空期,那是一個無法無天的令人窒息的人治時期,中國人對于憲法這兩個字缺少敬畏和崇高,不像西方憲政國家,憲法的地位甚至可以和他們心中的上帝去比擬,憲法成了他們現(xiàn)實中的上帝,中國人的憲法理念還沒有深入人心,甚至是脆弱的。我國現(xiàn)行的“八二憲法”,總的來說是一部充分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的民主精神,具有廣泛真實的群眾基礎和極其深厚的社會基礎的,可以說是能得到廣大民眾認同的一部憲法,隨著22年的過去,有關這部憲法的話題越來越多,我認為這與廣大民眾的憲政意識崛起有很大關系。
當今我國現(xiàn)行的“八二憲法”已經(jīng)進入第四次大修改了,并且每次都是由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提出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憲法修正案議案,提請全國人大會議審議并且通過。最近一次是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14日下午經(jīng)過投票表決,高票通過憲法修正案。表決票數(shù)是:贊成2863票,反對10票。在這部憲法實施22年里,我國已經(jīng)對憲法共三十一條內容進行了修改,其中1988年4月12日,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了涉及兩項內容的第一次憲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二次修改由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在多達九項內容修改中,值得注意的是國家根本任務表述的改變;1999年3月15日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了涉及六項內容的第三個憲法修正案;2004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了涉及多達十四項內容的憲法修正案。
憲法修改權性質與界限研究論文
憲法的穩(wěn)定性與適應性是辯證統(tǒng)一,憲法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構成社會共同體的基本價值體系與目標。憲法與社會生活之間既存在沖突,又存在協(xié)調,沖突是絕對的,協(xié)調是相對的。憲法學的重要任務是尋求憲法規(guī)范與社會現(xiàn)實保持協(xié)調的條件與機制,有效地預防與解決憲法運行中的違憲現(xiàn)象。[2]在現(xiàn)代憲法學研究領域中我們經(jīng)常遇到各種形式的沖突現(xiàn)象,當運用憲法解釋權無法解決或者不能有效地解決憲法與社會沖突時通常運用憲法修改權,但憲法修改權本身是有界限的。本文擬對憲法修改權的性質與界限問題進行探討。
(一)
憲法修改是指憲法正式施行后,隨著社會生活的發(fā)展與變化,出現(xiàn)憲法規(guī)范與社會生活發(fā)生沖突時,特定機關依據(jù)憲法的程序,以明示的方法對憲法典的條文或文句進行補充、調整的活動。從一般意義上講,憲法修改存在的基本條件是:一是成文憲法的存在。不成文憲法體制下實際上不存在憲法修改問題;二是形式意義憲法的存在;[3]三是當運用憲法解釋權達到極限時人們可以運用修憲方式解決社會的各種沖突。[4]
憲法修改是調整憲法規(guī)范與社會生活沖突的基本形式之一,其基本目的是提高和保持憲法規(guī)范的現(xiàn)實適應性,發(fā)揮憲法調整社會生活的基本功能。憲法修改不同于憲法改革、憲法破壞、憲法變遷等概念。憲法學視野中的“憲法改革”指的是憲法體制的重大變動,實際上超越了修改的范圍,是一種創(chuàng)制新憲法的結果。[5]憲法破壞是一種對憲法規(guī)范內容的蔑視與人為的變更,有時雖然形式上經(jīng)過了法定的程序,但本質上是對憲法原則的破壞。憲法修改也不同于“憲法的特別措施”。憲法的特別措施一般分為“無視憲法的特別措施”與“尊重憲法的特別措施”。前者是指不經(jīng)過憲法規(guī)定的程序,采取不同于憲法規(guī)定措施的情況。后者是指根據(jù)具有憲法效力的法律或憲法修改程序采取不同于憲法規(guī)定措施的情況。按照憲法程序作出違背憲法規(guī)定的措施是否具有正當性是需要論證的重要命題。從多數(shù)國家的憲法實踐看,即使出于尊重憲法的目的,如采取的措施違反憲法規(guī)定,就有可能造成違憲的社會效果。
憲法修改一般有兩個方面原因:在主觀上,由于制憲者或修憲者認識能力的限制,對憲法內容的設計與原則的確定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造成憲法規(guī)定內容的不確定性,影響憲法權威的維護。對因主觀能力的局限性而導致的憲法與社會生活的重大矛盾,有時難以通過憲法解釋權予以解決。在客觀上,憲法是在調整社會生活中得到發(fā)展和完善的,社會的變化不斷向憲法規(guī)范提出新的課題,要求憲法適應社會生活的變化。憲法修改是保持憲法與社會生活的協(xié)調、解決違憲的基本形式之一。憲法修改一方面反映了社會的需求,同時修改后的憲法又為社會的發(fā)展提供更合理的法律基礎。
憲法修改權(amendingpower)是修改憲法的一種力,是依制憲權而產生的權力形態(tài),一般稱之為“制度化的制憲權”。由制憲權中派生的修憲權低于制憲權而高于立法權。修憲權與立法權盡管都是依據(jù)憲法規(guī)定的國家權力的行使,但修憲權對象作為國家根本制度的內容,不同于制定普通法律的立法權。因此,行使修憲權時應嚴格地受制憲權的約束,不得違背制憲權的基本精神與原則。制憲權與修憲權的界限是我們研究憲法運行機制的基本出發(fā)點。
憲法程序的不足及完善詮釋
摘要:憲法修改是保持憲法現(xiàn)實適應性的重要途徑之一。而修憲則需要科學的修憲程序規(guī)制,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修憲的社會效益和政治效益。本文通過研究我國目前的修憲程序,就憲法修改程序存在的問題,在結合國外成功經(jīng)驗的基礎上,提出了我國修憲程序完善的相關設想。
關鍵詞:憲法修改修憲程序社會效益
憲法修改程序是指憲法在正式實施后,由于其部分或全部規(guī)定與現(xiàn)實社會發(fā)展不相適應,有修改權的國家機關對其內容作適當性修正的步驟和程序。為了解決成文憲法的穩(wěn)定性與現(xiàn)實憲法的恒動性之問的矛盾,必須對憲法進行適時修改。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和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在修改過程中,必須有嚴格憲法修改程序,以控制憲法修改的頻度和期限,既增強憲法的適應能力,又保持成文憲法的相對穩(wěn)定性。目前,幾乎所有的成文憲法國家,都在其憲法典中對憲法修改程序中的一些基木問題作了全面系統(tǒng)的規(guī)定。這些歷經(jīng)時間滌蕩的程序性規(guī)則,積淀于各國的憲政制度之中,成為維護憲法秩序、保障各項憲法規(guī)范的科學、公正所不可或缺的前提條件。
一、我國修憲程序的憲法規(guī)范
從各國對憲法修改程序的規(guī)定看,憲法修改的程序主要包括提案程序、公告程序、議決程序、公布程序等四個方面的內容。我國自從1954年制定首部憲法以來,共進行了九次修憲,其中大修即全面修改三次,小修即局部修改六次。,豐富的修憲實踐,促進了我國憲法修改程序逐步完善?,F(xiàn)行1982年憲法明確規(guī)定:“憲法的修使人們對于修憲程序的特殊性和嚴肅性有了清晰的認識。但是,與其他國家的憲法修改制度相比較和憲法修改的現(xiàn)實需要來看,我國憲法修改的程序尚存在一些不足。改,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者五分之一以上人大代表提議,并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全體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數(shù)通過?!边@一規(guī)定對于憲法修改程序中的兩個核心問題一憲法修正案議案的提出和表決一做了明確的規(guī)范。
二、我國現(xiàn)行修憲程序中的不足
憲法修改程序不足及完善探索
摘要:憲法修改是保持憲法現(xiàn)實適應性的重要途徑之一。而修憲則需要科學的修憲程序規(guī)制,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修憲的社會效益和政治效益。本文通過研究我國目前的修憲程序,就憲法修改程序存在的問題,在結合國外成功經(jīng)驗的基礎上,提出了我國修憲程序完善的相關設想。
關鍵詞:憲法修改修憲程序社會效益
憲法修改程序是指憲法在正式實施后,由于其部分或全部規(guī)定與現(xiàn)實社會發(fā)展不相適應,有修改權的國家機關對其內容作適當性修正的步驟和程序。為了解決成文憲法的穩(wěn)定性與現(xiàn)實憲法的恒動性之問的矛盾,必須對憲法進行適時修改。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和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在修改過程中,必須有嚴格憲法修改程序,以控制憲法修改的頻度和期限,既增強憲法的適應能力,又保持成文憲法的相對穩(wěn)定性。目前,幾乎所有的成文憲法國家,都在其憲法典中對憲法修改程序中的一些基木問題作了全面系統(tǒng)的規(guī)定。這些歷經(jīng)時間滌蕩的程序性規(guī)則,積淀于各國的憲政制度之中,成為維護憲法秩序、保障各項憲法規(guī)范的科學、公正所不可或缺的前提條件。
一、我國修憲程序的憲法規(guī)范
從各國對憲法修改程序的規(guī)定看,憲法修改的程序主要包括提案程序、公告程序、議決程序、公布程序等四個方面的內容。我國自從1954年制定首部憲法以來,共進行了九次修憲,其中大修即全面修改三次,小修即局部修改六次。,豐富的修憲實踐,促進了我國憲法修改程序逐步完善。現(xiàn)行1982年憲法明確規(guī)定:“憲法的修使人們對于修憲程序的特殊性和嚴肅性有了清晰的認識。但是,與其他國家的憲法修改制度相比較和憲法修改的現(xiàn)實需要來看,我國憲法修改的程序尚存在一些不足。改,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者五分之一以上人大代表提議,并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全體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數(shù)通過。”這一規(guī)定對于憲法修改程序中的兩個核心問題一憲法修正案議案的提出和表決一做了明確的規(guī)范,
二、我國現(xiàn)行修憲程序中的不足
小議憲法修改程序的不足及完善
摘要:憲法修改是保持憲法現(xiàn)實適應性的重要途徑之一。而修憲則需要科學的修憲程序規(guī)制,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修憲的社會效益和政治效益。本文通過研究我國目前的修憲程序,就憲法修改程序存在的問題,在結合國外成功經(jīng)驗的基礎上,提出了我國修憲程序完善的相關設想。
關鍵詞:憲法修改修憲程序社會效益
憲法修改程序是指憲法在正式實施后,由于其部分或全部規(guī)定與現(xiàn)實社會發(fā)展不相適應,有修改權的國家機關對其內容作適當性修正的步驟和程序。為了解決成文憲法的穩(wěn)定性與現(xiàn)實憲法的恒動性之問的矛盾,必須對憲法進行適時修改。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和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在修改過程中,必須有嚴格憲法修改程序,以控制憲法修改的頻度和期限,既增強憲法的適應能力,又保持成文憲法的相對穩(wěn)定性。目前,幾乎所有的成文憲法國家,都在其憲法典中對憲法修改程序中的一些基木問題作了全面系統(tǒng)的規(guī)定。這些歷經(jīng)時間滌蕩的程序性規(guī)則,積淀于各國的憲政制度之中,成為維護憲法秩序、保障各項憲法規(guī)范的科學、公正所不可或缺的前提條件。
一、我國修憲程序的憲法規(guī)范
從各國對憲法修改程序的規(guī)定看,憲法修改的程序主要包括提案程序、公告程序、議決程序、公布程序等四個方面的內容。我國自從1954年制定首部憲法以來,共進行了九次修憲,其中大修即全面修改三次,小修即局部修改六次。,豐富的修憲實踐,促進了我國憲法修改程序逐步完善?,F(xiàn)行1982年憲法明確規(guī)定:“憲法的修使人們對于修憲程序的特殊性和嚴肅性有了清晰的認識。但是,與其他國家的憲法修改制度相比較和憲法修改的現(xiàn)實需要來看,我國憲法修改的程序尚存在一些不足。改,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者五分之一以上人大代表提議,并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全體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數(shù)通過?!边@一規(guī)定對于憲法修改程序中的兩個核心問題一憲法修正案議案的提出和表決一做了明確的規(guī)范。
二、我國現(xiàn)行修憲程序中的不足
我國憲法原文問題論文
童之偉先生的《我國憲法原文與修正案的組合問題》(《中國法學》2003年第3期)對各國憲法原文和修正案之間的組合方式進行了詳細的考察,并且對我國自從1988年修憲以來,一直沒有確定憲法原文與修正案之間的組合方式,提出了批評和建議,認為應該以下次修憲為契機,確定正式的憲法文本,但對于究竟應該采用何種方式以及理由,作出的說明還不足以讓人信服。那么,到底何種組合方式,亦即什么樣的憲法文本才是恰當?shù)?。筆者擬在童之偉先生一文的基礎上談些補充性的見解。
憲法原文與修正案的組合存在多種方式,而且,各種方式也都有利弊。但采取什么方式的關鍵問題在于該國的歷史實踐和法律的規(guī)定,考察我國修改法律的歷史實踐和《立法法》的規(guī)定,我國憲法原文和修正案的組合方式應該采取瑞士模式,這種模式筆者稱為替代或者置換的方式:根據(jù)修正案的內容,公布新的憲法文本。理由如下:
第一,從我國法律修改的歷史實踐看,無論修改內容多或少,大多采取此種方式。如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修正案(草案)》,決定對《律師法》作如下修改:
一、第六條修改為:“取得律師資格應當經(jīng)過國家統(tǒng)一的司法考試。具有高等院校法律專業(yè)本科以上學歷,或者高等院校其他專業(yè)本科以上學歷具有法律專業(yè)知識的人員,經(jīng)國家司法考試合格的,取得資格。
“適用前款規(guī)定的學歷條件確有困難的地方,經(jīng)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審核確定,在一定期限內,可以將學歷條件放寬為高等院校法律專業(yè)??茖W歷?!?/p>
二、本決定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日本憲法和平條款修改分析
摘要:憲法的修改以不違背憲法精神及其規(guī)范內涵為前提。作為日本憲法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九條所昭示的和平主義精神著稱于世,并對維護世界和平產生深遠影響,在憲法中居于根本性地位。但安倍內閣極力推動修憲進程,以調整修憲程序、通過新《安保法》及結果論立場等形式,意圖突破第九條對日本發(fā)展軍事力量的限制,借此為集體自衛(wèi)權的行使提供依據(jù)。此舉不僅對和平主義主導下的國際法秩序造成嚴重沖擊,還將導致憲法精神的根本性變更,難以在正當性層面得到自我證成。
關鍵詞:日本修憲;憲法;和平條款
現(xiàn)行日本憲法于二戰(zhàn)后在美國主導下制定,核心內容有二:一是改變天皇統(tǒng)治下“君權神授”的專制思想,代之以國民主權為核心的民主制度;二是申明放棄戰(zhàn)爭及不保有軍事力量的基本立場,以憲法形式限制國家軍事權力,消除軍國主義對世界和平的潛在威脅。前者已通過國家權力的移轉形成了天皇虛位、國民主權的現(xiàn)代民主政治制度,并在制度實踐中保持了高度的穩(wěn)定性;后者則通過憲法第九條確立了和平主義的基本框架,嚴格規(guī)制日本軍事力量的擴張。而近年安倍內閣主導修憲的核心議題,即力圖修改被稱為和平條款的憲法第九條,極力突破日本在軍事擴張上的限制。2016年7月,日本執(zhí)政聯(lián)盟在第24屆參議院選舉中獲得三分之二以上席位。在此基礎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重啟修憲程序,并提出“在2020年實施新憲法”的修憲目標。但安倍內閣為推動修憲而創(chuàng)造的政治條件并不足以證明修憲本身的正當性?,F(xiàn)有研究中,學者多立足于國際政治視角,集中探討修憲背后的國際局勢,較少關注法學規(guī)范?;谠摻嵌鹊难芯靠瞻祝疚膶⒁詰椃ɡ碚摓榍腥胍暯?,從憲法修改的適用條件出發(fā),明確修憲權行使的界限,探討日本憲法第九條的規(guī)范性內涵,并對安倍內閣修憲工作的正當性提出質疑。
一、憲法修改的界限
憲法修改,即修憲機關根據(jù)憲法規(guī)定的特定修改程序,刪除、增加、變更憲法不適應社會實際的部分內容。①修憲權是制憲權所設定的權力,為此不能變更作為憲法根基的價值原理,否則就超越了修憲的范圍,等于革命或重新制定憲法。為使修憲權在合理框架內運行,防止修憲主導者隨意改變憲法基本精神,必須對修憲權進行形式和內容上的限制。②形式上,修憲必須遵守憲法所規(guī)定的程序;內容上,結合世界各國的立法例,憲法所確立的根本國家制度、領土范圍、共和政體等根本性條款,應當視為不得修改的內容,一旦修改將導致憲法規(guī)范的徹底變更。日本憲法第96條已對修憲程序加以明確規(guī)定,因此在程序層面解釋空間較小,爭議不大;而關于修憲的實質性限制,往往存在解釋論上的分歧。對此日本學者蘆部信喜認為,憲法變遷應同時具備兩個特征:第一,憲法規(guī)范的現(xiàn)實意義已經(jīng)發(fā)生變化;第二,這種變化不違反憲法精神。③其憲法變遷理論從憲法規(guī)范的內涵出發(fā),充分尊重憲法條文本身的價值,將對憲法規(guī)范的捍衛(wèi)置于政治利益的考量之上,維護了憲法的獨立性與權威性,為憲法主流學說所接受?;谏鲜隼碚?,若第九條在日本憲法中處于根本性地位,其所確立的和平主義原則作為憲法的基本精神及價值取向,深刻影響了本國國民乃至世界各國對日本憲法的認知,則該條款也屬于不可修改的內容。若以時代需要為由對其妄加修改,將改變日本憲法性質,無異于重新制定憲法??梢?,若要討論日本修憲的正當性問題,應明確憲法第九條在整個憲法體系中的地位,分析該條款的規(guī)范性內涵及其在日本國家治理和維護世界和平中的重要意義。
二、和平憲法的規(guī)范性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