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凍害范文10篇

時間:2024-03-30 06:57:3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小麥凍害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小麥凍害

小麥冬季凍害預防

1易遭受冬季凍害的苗類

小麥凍害發(fā)生的嚴重程度除與溫度有關外,還與麥苗冬前的葉齡有關,也就是與麥苗越冬時的壯、旺、弱程度有關。一般來說,適期播種的麥苗生長健壯,抗寒能力較強。從小麥單株個體來分析,日平均氣溫達到0℃小麥開始進入越冬期時,冬性品種主莖有6葉或6葉1心,單株有5~7個分蘗,7~10條次生根;半冬性品種主莖有6葉,單株有3~5個分蘗,5~7條次生根;春性品種主莖有5葉或5葉1心,單株有2~3個分蘗,3~5條次生根,可視為壯苗,抗寒能力較強。葉齡高于上述指標的旺苗,抗寒能力明顯降低;葉齡略低于上述指標的一般苗,抗寒能力也較好;葉齡顯著比上述指標低的弱苗,抗寒能力較弱,但是比旺苗好。以下苗類抗寒能力較弱,冬季可能發(fā)生不同程度的凍害,應該加強冬前管理,增強抗寒能力,防御冬季低溫凍害。①播種過早的旺長苗;②播種過遲的無分蘗的獨腳苗;③密度過大的無分蘗的弱苗;④整地粗放、垡塊架空的吊根苗;⑤爛耕爛種的濕僵苗;⑥播種過淺的漏籽苗;⑦排水不良的水漬苗;⑧土壤肥力不足的黃瘦弱苗;⑨氮肥過多的旺長苗;⑩除草劑使用不當造成的藥害苗;{11}土壤干旱造成的失水苗;{12}播種過深的弱苗。

2冬季凍害的癥狀

根據小麥受凍后的植株癥狀表現可分為嚴重凍害和一般凍害。嚴重凍害發(fā)生在已拔節(jié)或即將拔節(jié)的麥田,主莖和大分蘗生長點的幼穗受凍,生長點不透明,萎縮變形,失水干枯,心葉不出,逐漸死亡。因為在一株小麥中,主莖和大分蘗的發(fā)育進程比小分蘗早,先進入拔節(jié)期,所以主莖和大分蘗容易遭受凍害,而小分蘗不會受凍。在小麥遭受嚴重凍害后及時采取肥水促進,這些小分蘗還可以抽穗,但穗小,粒重輕,嚴重影響產量。一般凍害發(fā)生在沒有拔節(jié)的麥田,癥狀表現為葉片受凍,黃白干枯,但主莖和分蘗沒有凍死,對小麥產量影響很小。

3發(fā)生冬季凍害的原因

3.1品種因素

查看全文

小麥凍害防御措施

1小麥凍害類型

小麥遭受凍害的外因是越冬條件不利,內因是本身抗寒能力差,按小麥凍害發(fā)生的時期和特點可分為4個類型。

1.1初冬溫度驟降型

小麥越冬初期(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小麥的幼苗未經過抗寒性鍛煉,抗凍能力較差。突遇日平均氣溫驟降10℃以上,最低氣溫低于-10℃以下的天氣時,一些苗質弱、整地差、土壤空隙大及缺墑的麥田葉片迅速青枯,早播旺苗可凍傷幼穗生長錐。

1.2冬季長寒型或越冬交替凍融型

小麥越冬期間(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中旬),冬季持續(xù)低溫并多次出現強寒流或越冬期間因天氣反常造成凍融交替而致使小麥受災。該型有2種情況,一是由于長期受嚴寒天氣的影響而導致的小麥地上部嚴重枯萎甚至成片死苗;二是進入越冬期的麥苗因受氣溫回升的影響其生長錐萌動,而萌動后的麥苗因抗寒力下降,此時如遇降溫則極易造成凍害、死苗。

查看全文

探索小麥凍害成因和預防補救方法

摘要:介紹了小麥凍害的發(fā)生癥狀,分析了其發(fā)生的原因,提出預防和補救措施,旨在為小麥凍害防御工作提供指導,達到提高小麥產量的目的。

關鍵詞:小麥凍害癥狀發(fā)病原因預防措施補救措施

小麥凍害包括冬季凍害、春霜凍害和低溫冷害3種類型,其中尤以3~4月出現的春霜凍對小麥產量和品質的影響最重。近年來,小麥凍害現象頻頻發(fā)生,導致小麥減產,嚴重影響小麥產量。凍害除了與天氣降溫強度和低溫持續(xù)時間的長短有關外,與播種和田間管理等方面也有很大關系。

一、小麥凍害的癥狀

根據小麥受凍后的植株癥狀表現可分為嚴重凍害和一般凍害。嚴重凍害發(fā)生在已拔節(jié)或即將拔節(jié)的麥田,主莖和大分蘗生長點的幼穗受凍,生長點不透明,萎縮變形,失水干枯,心葉不出,逐漸死亡。因為在一株小麥中,主莖和大分蘗的發(fā)育進程比小分蘗早,先進入拔節(jié)期,所以主莖和大分蘗容易遭受凍害,而小分蘗不會受凍。在小麥遭受嚴重凍害后及時采取肥水促進,這些小分蘗還可以抽穗,但穗小、粒重輕,嚴重影響產量。一般凍害發(fā)生在沒有拔節(jié)的麥田,癥狀表現為葉片受凍、黃白干枯,但主莖和分蘗沒有凍死,對小麥產量影響很小[1]。

二、發(fā)生原因

查看全文

小麥凍害后的管理方案

摘要:通過對小麥冬季發(fā)生的凍害癥狀介紹及原因分析,提出預防冬季凍害發(fā)生的栽培技術和發(fā)生冬季凍害后的補救措施,旨在為小麥凍害防御工作提供指導,達到提高小麥產量的目的。

關鍵詞:凍害癥狀;凍害原因;預防與補救措施

近年來,小麥被凍害現象頻頻發(fā)生,導致減產,嚴重影響小麥的畝產量。凍害除了與天氣降溫強度和低溫持續(xù)時間的長短有關,但也播種和田間管理等方面有很大關系。

一、小麥凍害的癥狀

根據小麥受凍后的植株癥狀表現可分為嚴重凍害和一般凍害。嚴重凍害發(fā)生在已拔節(jié)或即將拔節(jié)的麥田,主莖和大分蘗生長點的幼穗受凍,生長點不透明,萎縮變形,失水干枯,心葉不出,逐漸死亡。因為在一株小麥中,主莖和大分蘗的發(fā)育進程比小分蘗早,先進入拔節(jié)期,所以主莖和大分蘗容易遭受凍害,而小分蘗不會受凍。在小麥遭受嚴重凍害后及時采取肥水促進,這些小分蘗還可以抽穗,但穗小,粒重輕,嚴重影響產量。一般凍害發(fā)生在沒有拔節(jié)的麥田,癥狀表現為葉片受凍,黃白干枯,但主莖和分蘗沒有凍死,對小麥產量影響很小。

二、發(fā)生凍害的原因

查看全文

小麥凍害管理論文

一、小麥凍害的癥狀

根據小麥受凍后的植株癥狀表現可分為嚴重凍害和一般凍害。嚴重凍害發(fā)生在已拔節(jié)或即將拔節(jié)的麥田,主莖和大分蘗生長點的幼穗受凍,生長點不透明,萎縮變形,失水干枯,心葉不出,逐漸死亡。因為在一株小麥中,主莖和大分蘗的發(fā)育進程比小分蘗早,先進入拔節(jié)期,所以主莖和大分蘗容易遭受凍害,而小分蘗不會受凍。在小麥遭受嚴重凍害后及時采取肥水促進,這些小分蘗還可以抽穗,但穗小,粒重輕,嚴重影響產量。一般凍害發(fā)生在沒有拔節(jié)的麥田,癥狀表現為葉片受凍,黃白干枯,但主莖和分蘗沒有凍死,對小麥產量影響很小。

二、發(fā)生凍害的原因

1.氣候因素。近年來的暖冬現象使小麥在越冬初期的日均溫度較常年偏高2~3℃,由于受暖冬氣候的影響,小麥生長發(fā)育進程加快,拔節(jié)期提前,抗凍性降低。而越冬期間或越冬期過后溫度驟降至-10℃左右,隨后低溫持續(xù)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這種強降溫及持續(xù)的低溫天氣使沒有經過抗寒鍛煉的小麥遭遇凍害。

2.耕作因素。在小麥種植區(qū),相當多的農民朋友為了早點外出打工,早早把小麥播種完畢。播種偏早時,土壤水分充足,促使小麥旺長,造成小麥冬前拔節(jié),有機物積累減少,抗寒能力降低,凍害來臨時麥苗受損嚴重或者部分農民為搶墑播種,大多數地塊整地粗放,造成麥苗落土較深,形成弱苗;田土坷垃大,不利于根系下扎,麥苗素質差,同時冷空氣易侵入土下,凍傷根系;覆土不勻,形成露籽苗易受凍害。另外,三溝不配套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因為排水不良,易發(fā)生冰凍現象,從而導致小麥凍害發(fā)生。

3.肥力因素。部分農民在農業(yè)種植上過多依賴化肥或因圖省事在小麥播種時施肥量過大且將氮肥一次性作基肥施用,造成小麥冬前旺長,極易發(fā)生凍害。而冬前缺肥的田塊,麥苗幼苗黃瘦,葉片小,生長緩慢,分蘗少,積累的糖分少,不耐凍,在氣溫驟降時易受凍害。

查看全文

小麥冬季凍害預防論文

論文關鍵詞小麥凍害;易遭凍苗類;凍害癥狀;凍害原因;預防與補救措施

論文摘要根據小麥易遭受冬季凍害的苗類和凍害癥狀,分析小麥發(fā)生凍害的原因,提出預防冬季凍害發(fā)生的栽培技術和發(fā)生冬季凍害后的補救措施,以加強防御和補救意識,提高小麥產量。

近年來江淮麥區(qū)發(fā)生了小麥凍害,導致減產,嚴重影響小麥生產。凍害與寒潮降溫強度和低溫持續(xù)時間的長短有關,但凍害也與品種、播期和栽培管理等方面有很大關系。應及時采取科學的預防和補救措施,使小麥生產趨利避害,達到高產穩(wěn)產。

1易遭受冬季凍害的苗類

小麥凍害發(fā)生的嚴重程度除與溫度有關外,還與麥苗冬前的葉齡有關,也就是與麥苗越冬時的壯、旺、弱程度有關。一般來說,適期播種的麥苗生長健壯,抗寒能力較強。從小麥單株個體來分析,日平均氣溫達到0℃小麥開始進入越冬期時,冬性品種主莖有6葉或6葉1心,單株有5~7個分蘗,7~10條次生根;半冬性品種主莖有6葉,單株有3~5個分蘗,5~7條次生根;春性品種主莖有5葉或5葉1心,單株有2~3個分蘗,3~5條次生根,可視為壯苗,抗寒能力較強。葉齡高于上述指標的旺苗,抗寒能力明顯降低;葉齡略低于上述指標的一般苗,抗寒能力也較好;葉齡顯著比上述指標低的弱苗,抗寒能力較弱,但是比旺苗好。以下苗類抗寒能力較弱,冬季可能發(fā)生不同程度的凍害,應該加強冬前管理,增強抗寒能力,防御冬季低溫凍害。①播種過早的旺長苗;②播種過遲的無分蘗的獨腳苗;③密度過大的無分蘗的弱苗;④整地粗放、垡塊架空的吊根苗;⑤爛耕爛種的濕僵苗;⑥播種過淺的漏籽苗;⑦排水不良的水漬苗;⑧土壤肥力不足的黃瘦弱苗;⑨氮肥過多的旺長苗;⑩除草劑使用不當造成的藥害苗;{11}土壤干旱造成的失水苗;{12}播種過深的弱苗。

2冬季凍害的癥狀

查看全文

小麥冬季凍害御防策略研究論文

【摘要】近年來,小麥凍害問題幾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發(fā)生,小麥凍害對小麥的產量產生不利影響,給農業(yè)生產造成了一些損失。為了減少凍害損失,確保小麥安全越冬,本文對小麥凍害發(fā)生的原因及御防措施做了簡單的分析介紹。

【關鍵詞】冬小麥越冬分析

一、小麥凍害類型

1.初冬溫度驟降型

小麥越冬初期(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小麥的幼苗未經過抗寒性鍛煉,抗凍能力較差。突遇日平均氣溫驟降10℃以上,最低氣溫低于-10℃以下的天氣時,一些苗質弱、整地差、土壤空隙大及缺墑的麥田葉片迅速青枯,早播旺苗可凍傷幼穗生長錐。

2.冬季長寒型或越冬交替凍融型

查看全文

農業(yè)局麥田管理技術意見

目前,雨水已過,西南麥區(qū)小麥已拔節(jié),長江中下游麥區(qū)小麥開始拔節(jié),黃淮麥區(qū)小麥返青,北部冬麥區(qū)和西北冬麥區(qū)小麥即將進入返青期,小麥生產進入了春季管理的關鍵時期。冬小麥在返青期開始發(fā)生春季分蘗;拔節(jié)期分蘗兩極分化,大分蘗成穗,小分蘗死亡。這一時期是促弱苗轉壯苗、控旺苗穩(wěn)健生長的重要時期。今年春季麥田管理的主要目標是:促弱苗早發(fā)增蘗,穩(wěn)壯苗生長保蘗,控旺苗抑制分蘗,防凍防倒,抗旱保墑,調節(jié)群體,協調發(fā)展,奪取小麥豐收。

去年秋種,我國黃淮海小麥主產區(qū)適當推遲播期,冬前麥苗群體結構合理,一類苗占總面積的41.3%,二類苗占41.3%,三類苗占17.4%,旺苗面積很小,奠定了今年小麥豐產的群體基礎。此外,去年12月至今年1月上旬,主產麥區(qū)氣溫平緩下降,有利于小麥抗寒鍛煉,增強小麥抗凍性,同時土壤墑情較好,雖然1月中下旬發(fā)生強降溫天氣,黃淮南部和長江中下游麥區(qū)降大雪,但由于小麥經受一定程度抗寒鍛煉,除極少數旺長麥田遭受凍害外,大部麥田受雪災影響較小。

此外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是黃淮海北部麥區(qū)和西北麥區(qū)受小麥播種季節(jié)降雨影響,播種期較往年推遲10-15天,目前苗情偏弱,主莖葉片少,分蘗少,根系發(fā)育差,群體偏小。針對以上分析,農業(yè)部小麥專家指導組研究提出了今年春季麥田管理的應對技術意見,供各地參考。

一、黃淮海麥區(qū)春季管理技術

(一)冬季受凍害麥田的管理

要盡快研究確定目前我國小麥凍害的田間判別標準。小麥專家指導組經過幾年研究認為,擬根據我國農業(yè)統(tǒng)計指標,與農作物受災、成災和絕收面積標準相對應,將我國小麥凍害分為三大類:第一類凍害最輕,可稱為一般凍害,即小麥葉片受凍,主莖和大分蘗凍傷較輕。此類凍害麥田,可通過加強肥水管理進行恢復,小麥產量一般不受影響。但如不及時加強管理,將較正常年景產量減產一成以上;第二類凍害次之,可稱為中度凍害,即小麥部分主莖和大分蘗凍傷或凍死,但中分蘗和小分蘗正常。此類凍害麥田,如果及時加強管理,促進中分蘗和小分蘗成穗,將對產量影響較小。但如不及時加強管理,將較正常年景產量減少三成以上;第三類凍害最重,可稱為嚴重凍害,即小麥主莖、大分蘗和中分蘗嚴重凍死。此類凍害,如果及早加強肥水管理,努力促進小分蘗成穗,將可獲得一定產量。但如果錯過時機或管理措施嚴重滯后,將較正常年景產量減少七成以上。

查看全文

農業(yè)局小麥麥田技術管理意見

目前,雨水已過,西南麥區(qū)小麥已拔節(jié),長江中下游麥區(qū)小麥開始拔節(jié),黃淮麥區(qū)小麥返青,北部冬麥區(qū)和西北冬麥區(qū)小麥即將進入返青期,小麥生產進入了春季管理的關鍵時期。冬小麥在返青期開始發(fā)生春季分蘗;拔節(jié)期分蘗兩極分化,大分蘗成穗,小分蘗死亡。這一時期是促弱苗轉壯苗、控旺苗穩(wěn)健生長的重要時期。今年春季麥田管理的主要目標是:促弱苗早發(fā)增蘗,穩(wěn)壯苗生長保蘗,控旺苗抑制分蘗,防凍防倒,抗旱保墑,調節(jié)群體,協調發(fā)展,奪取小麥豐收。

去年秋種,我國黃淮海小麥主產區(qū)適當推遲播期,冬前麥苗群體結構合理,一類苗占總面積的41.3%,二類苗占41.3%,三類苗占17.4%,旺苗面積很小,奠定了今年小麥豐產的群體基礎。此外,去年12月至今年1月上旬,主產麥區(qū)氣溫平緩下降,有利于小麥抗寒鍛煉,增強小麥抗凍性,同時土壤墑情較好,雖然1月中下旬發(fā)生強降溫天氣,黃淮南部和長江中下游麥區(qū)降大雪,但由于小麥經受一定程度抗寒鍛煉,除極少數旺長麥田遭受凍害外,大部麥田受雪災影響較小。

此外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是黃淮海北部麥區(qū)和西北麥區(qū)受小麥播種季節(jié)降雨影響,播種期較往年推遲10-15天,目前苗情偏弱,主莖葉片少,分蘗少,根系發(fā)育差,群體偏小。針對以上分析,農業(yè)部小麥專家指導組研究提出了今年春季麥田管理的應對技術意見,供各地參考。

一、黃淮海麥區(qū)春季管理技術

(一)冬季受凍害麥田的管理

要盡快研究確定目前我國小麥凍害的田間判別標準。小麥專家指導組經過幾年研究認為,擬根據我國農業(yè)統(tǒng)計指標,與農作物受災、成災和絕收面積標準相對應,將我國小麥凍害分為三大類:第一類凍害最輕,可稱為一般凍害,即小麥葉片受凍,主莖和大分蘗凍傷較輕。此類凍害麥田,可通過加強肥水管理進行恢復,小麥產量一般不受影響。但如不及時加強管理,將較正常年景產量減產一成以上;第二類凍害次之,可稱為中度凍害,即小麥部分主莖和大分蘗凍傷或凍死,但中分蘗和小分蘗正常。此類凍害麥田,如果及時加強管理,促進中分蘗和小分蘗成穗,將對產量影響較小。但如不及時加強管理,將較正常年景產量減少三成以上;第三類凍害最重,可稱為嚴重凍害,即小麥主莖、大分蘗和中分蘗嚴重凍死。此類凍害,如果及早加強肥水管理,努力促進小分蘗成穗,將可獲得一定產量。但如果錯過時機或管理措施嚴重滯后,將較正常年景產量減少七成以上。

查看全文

受凍麥田補救渠道及中后期管理方法剖析

摘要:冬、春2季小麥都可能遭受凍害,采用適當的技術措施,仍可獲得較好的收成??偨Y了受凍麥田補救的一些技術措施和中后期管理手段,以為小麥獲得全面豐收提供參考。

關鍵詞:凍害;預防;補救措施;中后期管理

2009年入冬以來,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遭受多年罕見的低溫冰凍災害,加上部分小麥種植技術和品種選用不當,不少麥田遭受不同程度的凍害。開春后是否仍有凍害,也未可知,因此必須做好應對的準備,以保證小麥全面豐收。

1小麥凍害可防可救

據筆者調查訪問、查閱有關資料及親身經歷,小麥冬季凍害常有不同程度的發(fā)生,只是有些年份程度較輕,影響不大而未被重視。春季凍害,歷史上也不少見,如1953年4月12日淮北地區(qū)突遭寒潮,所有麥田均遭嚴重凍害,不少老農至今仍記憶猶新;再如1995年3月中上旬和4月初的3次寒潮,也使部分麥田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凍害。無論受害早晚或程度輕重,只要采取適當的技術措施加以補救,都可獲得較好的收成,千萬不要輕易毀掉[1]。

2冬季受凍麥田的補救措施

查看全文